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珀不再是人,她是一个邪恶符号
今天,德普诉赫德诽谤案为期六周的庭审结束,陪审团将在下周宣布判决。我们会迎来“美国司法界最黑暗一日”吗?

请想想德普先生和他的团队试图传递给安珀和其他家暴受害者的信息:
如果你没拍照,那么虐待就不存在。
如果你拍了,那照片是假的。
如果你没告诉朋友们,你肯定在撒谎。
如果你告诉了他们,那你们就是沆瀣一气合伙骗人。
如果你没去看医生,你就没受伤。
如果你去看了,这正说明你脑子有病。
如果你坚持不懈地想帮暴戾的爱人戒毒戒酒,那你是个烦人精。
如果你最终忍受不了那么多痛苦和眼泪、决定离开他自救,你就是个捞女。
在德普先生的世界中,没有离开他这一说。如果你走了,他会对你发动一场全球性的羞辱,一场持续至今的抹黑运动。他不惜一切代价要毁掉你的生活和工作。他试图让陪审团成为同谋。
这并不意外,德普先生不能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所负责。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安珀律师 Benjamin Rottenborn 总结陈词
◆ 皇冠与剑 ◆
在为《正义联盟》中的湄拉选角时,扎克·施耐德告诉安珀·赫德,湄拉不是一个需要拯救的公主,她是一位战士女王。“你会得到一把剑和一顶皇冠”。他后来在 Vero 发了两次为安珀拍摄的造型照,作为正联的第一批宣传素材。
安珀在扎剪版正联里奉献了精彩的单挑荒原狼场景,又在温子仁的《海王》中挑起女主大梁,助其成为华纳票房最高的 DC 电影。湄拉一角成为女超英的标杆,她的吃花动图和水系法术动图风靡出圈,甚至全中国的理发店都有一种红叫“海王红”,致敬湄拉耀眼的红发。


“是德普帮你搞到了海王女主的角色吧!”德普律师 Camille Vasquez 当庭质问,一如她先前抛出的种种无根据指控。不,卡米尔,任何一个 DC 精神股东都可以回答你,早在海王之前,扎导就亲自选中了安珀,她是他眼中“完美的湄拉”。
如今因为一场盛大的抹黑运动,安珀在《海王2》中的戏份被大幅删减,可能还不到 10 分钟,这还是男主杰森·莫玛和温导奋力为她争取的结果。然而华纳制片人 Walter Hamada 却作证说,删她是因为她和杰森“缺乏化学反应”。不过在被追问观众反应时,Hamada 又承认当年海王的试映反响很好。
曾经大获成功的 CP 会因为没有化学反应被拆吗?不会。
安珀只是陷入了捞男前夫的纠缠和他的大军讨伐,我们也并不指望华纳会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当同期女星因为出演了超英片和突破型电影而片约不断、演艺生涯走高时,安珀自 2016 年起第三次回到法庭,重温人生最痛苦的经历——第一次是申请对德普的人身限制令,第二次是作为证人出席德普诉《太阳报》诽谤案,第三次是被前夫指控为恶意诽谤的骗子捞女。她被再三拽回过去,事业因此停滞不前,没有明星敢和她扯上联系;她每天收到千百条辱骂,包括“我希望你的孩子在微波炉里”。
《纽约客》将这种手段称为一种变相的报复型性爱录像带(revenge porn),苦涩的前任们意图把受害者冻结在羞辱性的时刻,这让受害者永远无法前行。
◆ 不听、不看、不够、不信 ◆
我们在过去的文章和视频里试图梳理约翰尼·德普诉前妻安珀·赫德的诽谤案。德普在两人交往和婚姻期间至少打了她 12 次,这是英国高等法院两年前的判决,全世界都可以合法称呼德普“殴妻者”(wife beater)。我会在文末第 X 次链接这份判决。那么本次诉讼的核心其实是,一个家暴受害者是否有权谈论或写作自己的经历,而不被施暴者以诽谤罪起诉、再上法庭重复创伤经历?
安珀在《华盛顿邮报》的专栏里只字未提德普。这篇由慈善组织 ACLU 代笔的文章,只是提及了她作为一个“代表家暴的公共人物”(public figure representing domestic abuse)和如今 ACLU 的女性权利大使,希望公众能意识到系统对权势男性的保护。它并非专注于个人经历,而是在描述一种现象和社会应有的对策。德普认为这是对他的恶意诽谤,导致他的声誉一落千丈,接连丢了迪士尼和华纳的工作。他因此要求安珀赔偿 5000 万美元。
德普需要证明以下全部:安珀在文中特指了他;这种指控是错误的;安珀带着恶意设计了这种指控、它对第三人造成了影响。
这名义上是个诽谤案,就像 2020 年德普诉《太阳报》诽谤但是败诉了一样(需要指出的是,在英国赢得诽谤案的可能性比在美国大得多)。实际上我们还是要被拖进一段虐待关系的种种恶毒细节。它在一边倒的舆论中持续了六个星期,施暴者享受了六周的众星捧月,受害者经历了六周的噩梦。
噩梦来自驻扎在庭外的德普粉丝,她们在本周殴打了在场唯一一名敢于支持安珀的亚裔男孩,他全程微笑没有还手;它来自网络,是模仿安珀哭诉的搞笑视频,是特意用她的丑照做视频封面的主播,是用显微镜分析她哭得假不假的安乐椅专家,是无穷尽的梗和看似义正词严的宣言——“我们要倾听男性受害者!”
我们像是进入了平行时空,同样的事实信息和证据被公布,不同的人得出了迥异的结论。
当我们在视频里使用了三次英国审判的素材,再三强调“法官在逐一审查证据后确认了 12 起虐待事件的发生”(有另外两位法官再次审查判决后驳回了德普的上诉)时,有人评论里回复,“没错,德普打了她 12 次,但这不能说明他家暴”。
当德普的短信在庭审上被大声念出时,所有人都听到了他私下里对安珀的肮脏辱骂,贯穿了这段关系的开始和结束。他在 2013 年和保罗·贝坦尼口嗨“我要把她先 X 再 X,再 X 她的 X 确保她真的死了”,2015 年告诉当时的朋友 IO “现在我们结婚了,我可以随意打她而无人在意了”,在 2016 年安珀申请限制令时对助手说“她在自找一场全球羞辱,她会得到的”,10 月写道“我希望她的尸体烂在本田后备箱里”。他的律师和支持者辩护称,Johnny 是位支持女性的绅士,谁生气的时候不会这么抱怨情侣和前任呢?他只是有点子黑色幽默罢了。况且,这可能是安珀拿他手机发的。

在安珀试图找律师拟婚前协议时,德普对她说,“你现在就想着离开我了吗?我告诉你,你离开的唯一方式是死亡”。他打电话直接炒了她的律师。没有婚前协议,让安珀在离婚时本可以分到 3000 万美元,她选择只拿 700 万并将之全部捐掉,我们却被告之她是个捞女。我想这名不及格的捞女只捞到了德普许诺的“全球羞辱”。
因为税务问题,公共人物都是官宣“认捐”一个庞大数额后进行分期付款,安珀也不例外,毕竟德普也在分期付款 700 万。可是接连两场诉讼让安珀支出了 600 万律师费和安保费,她不得不暂停捐款。她的律师 Elaine Bredehoft 强调,安珀会履行认捐协议,在 10 年之内捐完,但她首先得从官司里脱身。虽然 ACLU 发表声明支持安珀,我们仍然看到铺天盖地的“安珀在从需要帮助的人手里抢钱”。
本周庭审的又一个热点是凯特·莫斯为德普作证,称德普从未打过她或踢过她。然而安珀的证词始终是”我听说过这个传闻“,这从来不是她证词的主干。我们也不该忘记,当莫斯和德普约会时,安珀还是个 8 岁小学生。德普没有虐待莫斯,并不能证明他在 20 年后不曾虐待安珀。
这和她被家暴的事实也没什么关系,却成为了德普团队对她进行人格抹杀的主要论点,为互联网同期进行的狩猎狂欢再添一批子弹。
我们注意到,虽然理性路人口口声声在寻求证据,证据却成了本案中最被忽略的元素。人们紧抓住唯一一段安珀说“我打了你但不是揍你”的录音不放——安珀从未否认自己有过还手和反抗——却忽略德普打砸酒柜的视频、承认头槌的录音、告诉安珀“你不许假装对我有权威”的录音、事后道歉的短信、助手代这位“迷失男孩”求原谅的短信、安珀方 11 位证人的证词。他们从电话里听到安珀的尖叫和德普的威胁,目击德普拽着她的头发打她,看到安珀秃了一块的头皮,化妆师需要用更厚的遮瑕遮住她脸上的伤痕,用桃红色去中和眼下的淤青。然而在反转受害者和施暴者的战术中,德普方成功将权势巨星塑造成无助男孩,在人们脑中植入了年轻女子对五旬老汉大打出手、老汉安保全程胆怯围观、事后还要向女子跪求道歉的印象。
如果理性路人愿意继续深挖,会发现德普的职业生涯并非被邮报专栏毁掉。他自《独行侠》(2013)开始就变成了票房毒药,每拍每扑部部糊。酒精和毒品滥用让他在片场变得无法让人忍受,他靠耳机提词器念台词,片场迟到数小时,一不高兴还殴打工作人员。今年 7 月,《谎言之城》场记诉德普人身伤害案将开庭,所以粉丝仍然有机会驻扎在法庭外为他加油。
他的前律师沃德曼曾邀请《滚石》采写雇主,希望把德普塑造成对抗好莱坞经纪公司的孤胆英雄,但是那篇报道不幸反应了德普的真实情况,一名不愿承担责任、仍然认为自己是坏男孩的巨婴。迪士尼高管承认的是这个——大约没什么人读过邮报专栏,但是大家都在传看《滚石》特写。
◆ 全球羞辱 ◆
证据不重要,这场全程直播的庭审不过是再次确认人类的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人们搜索、解读、回忆一切确认自己观点的信息。哪怕安珀提供了能提供的所有证据,他们的脑中却只能容纳“诈捐”和“床上拉屎”,前者是信息扭曲,后者是毫无证据支撑的谎言,最荒谬而低级的抹黑,所以,不意外的是,好像也最有效。
安珀的一言一行都证明她有罪,她的痛苦是演戏用力过猛,她用纸巾擦鼻子其实是偷偷吸毒。德普则全然无辜,他的瞌睡、讥笑、回头挑衅安珀妹妹惠特尼,恰恰证明他在重新经历创伤,在他迷人的笑容下隐藏着对虐待他的女魔头的深深恐惧。
我们不情愿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人们其实并不关心安珀是否受了委屈、她所遭遇的仇恨是否公正。不,当然不公正,哪怕是韦恩斯坦和爱泼斯坦,所受到的威胁和辱骂都不及安珀·赫德。她一个人,承载了不同势力人群对拖累偶像的嫂子、家暴受害者、#MeToo 运动和女性的全方位恨意。
这不全归功于德普的公关,也不全归功于 DailyWire 这样的右翼媒体重金推广自己的偏见报道。庭审和围绕它的报道与舆论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真面目。某个运动从未成功,一个讨喜的海盗就可以让公众陷入对受害者的羞辱狂欢。在过去的五年里纷纷表现得无比觉醒(woke)的人群,那些因推崇取消文化而被诟病、每天用 #BLM 和 #MeToo 等觉醒宣言充斥时间线的人群,如今正是参与抖音狂欢、推特网暴、Reddit 做梗的主流用户。收割这批用户的网红和主播趁虚而入,投喂给他们更多的偏见与迎合他们喜好的叙事。
现在你可以看出他们有多觉醒了。觉醒,直到自己的偶像“受伤”;觉醒,直到出现了一个可供无底线攻击而不用承担任何追责的完美标靶。只要你想,安珀就是荡妇、捞女、诈骗犯和暴力狂。这是你宣泄情绪、抛弃政治正确面具的最好机会。
很早之前就被批判的受害者有罪论纷纷复活。媒体常说安珀不是一个完美受害者,但她实际上做了人们建议受害者做的一切——拍照留证、告知朋友、咨询医师、最后离开他。可是如山的证据也无法阻止人们采取“不听、不看、不够、不信”的态度。
让我们回到 Rottenborn 律师的总结陈词。这就是德普方的策略,也是公众目前对家暴的态度。一个受害者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不足以让人采信。只有死去的受害者才是完美受害者,一个顺从的人乖乖消失,人们这时才会对施暴者口诛笔伐,然后发表自己的宝贵观点:反抗啊?为什么不反抗呢?

反抗的安珀被架上了法庭。
“我每天都在被骚扰、羞辱和威胁。人们想杀了我,他们每天都这么跟我说。也许很容易就忘记我也是个人。”
到了这个阶段,安珀确实已经不是人了。她是一个符号,是超级反派,代表这个星球上生活过的最邪恶的女人。所以她理应承受网络仇恨机器的恶意和嘲讽。人们可以安全地以她为灵感生产笑话,至于这会不会让她受折磨?lol Amber Turd lol
坚称要相信男性受害者、否则 #MeToo 运动就会被坏女人拖累的善良网民,似乎对真正的受害人视而不见。性骚扰数名男士的凯文·史派西复出了,有多少人为男受害者说话?而全球的家暴受害者惊恐地目睹,哪怕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女星、花了 600 万律师费、提供了详实的证据都无法获得舆论支持,何况是普通人?汹涌的恶意不但指向安珀,也指向其他人,不管这些参与者有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行都在威胁受害者不要说话、放弃指控,否则下一个就是你。
一种迷惑性的说法是,我们只骂安珀这个坏女人,她活该,我们不会骂你,我们是尊重女性的觉醒人群,只要你做个好女孩。
相信我,安珀是你也是我。是她承受了集体恶意,这样我们便无需挨骂。如果我们表现顺从,加入这场羞辱,甚至可以得到他们的承认和赞赏,“你很理性”,“你和那些女孩不一样”。
不,我们都一样。这场庭审恰恰复刻了安珀专栏——我为受害者发声,然后遭遇了文化的怒火。
-FIN-
附:
https://www.bailii.org/ew/cases/EWHC/QB/2020/2911.html 英国案判决详情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20-11/27/content_174143.htm?div=-1 《人民法院报》英国案中文解析
ps. 无论下周的结果如何,我都想公开记录对安珀的支持,并给所有同伴一个拥抱。它可以扭转人们对安珀的态度吗?It's not possible, it's nece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