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中国交响乐团2022音乐季 |《聆赏经典》“老张的老肖”交响音乐会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22年4月17日(周日)19:30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演出:中国交响乐团
指挥:李心草

中国交响乐团自2022音乐季起推出“老张的老肖”系列音乐会。2022年4月17日“老张的老肖”开演第一篇,本场音乐会由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担任指挥,携中国交响乐团倾情演绎肖斯塔科维奇经典作品,带您沉浸式体验雄壮瑰丽的俄罗斯风情。

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20世纪前苏联最伟大的作曲家。被公认为贝多芬雄伟气魄与博爱精神的继承人。他的音乐创作一方面植根于西欧与俄国浪漫派的音乐传统,同时又融合了20世纪新的作曲技法,树立了不同于西方前卫音乐然而又是属于20世纪的苏联主流音乐的典范。他的音乐具有浓郁独特的个人气息、强烈的哲学力量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悲悯之情。
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显示出惊人的数量和多样性,15部交响曲、15部弦乐四重奏、2部歌剧、6部协奏曲、若干大型合唱、清唱剧、11部剧本配乐、36部电影配乐及一些室内乐和声乐作品等。
《浪漫曲》选自《牛虻组曲》
作品97a号
1955年肖斯塔科维奇为电影《牛虻》配乐,其后,前苏联作曲家列冯·阿托缅根据作曲家的手稿陆续整理出一些完整的曲子并将其编为我们如今更加熟悉的《牛虻》组曲,共12首。组曲中最为著名的,非《浪漫曲》莫属,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佳作。
《C小调室内交响曲》
巴尔沙伊根据第八弦乐四重奏改编
作品110号
说到肖斯塔科维奇的《C小调室内交响曲》,就不得不提起他的《第八弦乐四重奏》。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共创作了15部弦乐四重奏,其中,创作于1960年《第八弦乐四重奏》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年,作曲家本人将其改编为交响乐版的《室内交响曲》,后由俄罗斯指挥家、中提琴演奏家鲁道夫·巴尔沙伊进行配器。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第一乐章广板,第二乐章快板,第三乐章小快板,第四乐章广板,第五乐章广板。在长达五个乐章的音乐中,作曲家用生动的笔触向世人讲述了他生命的故事。
《D小调第五交响曲》
作品47号
在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15部交响曲中,第五交响曲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标志着作曲家创作成熟期的开始。肖斯塔科维奇于1937年4月18日开始创作这部交响曲,三个月后完成,同年11月21日首演,获得巨大成功。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中板,奏鸣曲式,音乐富有戏剧性,其中包含悲剧性因素和复杂的思想情感,通过两个基本主题来表达。抒情的副部主题速度略为加快,第一小提琴宽广的旋律在竖琴和其他弦乐和弦音型的伴奏下,显示得格外明朗、纯洁和崇高。展开部中这两个对比主题在性格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剧烈的矛盾冲突。乐章的高潮在压缩的再现部中到来,副部主题进入时才恢复了宁静的气氛。乐章结尾,音乐色彩趋向暗淡并渐渐消失,流露出一种惋惜的告别情绪。
第二乐章小快板,复三部曲式,这是一首典雅、轻快、明朗的谐谑曲,舞蹈特征明显,富有幽默情趣。音乐开始的主题由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奏出,像是古老的、笨拙的舞蹈。乐曲中部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担任,旋律类似街头歌曲。
第三乐章广板,音乐深沉内在,充满悲哀的情绪。作曲家在这里尽情地抒发了自己真实的感情体验。缓缓流动的富于诗意的音乐在听众的心中引起共鸣。
末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音乐充满自豪的气慨,有一股一往无前的动力,仿佛主人公消除了一切疑虑,对前面乐章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经过顽强拼搏,冲出困境,跨入新的境界,获得精神上的解放,是这个乐章的主题思想。音乐的结局庄严辉煌,气势磅礴,象征前程一片光芒。
乐团介绍


指挥介绍


场地介绍


国家大剧院是国家兴建的重要文化设施,也是一处别具特色的景观胜地。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音乐厅内一切建筑和装饰设计都为声学效果服务,实现了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