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光语者》,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了解
《光语者》全片拍摄于极夜,高潮却在最后的太阳节,当然还有极光延时那段。只有真正经历过黑暗的人,才能明白光明是什么。纪录片整体四平八稳,主题有点散,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原住民和外来访客的融合,人与自然特别是环境问题,人与自我的相处和和解,离乡与思乡,民族与国际等等的杂糅一锅烩,值得一看。

影片讲述六个生活在朗伊尔城(挪威以北的一个小城)里的人们,讲述者是一位中国科考队的工作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有版画师和乐手,在这个纯净的地球之端,每个人都从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到了生存本能和生活的意义。

片子从不同的人出发,看他们如何在极夜和寒冷中生活,如何与大自然共处,如何在孤独中找到乐趣。从前总觉得,很向往这些偏僻又充满诗意的地方,觉得在那里可以从头来过,但看完片子才知道自己太高估自己的能耐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这里生存的。

片子整体很美,极光的那几分钟画面让我起鸡皮疙瘩,但希望可以更多地介绍关于极光的介绍,以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工作。看完影片,想起来人们常说的那句:“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其实不知道该不该用纪录片来定义,因为影片本身很有故事性。像是一个遥远之地的传说,人类在大自然的局囿中依然可以活得这么自在。这当然是一种双向友好的结果——当地人对大自然的尊重以及大自然对人类的回馈。

除了科考人员,影片中选取的采访对象都很有意思,他们的话语中全都透着一种哲理性,这也是影片之所以没让观众感到乏味的原因。最后80岁老奶奶的登场和离开更是妙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由地选择接受,自由地选择离开”,赞爆!同时,影片的教育意义也得到凸显:气候升温,永冻层解冻......这些都在提醒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

如果不是《光语者》,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了解离北极点最近的城市和小镇,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刘博士虽然在独自在极夜寒冬里守卫着黄河科考站,但因为有无可比拟的迷人夜色和单纯可爱的当地居民,孤独的日子却也没有那么难熬。生存环境再艰苦,大家也有期盼太阳再次到来的希望。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婷婷说,当她亲眼看到极光时,脑子一片空白,说不出话来;当我看到极光时,仅仅是银幕上的极光,眼泪也忽然就涌上来了。大概都是对自然美的敬畏、受到了震颤吧。才知道原来极地地区也有村镇,那里的人们随性旷达,并对生活有近乎哲理的感悟。一起去看太阳、做版画、唱颂歌,艰苦的环境丝毫未减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是啊,没有趟过漫漫长夜,又怎么会对太阳升起有着如此真诚的喜悦。影片与其说是聚焦极地科考,不如说是对这座只有2000人的小城一段温暖生活的记录。在采访的破碎剪辑与欢乐的配乐配合下,好像朗伊尔城的人们都有一种无生无死无欲无求的诗意,彼此在重复中拥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