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亚库宁:用“文明对话”应对复杂的世界局势
弗拉基米尔·亚库宁(Vladimir Yakunin) 俄罗斯商界领袖、慈善家,俄罗斯铁路公司前总裁,现任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政治学院国家治理系主任。于2002 年与印度企业家和未来学家贾格迪什·卡普尔 (Jagadish kapoor)、希腊裔美国商人尼古拉斯·帕帕尼古劳 (Nicholas F. S. Papanicolaou) 共同发起创立了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文明对话研究所,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该所最主要的年度论坛罗德岛论坛已成为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论坛对话平台。
以下为弗拉基米尔·亚库宁在全球化智库的演讲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是坚持文明对话的理念基石。文明对话研究所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地缘政治、欧洲经济,或者社会中某个方面的进程,而是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同时世界也被认为是一体化的联合体。
“文明对话”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文明对话”是解决当前许多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讨论形成具体方案,推动全球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建立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互相尊重的文明。然而在一些国家,有学 者对该理念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应当讨论全球文明,而不是文明的多样性。但事实上,西方世界如今已经出现了关于“文明国家”和“民族国家”概念 的讨论,多样的文明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30年前柏林墙的倒塌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当时为了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联合国人道主义事 务得到了发展。国际社会应该遵循这样的发展道路,但是实际上它运行得并不完美。有些专家甚至提出,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给世界带来了更多挑战。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伴随着崛起和陷落。陷落以苏联解体为代表,而 崛起则可以从欧盟以及亚洲经济的发展体现。如今世界正在从单极世界向多 极化趋势发展。现在人们也看到世界的重心已经从西方世界逐渐转移至以亚 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在 这个转变过程中,许多挑战和紧张也随之显现。这些紧张关系在政治、外交 和经济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些领域中有着 诸多形式的对抗,包括军备竞赛。而现在的主要不同点就是两个超级大国的 对垒不复存在了。然而,当今社会在全球治理方面无疑是令人担忧的。虽然 在金融领域有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但在政治领域,西方的政治体系仍主导着全球冲突问题的解决进程,而且很多时候其所 采取的路径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它们常常以人道主义干涉为借口, 来谋取经济利益和实现符合其自身利益的国际秩序。不过,目前新兴政治力 量的崛起正在改变这一现实,这些全新的国际玩家正在向超级大国的统治地 位发起挑战,新的国际政治体系正在出现。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巨变
现在世界经济有着许多增长点,欧洲—大西洋地区以及亚洲—太平洋地区是两大主要增长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他发展迅速的国家,比如印度、伊朗、以色列、土耳其等,它们都试图在全球或地区事务中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所有这些情况都使得当今世界变得异常复杂。如今美国寻求在北美以及欧洲—大西洋地区的统治力,中国则寻求自己在亚太地区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其中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早在2015年,中国和俄罗斯就达成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共识,在这份倡议下,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为俄罗斯的铁路建设带来了十分积极的成效。“一带一路”不仅仅局限于商贸,更积极在交通、基建等各个领域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这有利于综合开发。当前,中国的这一举 措已经覆盖了欧亚大部分地区,涉及众多发展中经济体以及发达国家。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带一路”将对有关国家的新经济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并将会建立起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经济一体化联系,使世界经济格局日趋多元化。同时,人们也不能忽略文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和经济同样重要的角色。亚欧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各国只有消除文明的误解,才能提供更 多合作的机遇。
中俄未来更多的是合作
关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二者是高度互补的,双方的关系来自高水平、高层次的信任与互相尊重。两国有着诸多关键的利益关系。中俄将不会产生恶性竞争,更多的是合作。正如之前举办的“俄罗斯—非洲”峰会上传达出的信息一样,中国与俄罗斯在非洲将会变成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这符合中俄两国的关系以及非洲国家的利益。中俄的合作也将成为带动亚欧地区 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在中美贸易争端加剧,美国又试图退出 WTO,破坏全球贸易体系。俄罗斯作为中国的友好近邻,双方贸易往来密切,既不会从中美贸易摩擦中受益,也不希望形势恶化。同时,随着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俄两国在通信领域还有很大的市场和合作空间。
世界依然处于“核威胁”下
关于核武器的问题,我认为在冷战结束后,世界的“核恐慌”并没有完全结束,这是非常不幸的。相反,核武器成了超级大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重要筹码,这是非常危险的举措。目前世界上的核弹头数量惊人,这些核弹头足以毁灭世界,而美国退出《伊朗核问题协议》更是加剧了这种威胁。
总体来说,当今世界是复杂且危险的。我认为我们应该接受和理解世界的复杂性,接受和理解多样性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一事实,且要平等看待每一种文明。但同时,让所有人遵循同一套价值体系是不可能的,所以接受民族的、历史的、传统的以及价值的差异至关重要。保持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让更多有差异的声音被听到,将有助于对世界产生更好的影响。
选自《预见: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王辉耀、苗绿主编,外文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新时代中国与世界
中国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
中亚五国渴望早日打通与中国贸易通道
“合、竞”为最好的国际关系之道
竞争性联合——世界即将亚洲化
东西南北,中国居“中”
用“文明对话”应对复杂的世界局势
中非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阿合作
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改革成就互惠互利
第二部分 大国担当:中国与全球治理
人类站在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
WTO改革迫在眉睫
WTO成员应采取什么行动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与中国智慧
中国面临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好时机
亚投行是亚洲各国经济一体化的典范
以国际人道机构经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当前全球治理正遭受“创造性破坏”
加强“一带一路”合作制度化建设
中国正在扮演全球化国际贸易的领导角色
第三部分 深化改革开放 深度参与全球化
改革开放见证中国融入、影响全球价值链的40年
未来改革开放要准确把握国际规则的趋势
在全新的国际形势下找准改革开放的新定位
香港未来重在“聚才”与“聚财”
中国应坚持韬光养晦
从文明的角度把握中国的未来
智库的创新与未来
第四部分 承企业家精神走向世界
企业“走出去”应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融合创造未来
社会创新模式引领众创时代
王道思维——最适合华人企业永续的发展之道
全球化,中国企业有竞争力
“三重合力”打造世界级的中国跨国公司
第五部分 人才全球化赢未来
人口,创新和城市规划
国际化大城市建设中的人才竞争力
未来最好的教育来自人工智能
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创新
创业可以且应该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