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你的财富被稀释了多少? 2023年又该怎么办?

2023-04-15 17:43 作者:小森说呀  | 我要投稿

2022年,中国GDP达到了121万亿元,增长率达到3%。

2021年,中国GDP是115万亿元,即2022年中国的GDP增长了6万亿元。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广义货币M2的发行量达到了266.43万亿元。

2021年,中国M2是238.29万亿元,这足足增加了28万亿元。

这里的M2就包括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金、银行的活期人民币存款,还有诸如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定期存款等等准货币。我们可以把广义货币M2看作是全社会流通了多少人民币。


上述数据表明,在2022年一年之内,以M2来衡量的人民币数量,增长了11.8%。

换句话来说,如果你在2022年持有人民币现金,那么你手上的钱实际贬值了10%+。


这个近12%的增长率算多吗?并不算。

我们可以看到,在2017年之前,我国的M2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水平。

而在那个著名的2009年,人民币M2一年猛增28%。

两相对比,2022年的11.8%简直就是毛毛雨了。


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个数字:从1999年以来,M2的年化增长率高达12%。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资产每年没有增长12%,你的财富就是被稀释了。

图1 中国M2总量和M2增长率 来源:国家统计局


那么如此夸张的广义货币M2增长,能带来多少的GDP增长呢?


我们可以看到,新增GDP/新增M2这个投入产出比一直都保持着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依靠货币投放来拉动经济和创造财富的效率变得越来越低了。

2022年新增的28万亿元广义货币,换来的GDP只有6万亿,投入产出比仅为21.67%,可谓是极低的性价比了。并且这个投入产出比仅仅高于疫情肆虐的2020年。

图2 中国M2增长率和GDP增长率 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们再来引入资产价格。

根据著名的费雪公式:MV=PT

其中,M为货币数量、V是货币流转次数、T是商品和服务的总量、P是商品与服务的总体价格。这个费雪公式的意思就是,货币数量和流转次数的乘积,应当等于商品与服务和总体价格的乘积。

我们还可以简单地理解为,PT就是名义GDP,而短期内货币流转速度V是不会发生巨大的改变的,M就是广义货币M2。于是我们可以得到:

M2增长率=名义GDP增长率=真实GDP增长率+真实通货膨胀率

也就是说,理论上,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应当等于CPI通胀率和GDP增长率之和。那么实际情况如何?


图3 中国M2、GDP、CPI和房价股价对比 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根据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实际GDP增速和CPI通胀率,与M2增速越来越不一致。就算把CPI的所谓“造假”考虑在内,这种差距仍然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的答案是:

M2有很大一部分跑到了资本市场,也就是股市和房市上。


在M2涨幅与CPI通胀率和实际GDP增速之和差距非常明显的2005年、2009年、2015年和2020年前后,房价或者股价都会有一次幅度不小的上涨。


2005年的M2大量增发,体现在2006年和2007年的房价和股价上;

2009年的M2大量增发,体现在2009年的房价和股价,以及2010年的房价上;

2015年的M2大量增发,体现在2015年和2016年的房价上;

2020年的M2大量增发,体现在2020年的股价上;

2022年的M2大量增发,会体现在哪里呢?


M2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这个信用货币时代,大多数的纸币都能追溯成金融系统所发放的贷款。我们在()一文中讲到了人民币的派生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贷款创造货币”的过程。所以,要知道2022年这增长的28万亿元从何而来,我们就需要分析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来源。


图4 金融系统人民币贷款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根据这一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在2022年,人民币贷款新增21.3万亿元。但是居民部门的新增贷款只有可怜的3.83万亿元,其中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只有2.75万亿元,而企业和政府新增贷款高达17万亿元。也就是说,2022年新增的28万亿M2基本都是通过企事业单位贷款得来的。


金融机构放出的大部分贷款,都给了和政府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这些企事业单位得到了这么多的新增贷款,再将其存入银行或者进行投资、交易等经济行为,给到其他企业或者个人,共同形成了全社会的新增M2。


M2要到哪里去?

按照支出法计算GDP,可以分为投资、消费、政府购买和出口。很显然,企事业单位得到了大多数的信贷资源,他们将借来的钱也大多投向“投资”中,形成了地铁、桥梁、隧道、绿化等固定资产沉淀下来。这不仅仅是2022年发生的事情,也是中国过去十几年来,年年发生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投资对于中国GDP的增长作用非常明显。而我国的投资基本上都由政府部门所主导。但是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基础设施都已经完成,而且是超额完成。并且地方政府债务严重、城投债开始频繁违约,地方政府最多只能维持借新还旧,而很难再为投资拉动经济做出贡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以来,消费对GDP的拉动有了稍许抬升,但仍然很难扛起GDP增长的重任。


更重要的是,M2大量涌入固定资产还带来贫富分化的严重后果。因为这会导致固定资产在社会总财富里的比重不断上升,没有固定资产的人则不得不面临着自身财富不断缩水的消极局面。有房子的人在抢没房子的人的钱。房子越多的人,抢到的钱越多。这大大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并且进一步扭曲社会价值观。大量无产和少产者只能通过降低消费、不结婚不生孩子等方式维持自己的生活。


尾声

在人类舍弃金本位,彻底拥抱信用货币后,为了实现所谓的经济增长,广义货币发行量一定会年年创新高,并且绝对不能有减少。甚至可以说,哪怕只是让广义货币每年增加的速度稍微慢一点,整体经济就会出大问题。


可是,如果继续走原有的经济发展路径,财富就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地方政府负债就会越来越重,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也很难回到正常水平,再加上高龄化和少子化……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未来如果想要继续让中国发展,就必须改变原有的货币发行模式,提高居民部门的收入,提升消费能力,这是一条难走但是必须走的道路。


我们的未来会好吗? 一定会的!


2022年你的财富被稀释了多少? 2023年又该怎么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