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是最危险的一餐?当剑桥大学教授罹患糖尿病之后,他会怎么做? 《我的早餐

似乎有一些人既看不明白up的视频,也看不懂我给up的回复(我回复up的内容是回复给up的)。
所以我决定逐条略微说明一下。
内容较长,所以做个摘要目录来概括:
1权威媒体人民网 文章点评Terence Kealey教授和其书。
权威媒体中国网 文章点明不吃早餐的危害
2up扭曲事实的洗脑表达
并举例说明up的洗脑话术表达。
3我提及的子午流注 、黄帝内经的两段话与视频的关系、与现代科学研究的意义。
深刻理解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辩证看待古代知识与现代科学。
4黄帝内经中的断食,诺奖断食,营养学会推荐的用餐时间与断食。
中国营养学会官网文章、协和医院官网文章引用我回复up时贴的《黄帝内经》中的内容。
5中医黑。见到有关中医的内容就去指责诋毁。
列举我回复up后,部分网友回复我的内容。
刚好10项。
<up 你多了解了解,慎重点,关系到健康的问题。>
1人民网文章: 《吃早餐真的会对身体有害吗?》。这位教授不是从事食品营养、医学方面、糖尿病、血糖等内容研究的。
2中国网文章 :《不吃早餐会有什么危害?答案是… 》。不吃早餐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这位up发知识科普健康视频的时候,认真了解了吗?是故意还是不小心呢?说明利害了吗?
up宣传与国家权威媒体相违背的内容,在B站打着科学科普、健康的旗号片面的介绍宣传这本书和相关的健康理念。
up扭曲事实的洗脑表达
举例:1视频开头的部分有介绍,分享书籍知识,潜意识里同化书籍和知识,在开头让人相信他的好意。书-知识,引到学习,洗脑手段。
2从小我们的长辈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吃早餐,不然一天就会没有力气。
是谁告诉我们?首先是身体上告诉自己,而up说长辈告诉。先弱化自己身体自然本能,再强调一定,要吃,制造一种长辈有压抑孩子身体本能倾向的感觉。制造一种长辈观念落后、不明智的感觉给观众。
不吃早餐的害处up也讲了,借助虚拟长辈讲的,“不然一天就会没有力气”,然后之后视频内容将之否定,所以无害。“不然一天就会没有力气”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观点,up玩混淆的把戏。
然而早餐是自然生活节奏产生的,是学校教育的,国家媒体宣传的,早饭要吃好,并不是up捏造出来的“一定要”,然后再指责不是一定要。引导观众认为之前的观念是错的。不吃早餐一天就没力气,这没因果关系,显然不是三餐中少了早餐就一天没有力气。
视频之后的内容的洗脑表达自己体会吧,不多赘述了。
up这表述实在在难绷,不会有人看得津津有味吧。
<了解一下《诺贝尔奖与子午流注-时间医疗的启蒙》>
基因层面的生物钟,跟着自然的节奏,和本能。结合经验分析健康的饮食作息方式。
提出一个理论观点,实验证明,在现实中寻找现成的实例。考虑理论观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经验、习俗这些能侧面的说明一些问题。我提及了子午流注,我贴了黄帝内经的两段话,用以佐证现代的科学研究、营养学会推荐的正确性、传统经验习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了解一下 《航天员 子午流注 睡眠》>
一个是在航天时的人的状态和地球上对比,能直观的看出生命节律的重要。二是中医邓铁涛的叙述,航天员子午流注监测睡眠,身体状况。佐证了生物钟、获诺贝尔将的研究成果。 7到9点是胃经时间,结合客观实际的经验,人们总结了合理饮食作息。
<倪海厦【不吃早餐的危害-哔哩哔哩】 不吃早餐的危害>
倪海厦说的是现代研究的观点,并未提及中医理论。这重信息都普及到中医那里去了,
<了解一下 胃的几个活跃的时间段 >
<营养学会建议高龄老人:
建议早餐6:30~8:30,
午餐11:30~12:30,
晚餐17:30~19:00,
睡前一小时内不建议用餐>
营养学会建议的和古人的经验相印证,也有科学依据,符合人体本能,遵循生物钟。
早餐到晚餐能有多少间隔17:30~8:30,相差15小时,相当于断食15小时,按照营养学会建议就能接近断食的类似时长(16小时)。我列出的资料与up视频以及获诺贝尔奖的(断食)研究成果相互有些印证。
《黄帝内经》 有通过饥饿治疗疾病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协和医院 官网文章:
协和医院 复旦排行,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第1名。
《传统的饮食习惯帮你远离糖尿病》https://ims.pumch.cn/doctor/detail/11925.html
文中提及了“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营养学会官网 文章
《让五谷杂粮回归餐桌主位!》
提及“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https://www.cnsoc.org/knowledge/8217012084.html
对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22)修订和解析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修订和解析
在时间和经验等方面佐证验证证明了营养学会推荐的科学性。
再看看up科普的是什么。与人民网、中国网、中国营养学会、协和医院唱反调。
人民网那篇文章发布日期是3.15。(2018)《吃早餐真的会对身体有害吗?》
中国网那篇文章发布日期是9.1 。(2021)《不吃早餐会有什么危害?答案是… 》
-------------------------------------------------
列举我回复up后,部分网友回复我的内容。
@绚寒
现代人大多数都是摄入过多[笑哭],体质脾虚湿盛夹痰夹瘀,需要少吃。古代食物匮乏,饥荒是常有的事,所以才会说谷不入则气衰。
2023-08-01 08:17
绝望的酒窝君
回复 @bili_99987549666 :你说这么多,请问有临床数据吗?有对照数据吗?有实验验证吗?连皇帝内经那套理论,都没法在人体上观察出来吧?视频里一桩桩一件件把证据败出来。人家哪件错了?你呢,就知道古人说。古人是这么研究学问的吗?连摆在面前的切实证据都不信。这不就是闭着眼睛装看不见嘛。好啊,连科学都不信,只信古人说
2023-08-11 09:28
回复
@绝望的酒窝君
回复 @bili_99987549666 :我说我不是中医黑。我愿意相信中医。哪怕中医可以不拿出可证明的理论体系,只要临床有效果就行。可是哪怕有个对照组,证明吃早饭更好,也行啊!不能说连效果都没证明就盲目相信吧!中药被认可的也是疗效,不是什么古人说。反正西方理论现在已经有数据支持了,你反对它就拿出临床证据。
2023-08-11 09:45
@计划幽会
神棍别丢人现眼
2023-08-13 18:50
让我壮壮必
我个人认为,重视早餐是上个时代的人需要早起进行体力劳动,如果不吃早餐,就没有办法干活,甚至休克在田地里。他们都是日出而作,早上天亮就要准备开始干活,那么干活之前,一定要吃早餐。而这种几十年的生活,让上一代的身体已经形成了习惯。现在延续总是没有错的
2023-08-14 22:59
回复
让我壮壮必
另外,这个视频已经把糖代谢流程讲的很清楚了,如果你听不懂,还是别轻易反驳,你的发言就让我感觉你没有听懂这个视频,因为大部分这个视频里面已经解释了,你还在发。我是临床专业的,而且有营养师证,应该比这视频下面百分之99的人懂的多
2023-08-14 23:02
Bitches
倪海厦活59你还好意思搬出来呢 多看点文献吧 真可怜 天天看迷信
2023-08-15 01:19
Sylvie-Voller
你咋不让医生按本草纲目给人治病呢?
2023-08-16 09:08
Sylvie-Voller
回复 @bili_99987549666 :你已经逆天到一种程度了
本草纲目作为一本书,按现在的标准看,就是错误百出。我是想提醒你科技在发展 抱着以前的东西不放就是纯纯的拒绝进步
没想到你居然是觉得我看不懂
那我只能顺从你了
Sylvie-Voller
回复 @bili_99987549666 :黄帝内经出现在现在试题中怎么就进步了?是试题能把书改了?我看你拿倪海厦中医那一套和黄帝内经当真理 提醒你一下
2023-08-17 10:34
Sylvie-Voller
回复 @bili_99987549666 :你这同时期中西医对比有什么意义吗?
2023-08-17 10:39
Sylvie-Voller
回复 @bili_99987549666 :这只说明黄帝内经里有对的地方
不是黄帝内经就是圣经
2023-08-17 13:07
回复
Sylvie-Voller
回复 @bili_99987549666 :我也没说古代西方好,那人家以前确实更垃圾,所以早早的就丢掉了。我们呢?
Sylvie-Voller
回复 @bili_99987549666 :蚌埠住了 不懂就别掺和
你猜我为什么知道本草纲目错误百出
2023-08-17 14:35
回复
史诗大捷
中国糖尿病一亿多人[脱单doge]
2023-08-18 08:56
吃吃吃吃面条
非杠,在看这个评论区的人们,谨慎看待和学习古代医书抄下来的东西,发布评论的这帮人未必就是医学相关人士,却为了意识形态或利益相关,强行科普古代遗留下来的,君臣佐使,阴阳五行,辩证医疗的东西。这里面有很多的糟粕,就因为中医里的“中”字,这帮人抱着古代的垃圾不撒手,并当作是文明。不要相信他们说的,我朋友,我兄弟,我家人,我远房亲戚看中医看好了病。
2023-08-18 17:23
吃吃吃吃面条
我看你很激动,这么晚了也不睡觉,似乎不认同中医说的“子时觉”。我是新中国人,除了新中国建国以来验证过的有用或真实的东西,对任何封建迷信文化没有敬畏之心。古代创造的文化不比现代创造的文化更优秀。一切不能通过有效性研究的东西,都是玄学。
2023-08-19 04:27 然后拉黑
隔壁家的笨妞妞
大米杂粮豆类都熏硫磺,你还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