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魔法概论•生命力屏障】第五节:人为屏障与符刻术

2023-01-31 13:48 作者:利其斯_lykisye  | 我要投稿

一、人为屏障

恩多德屏障分为自然屏障人为屏障

自然屏障就是自然形成的恩多德屏障,通过自然界原本就有的屏障代谢运动生成,人类与动植物的恩多德屏障均属于此类。

人为屏障则是人类模仿自然屏障,消耗自身的生命力,通过有引导的屏障代谢运动在体外构建人工恩多德屏障

人为屏障和自然屏障的功能相近,都可以阻碍规则量的作用,保护屏障空间内的精神力或元素合。

二、人为屏障的分类与描述

1、人为屏障的分类

A、织体型与壳体型

灵魂视界观察屏障,会发现屏障的空间结构分为两种。

一种屏障如同密密麻麻的织线一般交织成,屏障内部的空间仿佛被划割成一个个小空间,这种屏障被称为织体型屏障,绝大多数自然屏障和少部分人为屏障属于此类。

另一种屏障如同一个壳体将内外空间隔绝,这种屏障被称为壳体型屏障,大多数人为屏障属于此类。

B、死屏障与活屏障

死屏障与活屏障的区别在于:如果“死屏障”内包含有灵魂的话,该灵魂非常难以对外进行精神作用(即拉恩定律中契合系数P大,以屏障内空间理论解释既是“死屏障”的内空间数量n小),而存在于活屏障内的灵魂则拥有一定的将自身精神力施放到外界的能力。

一般而言,自然屏障、织体型屏障多是活屏障,人为屏障、壳体型屏障多是死屏障。

2、人为屏障的描述

我们一般用以下几个量来描述人为屏障

A、大小(形成该屏障所需的精神力总量)与构造比(制作屏障时消耗单位精神力所消耗的生命力)

B、内部空间大小(屏障包含的内部空间的体积大小)与空间比(制作屏障时形成单位内空间消耗的生命力)

C、元素合承载量(屏障内部所能承载的各元素位元素合的最大值)与元素比(生命力/元素合承载量)

D、代谢周期(屏障完全完成一次屏障代谢周期所需的时间)

三、人为屏障的功能

人为屏障的基础功能隔绝屏障内外空间,使屏障外的规则量不能对屏障内部空间产生影响,以使屏障内部的精神力/元素合不因为与外部规则量以谢-本定律相互作用而消逝

此外,作为灵魂容器的人为屏障还往往和多数自然屏障一样,拥有使内部灵魂能对外部施放精神力的功能。

四、符刻术

1、符刻术

当今主流的人为屏障制作技术包括符线术刻线术,两者合称为符刻术

符刻术通过引导屏障代谢运动,将恩多德屏障塑造成人们想要的模样,为法阵、附魔、符刻物等技术奠定基础。

2、符线术与刻线术的历史

A、刻线术由继承圣恩多德衣钵的伊本·阿里创造。

他重新发掘了恩多德关于生命力屏障的研究,以生命力屏障这一新理论的视角考察当时已经存在的人为屏障制作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整理与改良,最终创造了刻线术

公元862年,伊本·阿里发表了著作《生命力屏障与刻线魔纹》,在将生命力屏障假说公诸世人的同时也宣告了刻线术的诞生。相较于原有的人为屏障制作技术,刻线术建立在恩多德屏障假说的理论基石上,系统性更强,去除了技术中毫无实际意义的仪式性部分,使符刻师使用更少的材料就能实现原有效果。刻线术构建的人为屏障在阻碍规则量作用等功能上第一次接近了自然屏障的水平,这一技术是人为屏障技术史的革命

在此之后,刻线术迅速推广开来,于9-10世纪传遍西亚,11世纪初进入欧洲,南亚发现的最早使用刻线术的附魔物品大致为12世纪产品,最终刻线术随着蒙古征服带来的文化交流流入东亚。渐渐的,刻线术成为了整个旧世界的主流人为屏障制作技术。

在漫长的中世纪,刻线术几经改良,各个地区都依照自身的资源和魔法特点对刻线术作出改造。

近代后,随着科学革命的兴起和生命力研究的复兴,刻线术又一次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生命力的量化概念被大致明确,无数新的刻线材料涌现,屏障代谢运动的微观过程被发掘,刻线术的流程被改良并且规范化。符刻师们不再单纯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符刻,而是按照规范化手册的内容进行标准化工作。符刻师们不再对自己工作的原理一无所知,而是清楚地认识到屏障是怎么形成的。

B、符线术诞生于1867年低地魔法学院学者乔治·洛里在印度考察时的一次偶然发现。

当时,洛里在德干地区观察到一种不同于刻线术的制作人为屏障的方法,那里的人们以液体溶液作为引物,在构建屏障物质基础时更多地使用元素魔法创造新物质而非依赖自然界本有的物质,其构建延伸物的过程与进行屏障代谢运动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

在发现这一现象后,洛里花费4年时间走遍了南印度的魔法世界,将此类技术搜集整理成名为《印度新发现刻线技术集合》的作品,并耗费2年时光,结合现代魔法科学对他搜集的技术进行改进,于1873年发表《作为制作人为屏障新技术的符线术》的论文,文中系统地阐释了符线术的方法、程序、历史与技术特点,至此符线术正式走入了整个魔法世界的视野中。

3、符刻术的基本步骤

A、固定引物

引物是特意选取并经过特殊处理的自然屏障及“载有”这一屏障的其它物质,这种自然屏障尚未被破坏而还能实行其功能,符刻师将它固定在某一位置上作为符刻的起始。


符刻术基本步骤示意图(以一般的刻线术为例)01

B、构建延伸物

符刻师从引物开始,将所要制作之人为屏障的物质基础铺设而出,使其形成最终想要的形状。这一从引物延伸出而构建的物质基础即称为延伸物


 符刻术基本步骤示意图(以一般的刻线术为例)02

C、引导屏障代谢运动

(屏障代谢运动过程见本章第二节)

符刻师消耗自己的生命力,强化引物原本屏障代谢运动引导屏障代谢运动向延伸物延伸使与已经存在的屏障相连接延伸物作为物质基础参与到屏障代谢运动中,并在这一过程中与精神力结合形成与引物的自然屏障结构类似的屏障,即构建人为屏障。这一过程不断延伸,直到所有延伸物都在受引导的屏障代谢运动中与精神力结合为人为屏障。

Ps:该过程中已经构建出屏障的部分与未构建出屏障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被称为延伸面


 符刻术基本步骤示意图(以一般的刻线术为例)03

符刻术基本步骤示意图(以一般的刻线术为例)04

D、闭合

由于绝大多数人为屏障在空间结构上是一个闭合的,因此从引物开始的引导屏障代谢运动的过程必然会在某一已经构建有屏障的点结束

这个结束的过程被称为闭合,它非常重要,因为如果结束过程出现错误,屏障未能将其内外空间彻底隔绝,则屏障之一切功能不能起作用。


符刻术基本步骤示意图(以一般的刻线术为例)05

【注:示意图是我从我的高中魔法生命课老师(一个上了年纪的光头大汉)的ppt里复制的,不太美观...】

4、符线术与刻线术的差别

符线术与刻线术最主要的差别,也是区分符线术和刻线术的依据刻线术先构建延伸物,待延伸物构建完成后引导屏障代谢运动;而符线术构建延伸物,引导屏障代谢运动,使刚刚构建出的延伸物即刻参与屏障代谢运动以与精神力结合形成人为屏障。

(上文图中所示即为刻线术的一般流程)

两者的其他差别则包括:A、一般而言,用刻线术形成相同内空间的屏障,所结合的精神力更少构造比较大消耗生命力一般更少。 B、刻线术的引物一般是经过简单处理的自然生物固态组织,符线术引物一般是经过复杂处理的保存有某种自然屏障的液体 C、刻线术产生的屏障多是“死屏障”,而符线术可以生产能够让其中灵魂对外作用的“活屏障”。 D、一般来说,刻线术的延伸物更坚硬,更不易形变 E、符线术对符刻师的技能要求更高成本一般也更高

5、符刻术引物的要点

适宜的符刻术引物应当拥有以下特点:

A、其自然的屏障代谢运动容易引导并改变其代谢方式

B、其代谢运动普适性强,能将不同的物质基础纳入代谢框架内

C、其自然代谢周期长代谢慢

D、在处理引物的过程中,自然屏障不容易被破坏

E、作为引物的自然屏障方便与其来源的自然生物分离

G、成本低

6、符刻术引物举例

虉草茎皮剥片(简称虉草片)是一种经典的刻线术引物。早在近代之前,自欧洲至东亚的广大旧世界符刻师便不约而同地将它作为一种廉价简便的引物来使用。

符刻师们往往会收割生长到第二年的虉草,将其与根系结合处约5-8厘米长的取下,剥取这部分茎的外侧部分,将茎外侧部分展开成平面并切割成一块块小片,再用封闭组织的生命魔法使割痕自然封闭,最后用土元素魔法(或其它元素魔法)将剥片封存在与想要使用的延伸物类似的物质中,这即是作为引物的虉草茎皮剥片的制作过程。

虉草茎皮剥片拥有着原材料随处可见、制作成本低、处理方便、代谢周期较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代谢运动适应物质基础的能力较弱、形成的人为屏障易受破坏,无法支持大型人为屏障的制作等缺陷,是一种优缺点都很鲜明的基础刻线术引物。

【索斯特银枝集团生产的A型土包络虉草茎皮剥片目前的市价约为3美元一组(12片),可以说非常廉价】

 

虉草

罗山试剂是一种著名的符线术引物,由自由神殿符刻师亨利·罗山20世纪初研制而成。其生命屏障提取于自由神殿在图扎约恩发现的银砾藤

符刻师将银砾藤藤叶的叶柄取下,在灵魂视界的辅助下将叶柄切碎,每一个碎粒中都含有大小相似的生命力屏障碎片。随即立刻将碎粒导入墨色生蚀溶液(生命组织渐侵蚀溶液)中,将其一边搅拌一边加热至沸腾,与此同时以渐蚀术(一种逐渐使物质蚀解的水元素魔法)作用于碎粒直至碎粒溶解,并一直以组织递增术(一种让生命组织按其“本来趋向”变化的生命魔法)作用于整个溶剂。最后当溶剂变得粘稠并变为浅绿色停止加热,并在溶剂彻底稳定后停止搅拌组织递增术,此时罗山试剂的配制即告完成。

由于图扎约恩至今不绝的战争,银砾藤藤叶的价格依然如一个世纪前一般昂贵,再叠加上炼制溶剂的高技术要求以及自由神殿对罗山试剂生产的垄断的影响,罗山试剂的价格一直相当昂贵。尽管如此,由于罗山试剂拥有惊人的普适性且其构筑的屏障兼顾代谢周期长、可构筑活屏障、稳定等优点,它至今依然是最为主流、最畅销的符线术引物之一。

【同样由索斯特银枝集团生产的标准罗山试剂的价格约为960美元一盒(20ml)】

7、延伸物的处理

延伸物作为人为屏障的物质基础,大多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与引物相适宜,即延伸物能够良好的参与到受引导的引物屏障代谢运动中。第二,稳定,不容易发生物质变化、不容易形变、不容易被破坏。

8、人为屏障形成过程中的形变

在人为屏障形成的过程中,延伸物在参与屏障代谢运动时可能会发生形变,使人为屏障的空间结构与一开始布置的延伸物空间结构不同。这一变化对于符线术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使用刻线术的符刻师而言却是他们在符刻开始前就必须考量完善的因素。

9、保护层

在成功构筑人为屏障后,符刻师往往会在人为屏障表面用魔法制作坚固的物质外层把脆弱的屏障保护起来。

保护层分为外保护层内保护层,外保护层覆盖屏障的外表面,面向外部空间;内保护层覆盖屏障的内表面,面向内部空间。

由于不同人为屏障的功能及应用场景不同,它们的保护层也会有所差异。

五、其它制作人为屏障的技术

除符线术和刻线术以外,魔法世界还流传着各种不同历史源流、技术特点的人为屏障制作技术,在下面我将选择几种特点鲜明的技术加以介绍。

1、泥丝技术

在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制作人为屏障被称为“作丝”,在刻线术传入之前主流的作丝技术是以改造自然屏障为主的木丝技术,刻线术传入后木丝技术与刻线术结合形成了泥丝技术

泥丝技术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它使用线形的引物,先将自然屏障沿着想要塑造的人为屏障的轨迹断断续续地铺设一圈,再在其基础上制作人为屏障。

2、 补屏障技术

补屏障技术是一种相当原始的制作屏障技术。

符刻师们将收集的各种自然屏障拼接起来,用原始的引导屏障代谢的方法以及缺少针对性的生命魔法将这些自然屏障修补完全,形成新的屏障。

在18-20世纪,欧洲研究者在世界各地的较原始文明中都发现了拼接修补屏障制作新屏障的技术,部分历史学家相信这一技术曾广泛存在于所有文明的初级阶段,是人类制作人为屏障的技术起点

 3、 原引物技术

原引物技术是近年新兴的引物技术,与以自然屏障作为引物的传统符线术不同,原引物技术利用非屏障底质的元素魔法与简单的模拟屏障代谢运动直接制作引物并制造人为屏障。

【这一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魔法概论•生命力屏障】第五节:人为屏障与符刻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