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之旅》我创作的第一部红色小说(第一章 惊蛰)
文章内容,国家名称,人名,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泛黄的日历翻开了新的一页,2079年。好像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在昨天,值得惊奇的好像也就是莫斯科下了雨,冬天的雨,也是去年的最后一场雨,这场大雨让整个莫斯科的街道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 凌晨,在灰白色混凝土筑成的低矮的居民楼中,顶楼的人们在天台架起了天线,有人把一台电视搬上来,人们围坐在风中,倾听着来自电视机的声音,来自遥远的莫斯科的声音: ”尊敬的圣露西亚共和国公民们,亲爱的朋友们! 2078 年转瞬即逝。 一年前,在迎接 2078 的时候,我们和全世界的人一样,都在憧憬着一切变得更好。那时,没有人会预料到,我们将面临什么考验。 而现在看来,过去的一年充斥着苦难。这一年,我们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一路烦恼不断,为生计发愁,惴惴不安,甚至有人——为了国家奉献生命。 这一切,是世界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不断扩张的结果,但是,即将过去的 2078年,也是逆势前进的一年……… ………我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信心满满、满怀希望、大爱无疆。祝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 2079 年里幸福快乐! 亲爱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寒风中的天线被吹吱吱作响 “下一个节目是什么?” “好像是《天鹅湖》” 电视中的画面飞速闪过,《天鹅湖》刚播放了一段就被停止。一个年轻的,熟悉的女播音员面孔出现在屏幕前 “这里是远东共和国联邦电视台,紧急插播一条通知”播音员这时的神情,像是时时刻刻有一把枪顶在她的脑袋上 “昨日晚至今日凌晨,多个共和国政府机关遭到大批恐怖分子袭击,他们以公民的名义对抗我们的政府。面对分裂势力暴徒,我军将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祖国的叛徒,通过巩固我们的政权,维护公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利益,目前,我军已经……… 她播报了大段的军队部署、秘密会议决议相关内容,这些东西是机密,怎么会出现在电视上,但大概没人关心这些吧。 “……国家已经到了即将支离破碎的紧要关头,我们要坚持为俄罗斯民族而战,请无偿捐给政府军所需要的一切…,由于各地兵力空虚,请各地的公民们,首先要保护自己,其次不要给予暴乱分子任何支持…” 怎么就是紧要关头了?这些暗示究竟意味着什么?解体得支离破碎吗?是外部分势力的暗中鼓动,还是全国各个军区分赃不均决裂的惊蛰… 播音员的声音逐渐急促,每个字都不清晰起来,电视里传来直升机螺旋桨拍打空气的嘶鸣。播音员涨红了她年轻的小脸。 “快读这个,我们已经被识破了”,这是另一个来自旁边的沙哑声音。屏幕上还出现了一根与背景格格不入的枪管。 播音员又换了一张稿子 “现在的俄罗斯大地正在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之中!东方各地的被压迫的民众和军队正在反抗这个邪恶的所谓的神圣政府!人民的正义力量正在空前的发展,我们要联合起来,为了牛奶面包而斗争!” “…”枪声在楼道中此起彼伏,在隔音的录播室中依旧能听得一二。在播音员的背后,是几名持枪的小伙子,正蹲在门框的斜后方。还有几个穿西服的老人,一样拿着枪。 “请,请以一切力量支持我们的行动,我们都来自于人民,同时,也为人民的事业斗争,我们都来自于工厂、田地、前线,我们都是一样的被压迫劳动人民,请相信我们!” “人民万岁。”播音员念道。 “与其我们挨个屋子的被清空,倒不如冲出去,决一死战!”有个老人打开了AK74的保险。 “孩子,感谢你,再送我们一支华沙曲吧,谢谢。” 仇恨的风在头上咆哮怒吼 黑暗的势力向我们下毒手 快团结紧和敌人决一死战 也不必问有什么在前头! “各房间同志们注意!统一行动…” 楼道里响起乒乒乓乓的枪声。 过了大约五分钟,枪声逐渐稀疏了,最后寂静的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华沙曲》仍然在空旷的楼道里幽灵般回响着。 冰冷的手铐,已经在女播音员的手腕上了。 “相信我们,您是被胁迫的,对吗?” 几名士兵的脸统统躲在防具后面,谁也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播音员想看的更清楚些,但是失败了。 穿过凌晨幽暗的楼道,那几个可怜的老头和小伙子已经倒在地上。播音员下意识绕开那几具渗着血水的尸体,但是楼道太狭窄了,她只能从那滩血液上面跨过。在她的身后,激昂而悲壮的《华沙曲》在几声枪响中草草结束,实心的子弹让音箱重重地摔落在地,但楼道里飞扬的回声,几秒钟以后才完全停止。 天台,打扮精致的女播音员和全副武装的士兵格格不入,沉重的手铐编钟一般叮当作响,在金黄色头发随风飘起的反方向。直升飞机的旋翼转动起来,像数只手挥起的劈向空气的利刃,将空气横向一层一层地撕开,而空气又像拉链一样合起来。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劈砍中,直升飞机渐渐离开地面,带着几人飞向了天空。 越过城市的群楼,启明星安静的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平原,向东方看去,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远方的海岸线,此刻,跃过这道明暗交界线,和亚欧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屿,英国还处于黑暗之中。此刻,英国的一个小镇,一场秘密会议正在悄无声息的进行中。一百九十四年前,一条线正从这里出发,一端向南,一端向北,掠过大西洋洋。划开了地球,把人类世界的时间分成两半。今天,世界的另一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线也将在这里绘制。 这条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割开地中海,从君士坦丁堡开始向南,到耶路撒冷开始向东,飞过中亚,穿过蒙古,把俄国圈起来,越过北冰洋,最后又回到英国,这条线圈起了整个欧洲和俄国的亚洲部分,这条线把人类世界按照政治制度分成两半,圈内是新 社 会 主 义国家,圈外则是需要改造的第 三 世 界。 然而,圣露西亚共和国联邦南部的一个国家却并不包含在内,这次会议直接否定了其正统性,或许这个圈是按照生产力划分的,但如果按照生产力划分,那么圣露西亚共和国联邦也不应该包括在内。 伦敦,笼罩在雨中的夜,细细的雨丝落在泰晤士河中,一艘游船正在河上行驶。游人们厌烦极了伦敦的阴雨天气,就连波浪都变得更急了,黑色的水波拍打着两岸的石壁,玻璃上的雨点让城市繁华的夜景都模糊起来。但游人们所不知,雨,或许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风味。 游船穿过一座多拱桥,桥的一侧就是大本钟。 钟塔的阁楼上,新社国际的第二次会议正在召开。这次会议并不正式,昏黄的灯光和松软的棕色沙发,是这次会议的主格调。 这里将讨论新社国际是否成立,该组织意在让一部分国家先实现社会主义,对世界起到表率作用,带动全世界国家共同走向共产主义。他们强制资本家上缴资本税,并且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给予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援助,并为第三世界国家增加劳动岗位,提升经济活力。 一个英俊的青年顺着旋转楼梯向上跑,楼道里的灯光勾勒出他脸部的轮廓,稍微有点卷的金色头发反射着来自四面的光。轻快的脚步,和他那难以抑制的喜悦神情成正比。 他是这次会议的主持者,是英国最年轻的外交官,也是新社国际的英国代表,还未等他到的时候,各国代表就已经讨论开了。对于这些老家伙,这个年轻人也不能怎么样。他坐到最后一个空位置上,翻阅起各项资料来。地图上,亚洲,非洲地区已经用铅笔划的乱七八糟。他们应该是讨论经济援助的事情吧。 商议声渐消。 “大家对第一次会议中划定的界限是否有异议?”英国代表试探性的问。 …大概是没有… “那么,经济援助的事情呢?” 他接过地图,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已经为他画好了。就像切蛋糕一样,每人一份。不,每个国家一份。令他惊讶的是,经济援助明明是耗费资源的,商议中却出没现任何争吵。 “既然如此,大家都没有异议,我宣布,本次会议,到此结束!” “世界将在我们手中…”代表们齐声呼道。 英国代表接道:“走向共产主义未来!” 接着,这群政治家们走下台阶,显然,他们对这结果非常满意,甚至发出了像猫一般的呼噜声。 跨年的钟声,空荡荡的阁楼,英国代表独自望着窗外。这场千年的大雨过后,天终于要放晴。 他转过身,迎面撞见美国代表,原来他迟到了,没有参加得上这次会议。 “晚上好”美国代表说 “你来了,没关系,还可以聊,现在还都没确定下来。” “走啊,咱们找个地方去。” “这不就挺好的嘛。” “走呗,找个地方边喝边聊,这小黑屋子多憋屈” 他示意英国代表安静,掀开茶几的桌面,是一个窃听器。 “好,走吧。” …沿着这条街已经走到头了 “所以到底是谁在监视我们” “多了去了,管他谁呢?” “话说美国有意愿加入新社国际吗,为世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社…” “没错。” “恐怕……在80多年前,我们美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压倒了代表社会主义的强国苏联,取得了冷战的胜利,充分的展现了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这是我们美国人百年以来的骄傲。现在我们却要把这个结果倒过来,承认社会主义,我们恐怕办不到。那样强烈的思想冲突会让本就不太安宁的美利坚向着悬崖更进一步。”他一边随手拿起新闻报纸一边说。 “苏……联,那是什么?” “你居然不知道,那你还在这里讲什么“社会主义”?怪不得你们这些年轻人被称为“政治明星”了,一个个被资本捧上台的小丑。” “我才不是那种人!!”英国外交官强烈抗议。 “那说明你不想成为那种人罢了。”美国外交官把啤酒一饮而尽。“作为全美最没有职业道德的外交家,我在跟外国进行交涉的时候,总是把他们的外交官当成朋友,但他们不把我当朋友,白宫他们也不拿我当朋友,当然,你肯定不会信的。我甚至好几次泄露了国家机密,不过他们拿我没办法。没有我,他们解决不了那些问题。我还是可以跟你讲讲的,当然了,一切都是他妈的显摆。你要喝啤酒吗?” “橙汁就行” …… “真应该收费和你讲这些,我刚刚读完了新社国际的纲领,你真的相信通过这些能够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吗?” “是的,我无比相信,这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们的步伐不能总这么停滞不前。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也会为了同一个世界而奋斗。” “奋斗?指的是在他国开设工厂吗,还是签署共同商议关税的条约?” “难道还有别的途径吗?我们总不能发钱吧!要让他们明白富强要付出努力,而不是把饭喂给他们。我们这些发达国家先做好榜样,带动他们向上走。” “实话实说,这是我今年见识到的第一个笑话,你甚至可以看到我在憋笑。他们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于他人。” “如果大国们能意识到自己对于全人类的责任的话…” ……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实在不甘心与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被击溃,于是又一次试探性地问道:“如果这样的话,怎么解释各国争相划分经济援助区的问题。” “哈哈,钓鱼的时候,那个鱼饵不也一下甩进水里去了嘛。事出反常必有妖,经济援助就是那块饵。” “那鱼呢?” “那就是这些国家的经济会被完全控制” (不想看理论的直接跳,这些理论不一定对,很多是片面的个人观点,辩证一点看) “但他们本身就是在被控制之中啊!又为什么要帮他们发展呢?”英国外交官打断了他的话。 “听我说完。控制永远不是目的,持续剥削才是根本目的。如果你统治的是原始人,你能从他们的手中剥削来多少呢?也许一些野果子,还有一些肉。但在这个大机器时代,流水线工人在机器劳作上一天所创造的财富远远比原始人更多。富人们能从他们的身上捞取更多的油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为他们建设工厂,总不能让他们那空闲的比我们多的多人力资源两手空空没事干吧?让他们动起来,富人们才好站着把钱挣了,还收获了高福利待遇工厂好名声,因为在高科技工厂确实比在他们本国工厂和成为小生产者的收入要好。这可真是一举两得的生意” “不,在我看来,建设工厂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他们最终会成为像北欧或我们一样的高福利国家,像我们英国不也没见到几个流水线工厂吗?” “哈哈哈,那是因为你们这些高福利国家的工业都向外转移了,这些国家不出口商品,就能够通过贸易赚得金钱,咱们这些生活在高福利国家的人,看不到生产,就已经享受着从外国劳动者的生产那里得来的福利了。” “但是富人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设高福利社会呢。他们又凭什么把赚取的利益施舍给我们呢,既然能在我们这里建成高福利社会,就说明他们还有良心,就说明其他的国家乃至全世界最后都一定能建成高福利社会。” “我认为这是片面的。为什么要搞高福利,就是为了防止民反,他们要建造一个避风港,在这个避风港里远程操控,真正被剥削的抗议者还能跨国反对不成?躲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至少会让这些富人不会因为发展中国家穷人的反抗丢掉性命。而到了最后,这些被援助、被盖了工厂的国家会停留在这个阶段,而这种状态是被操控的,他们甚至难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因为这一条条的援助协议,最后都将成为发展的束缚,而他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些协议,因为这是他们就已经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体系之中了。另外你所说的那种有良心的富人阶级,根本不可能存在,只会有背叛阶级的个人,不会有背叛阶级的集体!人家凭什么把钱分给你!这个名叫新设国际的组织,不过是欧洲对外新殖民的傀儡。这就是光鲜的理想表面下残酷的真相” 少年外交官望着屋外的雨,静静的思考着,雨点,似乎又变得更密了。晶莹的雨珠点缀着他金黄色的卷发。 “那这样来说,依靠富人的群体进行社会变革,似乎不可能。” “是的。” “那我们该依靠谁呢?谁们又有能力带领全人类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乌托邦呢?” “那我想我们应该阐明,这个乌托邦所维护的究竟是谁的利益?” “自然是一切穷苦人的利益,一切公民的利益。如果维护的只是原来的既得利益者,那,新和旧又有什么区别呢?” “维护富人利益的,富人自然支持;维护穷人的,公民的利益的事,谁会支持,不用我多说。” “但是穷人又有什么力量呢?” “你忘了,穷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劳动者,而现在劳动者大多数都是穷人。富人的金钱力量固然强大,但是他们能没有农民给他们提供粮食吗?能没有瓦匠给他们修建房屋吗?能没有士兵保卫他们的财富吗?没有劳动者,拥有再多金钱的富人也是一无是处的。” “但是在英国,还有几个怀揣着理想的劳动者啊,在这样的高福利社会,还有几个人想对社会制度进行新的变革啊!我究竟该怎么做?” “那就做一束沉默的火焰,随时准备,点亮这个漆黑的世界。” “唉,除了心理准备我什么也做不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雨声越来越大,黑色的铅重重的砸着地面,作为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这名少年早对这种多变雨天司空见惯,今天他却对这阴雨天气凭空生出一丝厌烦。千年的大雨,何时才能停?幽暗的天空,何时才能晴? 萧萧的雨声,覆盖在对话上。 “……美国不会加入该组织,但是可以以观察国的形式参加该组织的行动。哈哈,也省的让你们猜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国会老爷们暂时在这新社国际得不到好处,到时候能得到好处的时候再来分一杯羹。就是这个意思。再见,小伙子…” …(圣露西亚联邦共和国 楚科奇军区 无名审讯室)
“全都交代了吧,只要肯交代,什么事都没有。” “我该说的已经都说了,全过程就是这样。” “并不,我相信你没有说完整,你应该讲讲他们是怎么拿威胁你,怎么虐待你,又怎么逼你在电视机前讲这些他们编出来的疯话的…哦,当然,我知道他们会用你的家人来要挟你,不过我们会保护好你的家人不被这些家伙伤害的…我们的人已经把他们保护起来了。” …… ……(审讯) “审讯结束,停止录制。”(扬声器AI) “这就对了!你早该就这样配合我们,以后多配合一下就能少些麻烦。” 半小时后,警官走出审讯室,因为有阳光照进来,这里的光线总算好了点,相比于这,审讯室的灯光真令人不适。 士兵:“您的电话,长官。” 警官拿起电话,电话那头貌似有很严重的情况 “上级的命令,把人送到莫斯科,看好别死了。” “哪个人?我这有好几个。” “就是那个中尉连长,伊万…” “是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 “对。” “送到莫斯科…话说押运车什么时候到?” “你们楚科奇自己没有车吗?七号之前,我要见到活人。” 嘟——,电话挂断了。 “嘶~我可去他妈的!”警官喃喃自语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推荐歌曲:Хочу перемен(渴望变革) 以后基本上每期都会有歌曲的,推荐点契合小说情节的,以后我打算月更或半月更,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