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一场时代悲歌。
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漫长的季节》,看完思绪万千,这真的是一部后劲很足的剧,我感觉是继《开端》之后最好看的国产电视剧,它当之无愧。 这部剧的标签是家庭悬疑剧,但其实它的剧情比重中家庭是绝对大于悬疑的,悬疑推理的内容其实相当简单,这是个非常纯粹而直白的案件,但导演精妙的拍摄和叙事手法,将这个案子杂糅着小人物的命运,缓缓地铺陈,这个片子拍的不是案情,而是人情。 作为东北人看这部剧一定会有别样的感触,剧中多次出现“铁西”“沈阳”“六马路”这些熟悉的地名,同时不加遮掩地展现了东北即将从辉煌走向落寞的全程。剧中台词写道“桦钢这个大家伙,又冰冷又沉默,它有它自己的体系,有它自己的脾气。”那个时代东北的温情与绚烂,同它的落后与不堪形成了一体两面。 剧中绝大多数场景拍得异常灿烂,阳光洒满金黄的苞米地,钢铁厂旁盛开成簇的花海,就连那些悲伤或痛苦的情节也拍得相当克制,角色的苦难是在无声中表达,就像一根针隐隐地刺痛着观众。导演在采访中说他不希望将过去的两条时间线和2016年完全割裂开,他不希望观众能明显感觉到时间线的切换,因为对于王响而言,1997年的钢厂就是那么的绚丽多彩,满怀对未来的希望,他的宝贝儿子或许能安安心心进厂上班,也或许还是会吊儿郎当写他那不押韵的诗个歌;钢厂会把他媳妇做手术的钱报销,他也还能继续开他的火车头;傅卫军、隋东、沈墨的唱片店终于步入正轨,彪子还是胸无大志但也和玉茹过着自己的小日子;马队还是坚守在岗位第一线,巧云和丈夫也许能攒钱给儿子治病... 剧情上,其实多次给结局埋了伏笔,王阳爱吃水捞饭,多次转场也都和水有关系,就连约沈墨去看的《泰坦尼克号》都预示了他俩的结局:Jack沉入水底,Rose在岸上看着他慢慢沉没。早在最开始王响媳妇就不喜欢玉茹,觉得她“浪”,实际上她也确实不老实,厂长去医院慰问王响时记着拍照还特意让玉茹捧着果篮站在最中间,其实早早就暗示了他俩的不正当关系。殷红戴着沈墨的头花被卢总错认成沈墨,而最后她也确实以别样的方式成为了“沈墨”。 关于龚彪,我其实想单独讲讲,我看大部分人觉得他是剧里最惨的角色,没干什么坏事,却落了个惨死的结局,我倒觉得他这辈子活的挺快乐的,说他心大也好,缺心眼也罢,他确确实实是个从来不把事儿搁在心里的人,玉茹说他“一辈子都活在梦里”,最后彩票站老板让他买两张彩票他拒绝了,说自己“没那个命”,似乎在最后他也向命运妥协了,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着那张中了奖的彩票,他依然笑得灿烂开怀,设身处地想想,比起像王响那样被困在噩梦里18年才迎来曙光,我宁愿舒舒坦坦在梦里死去。 这部剧的配乐也选的相当出色,导演辛爽不愧是曾经玩摇滚的,沈墨将殷红分尸后配的BGM是悠扬欢快的《蓝色多瑙河》,大爷在沈墨学校门口等她的时候配的是轻松童趣的《小星星》,这些对比中更加有一种惊悚感。印象比较深的一段是马队去大爷家和他对峙,刚进门的时候气氛还算平和,当马队打开沈墨的钢琴,按下一串不和谐的音符,气氛急转直下,马队直接点明他家的暖壶就是沈墨不雅照片中出现的暖壶,两人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观众也瞬间被带入到紧张的氛围中去。每一集的片头片尾也都选了不一样的歌曲,值得细品。 在东北,秋天其实是四季中最短暂的季节,而对于王响、对沈墨、对马队、对傅卫军,这个秋天太漫长了,“像过了一辈子似的”。王阳诗中的“打个响指吧”,不知道震碎了多少家庭,也不知道有多少个王北在铁轨上、在深山里、在小巷中啼哭,有多少个“被杀死的石家庄人”,又有多少“大厦崩塌”。 故事的最后,冬天的雪落下大地,画面回到第一集的开头,王响终于能对着那个曾经意气风发、青春犹在的自己大喊:往前看,别回头。 往前看,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