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传之初登大宝
孝文皇帝是高祖的中子。高祖十一年春打垮陈豨的军队,平定了代地,孝文皇帝被立为代王,建都中都。他是太后薄氏的儿子。做代王的第十七年,时值高后八年,这年七月,高后去世。九月,吕后的家族吕产等人想要叛乱,推翻刘氏政权,大臣们一起诛灭了吕氏家族,商量召代王来都城,立为皇帝,这件事情记载在《吕太后本纪》中。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派人去迎接代王。代王询问左右近臣郎中令张武等人的意见。张武等人建议说:“汉朝廷中的大臣都是过去高帝时的大将,熟悉军事,多谋善诈,他们的真正意图并不止于此,(这样做,)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罢了。如今已经诛灭了吕氏宗族,血洗京城,来这里名义上是迎接大王,实际上不可信赖。希望大王佯称有病,不要前往京城,坐观事态的变化。”中尉宋昌进言说:“群臣的意见都是不对的。当秦朝腐败瓦解的时候,诸侯豪杰同时并起,自认为能得到天下的人数以万计,然而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刘氏,天下逐鹿的人断绝了做皇帝的希望,这是第一点。高帝封子弟为王,封国领土犬牙交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磐石一样坚固的宗族,天下的人都屈服于刘氏的强大,这是第二点。汉朝兴起,废除秦朝苛刻的政令,简化法令,施德惠于民,人人都生活安宁,难以动摇,这是第三点。以吕太后的威严,立吕氏子弟三人为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持节进入北军,一声呼唤,士卒都袒露左臂拥护刘氏,背叛吕氏,结果消灭了吕氏宗族。这是上天所授,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现在即使大臣想要叛变,百姓也不肯被他们所驱使,他们的党羽难道能一心一意地团结在一起吗?当今京城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亲族,京城外又畏惧吴王、楚王、淮南王、琅邪王、齐王、代王的强大。目前高帝的儿子仅有淮南王和大王,大王又年长,贤能、圣德、仁爱、孝顺,闻名天下,所以大臣们顺应天下百姓的心愿,而想迎接大王立为皇帝,大王不要疑虑。”代王报告了太后,进行磋商,犹犹豫豫,没有拿定主意。用龟甲来占卜,卦的兆象得到大横。兆辞说:“大横预示着更替,我成为天王,像夏启一样发扬光大先帝的事业。”代王说:“我本来已经是诸侯王了,还要做什么王?”占卜的人说:“所说的天王是天子。”于是代王就派遣太后的弟弟薄昭前往京城会见绛侯,绛侯等人把所以要迎立代王的意图全部告诉了薄昭。薄昭回来报告说:“情况是真实的,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代王于是笑着对宋昌说:“果然像你说的一样。”就让宋昌在车的右面陪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车(随同代王)前往长安。到达高陵停息下来,派宋昌先驱车去长安观察局势的变化。宋昌到了渭桥,丞相以下的各级官员都前来迎接。宋昌回来向代王作了汇报。代王驱车来到渭桥,大臣们都来拜见,自称为臣。代王下车答拜。太尉周勃进见说:“希望单独跟你说话。”宋昌说:“所说的属于公事,就公开说。所说的属于私事,为王的人不接受私情。”太尉就跪下奉上天子印玺和符节。代王辞谢说:“到代国官邸去商议。”于是驱车进入代国官邸。大臣们也都相随来到代国官邸。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都再拜后进言说:“皇子刘弘等都不是孝惠帝的儿子,不应做皇帝,奉祀宗庙。我们和阴安侯、顷王后,以及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二千石以上官员商议说:‘大王现在是高帝最大的儿子,适合做高帝的继承人。’希望大王即位为天子。”代王说:“奉祀高帝宗庙,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我没有才能,不足以奉祀宗庙。希望请楚王考虑一个合适的人,我不敢当此重任。”大臣们都拜伏于地,坚决地请求。代王面朝西谦让了三次,面朝南又谦让了两次。丞相陈平等人都说:“我们在下商议,大王奉祀高帝宗庙是最适宜的,就是天下的诸侯和万民百姓也认为是妥当的。我们为宗庙和国家考虑,不敢轻忽从事。希望大王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郑重而又恭敬地奉上天子玺印和符节。”代王说:“宗室、将相、诸王、列侯都以为没有比我更适宜的人选,那么我就不敢再推辞了。”于是即位为天子。
大臣们按照礼仪,依秩位高下列侍。派太仆夏侯婴和东牟侯刘兴居清除宫廷,用天子法驾去代邸迎接皇帝。皇帝当天晚上进入未央宫。夜里任命宋昌为卫将军,镇服和安辑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巡行殿中。皇帝回到前殿坐朝。于是当夜下诏说:“近来吕氏子弟专权用事,阴谋叛逆,想要倾危刘氏宗庙,幸亏将相、列侯、宗室、大臣消灭了他们,使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刚刚即位,大赦天下,赐予百姓中的男户主爵一级,女户主每百户给予牛和酒,允许相聚宴饮五天。”
孝文皇帝元年十月一日,徒封原来的琅邪王刘泽为燕王。二日,皇帝即位,拜谒高庙。右丞相陈平迁徒为左丞相,太尉周勃担任右丞相,大将军灌婴担任太尉。吕氏夺取的齐国、楚国旧地,又都归还齐、楚。三日,派遣车骑将军薄昭到代国迎接皇太后。皇帝说:“吕产自任为相国,吕禄自任为上将军,擅自假托诏令派遣将军灌婴统率军队出击齐国,想要取代刘氏。灌婴停留在荥阳,按兵不动,与诸侯合谋诛除吕氏。吕产企图发动叛乱,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使用计策夺取了吕产等人的军权。朱虚侯刘章首先捕获吕产等人。太尉亲自率领襄平侯纪通持节奉诏进入北军。典客刘揭亲手夺下了赵王吕禄的印信。(因此,)加封太尉周勃食邑一万户,赐予黄金五千斤。加封丞相陈平、将军灌婴每人食邑三千户,赐予黄金二千斤。加封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每人食邑二千户,限于黄金一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子黄金一千斤。”
十二月,皇帝说:“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准则,用它来禁绝残暴,引导人们向善。现在犯法定罪后,而使无罪的父母、妻子、兄弟连坐,收没妻子儿女为官府奴婢,我非常不赞成这种做法。大家讨论一下。”官员们都说:“百姓不能治理自己,所以制定法律来约束他们。互相连坐,收没妻子儿女为官府奴婢,以此来束缚百姓的心理,使他们不敢轻易触犯法律,这种做法由来已久,像从前一样的做法是适宜的。”皇帝说:“我听说法律公正则百姓忠厚,论罪量刑得当则百姓顺从。况且管理百姓而引导他们向善的,是官吏(的职责)。官吏既不能加以引导,又采用不公正的法律去论罪,这反而有害于百姓,使他们为暴作乱,法律怎么能禁止得了呢?我看不出这种法律有什么方便的地方。你们再深思熟虑。”官员们都说:“皇帝加于民众的恩惠浩荡,德泽非常深厚,不是我们臣下所能赶得上的。让我们谨奉诏书,废除一人有罪,妻室收没为官府奴婢和一些互相连坐的法令。”
正月,官员们进言说:“早些确定太子,是为了尊崇宗庙。请现在置立太子。”皇帝说:“我已是德薄之人,神灵没有享受我的祭礼,天下人民没有感到心满意足。现在我既不能广泛地寻求天下贤圣有德的人而禅让天下,却说什么要预先确立太子,这是使我更加德薄,叫我向天下人如何交待呢?以后慢慢再说吧。”官员们说:“预先确立太子,是以宗庙和国家为重,(表示)不忘怀天下。”皇帝说:“楚王是我的叔父,年岁大,阅历丰富,懂得很多天下的道理,明了国家大体。吴王是我的哥哥,为人仁惠,喜欢以德待人。淮南王是我的弟弟,身怀美德来辅佐我,这难道不是预先解决了皇帝的继承人吗!诸侯王、宗室、弟兄、有功的大臣,很多是贤明和有德义的人。如果推举有道德的人来帮助和继承我这(因德薄而)不能终位的人,这是社稷神明有灵,天下人的福分。现在不举,而认为一定要传位于儿子,人们会以为我忘记了贤明有德的人,而专意于自己的儿子,不为天下着想。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官员们都坚决地请求说:“古代殷朝、周朝立国,安治天下都有一千多年,古时拥有天下的人都没有比殷、周立国更长远的了,这是因为殷、周采取了传位于子的方法。一定以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很久以前就是这样做的。高帝亲自率领军士将佐,平定天下,封建诸侯,成为诸帝的太祖。最初接受封国的诸侯王和列侯也成为自己封国的始祖。子孙相继嗣位,世世不绝,这是天下大义所在,所以高帝建立传位于子的制度来安定海内。现在放弃应当立为继承人的人选,而另从诸侯和宗室里面挑选,这不是高帝的想法。改立别人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子某是长子,纯厚仁慈,请立为太子。”皇帝答应了。并因此赐予天下百姓应当继承父业的长子每人爵一级。封将军薄昭为轵侯。
三月,官员们请求封立皇后。薄太后说:“诸侯王都是同姓,(不能从同姓那里选择皇后,)就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吧。”皇后姓窦。皇帝由于立皇后的缘故,赐予天下鳏寡孤独和贫穷困苦的人,以及年龄八十以上的老人、九岁以下的孤儿一定数量的布、帛、米、肉。皇帝从代国来到都城,即位不久,就对天下百姓广施德惠,安抚诸侯和四方少数民族,他们都很欢欣而又融洽,于是依次赏赐从代国跟随来都城的功臣。皇帝说:“当大臣诛灭吕氏子弟迎接我的时候,我犹豫不决,大家都阻拦我,只有中尉宋昌劝我(不要怀疑),这样我才能够事奉宗庙。已经尊崇宋昌为卫将军,再封宋昌为壮武侯。那些随从我来都城的六个人,官职都升到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