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要总是过度关注别人的想法——会意识到自己真的很好

2022-11-09 13:18 作者:清源心理咨询中心  | 我要投稿

——我不想说话,不想看短信,即使看了也不想回

——我怎么做都是错的

——真正的我,无聊、胆小,是一个古怪的人。

——在人很多的场合,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这种感觉很难受

——我不想社交,不想和他们带着面具交谈 

很多人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都太过于关注别人的想法。尤其和不熟悉的人相处,或有很多人在场的时候,自己总会体验到一种“复杂的心理压力”,感觉被什么东西压着、很害怕,害怕问问题,也害怕表达,害怕自己出错。

在对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访谈中,他也有类似的想法。

访谈者:“我不想说话,不想看短信,即使看了也不想回”

这其实反映了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自我极度封闭的现象。在他人眼中,他就是一种没有情感的机器。

这种情感障碍的产生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缺乏真诚的交流技巧。他没有掌握好社交技巧,于是害怕社交,拒绝社交。有一个网络词叫做“社交牛杂症”。在朋友面前的我们,像个社交逃犯,可以毫无包袱,彻底放飞。而在陌生人面前,唯唯诺诺,害怕被拒绝、猜测、否认,所以就披上了隐形衣,用减少社交来自我保护。


另一方面是我们常见的情感心理障碍主要有:害羞、狂喜、恐惧等。其中,与孤独感密切相联的因素就是害羞和恐惧,这往往导致身边的人对自己产生恐惧和逃避的行为,从而使自己与他人的隔离,自我封闭。

访谈者:“心情低落,自我感觉很差。”

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在于自我评价不当。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那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因此,过低的自我评价会使自己与他人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到孤独。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不自信、过于关注别人的看法,否认自我所导致的。


其实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符合该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个性冲突。而年轻人就正在面临亲密感与孤独感碰撞带来的冲突。他们现在正是开始发掘人际交往的挑战和魅力、促使人际交往能力深化发展的阶段。

“自我同一性”就是指将自我和他我整合到一致的水平上去。所以我们就会开始关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对于“我是谁”这个主观题,重点在“自我”,而不是“他”,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去寻求自己存在的价值,并在人际互动中将对自己认识的部分传递给他人。

对于我们关注别人的看法的现象其实是正常的,这是这个阶段我们的心理需求,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在的需求和渴望。但是一定要把握这个度。我们一定要客观并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我们常说:“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但也会有自己的缺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点,要努力地做到不忌讳。这样就有可能在与别人公平竞争的整个过程中,正视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长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还在疑惑,我的内心究竟在渴望什么呢?下面的冥想练习可以帮你找到答案。

练习说明:建议先录下冥想词,语速慢一些,然后跟着录音来完成练习。

冥想词:让我们闭上眼睛,用鼻子吸气、用嘴巴深深地呼气、调整呼吸,感到足够放松后,在脑海中寻找一幅画面,那是最近一次让你感到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的情景,仔细观察和感受,看看画面中的自己在做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现在回到呼吸,让自己更放松,感觉自己是飘在上空从另一个视角存在于那个情景中,试着去问问画面中的自己,你是谁?你为什么在这个画面里?在这个情景中你想要的是什么?而你要怎么做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当你觉得自己得到了答案,或者感觉可以离开这个情景了,邀请你慢慢将注意力回到呼吸,深深地呼吸三次,然后在3、2、1倒数之后睁开眼睛。3……2……1……

不知道在上面的冥想练习中,你们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渴望。无论你们的渴望是什么,有多不同、多有个性,我猜想它们一定不会是负性的。做真实的自己,不必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希望你为他去改变,去伪装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总会遇到一个人对我们说:“这样的你,真的很好。”


不要总是过度关注别人的想法——会意识到自己真的很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