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译读】黑格尔《逻辑学》存有论(6)——质的第二个评述

注释二
将指出“有与无是一个而且是同一种东西”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再指出“有与无不是同一个而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这种理解也是片面的,真相在于有与无皆扬弃自身,表现为生成这种运动。
“有与无是一个而且是同一种东西”这句话似乎说明它们之间没有区别,但“有与无”作为区别已经包含在这句话之中了,“是一个而且是同一种东西”则是它们否定了自己区别,进入到对方之中消解掉自己,因此体现出的是一种自我消解/生成的运动。
如果我们把“是一个而且是同一种东西”当做判断的结果,而不是有与无自我消解后的效果,这种只看到某一面却忽视另一面的判断是片面的而不是思辨的,同理,“有与无不是同一个而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亦是如此。
判断是主词与谓词的同一关系,比如“我是人”说明了,作为一个具体人的我和普泛意义上的人的规定的我是同一的关系,但一个主体之所以会是个人,是因为它会跳出人僵死的规定,否则人什么都不是(如果具体人是抽象人的话,那抽象人以何规定自己,从谁当中抽象);主词与谓词的非同一性,是主词成为人的必要环节。如果我们忽视有与无的非同一性,只看它们的同一性,就失去它们同一的必要环节,显得是一种强制:把主词比谓词具有的更多的丰富性抽去,也把谓词比主词更广的拓展(?)抽去。
有与无的同一性不是由外部规定的,不是说那个比有与无更厉害的,和它们毫不相干的东西使它们统一,也并非说有比无更厉害、无比有更厉害,它们谁吃了谁从而一统天下。这是它们自发的运动,是走到极端后决然的开辟,是凡是生命都不可否认的创生力,不明确状态本身就会带来一种想使它明确的意向。
有 是 明确的不明确状态,虽说它是明确的,但其实也没什么好明确,这是前反思的非明确状态;无是明确地把握了它的不明确状态,了解到自身的匮乏,这是否定性的确证。
有与无仅靠自己不能持续存在,因为它们都是不明确的,在生成中它们才有区别;也只有在区别中它们才会生成。当有 走进 无 之中生成 无, 无 走进 有 之中生成 有,它们合而为一地存在于生成的运动之中,它们的区别在于将自身消解掉的区别。
再者,有与无不是并列关系,因为没有场给它们排列,我们之所以要在语言/文字中将它们并列,是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个场,需要借助这些绞手架来搭建,而绞手架并不是想说明的东西。
实有是有了中介的 存在(有),有区别于实有。如果把实有理解为纯粹的存在——如同纯粹的光明,再把无理解为纯粹的黑暗,那么在纯粹的光明和在纯粹的黑暗中看到的,不多不少,都是同一种、纯粹的视见,也就是毫无视见,是两个空的、同一的东西,它们既然没有区别,就不能区别出它们。只有在被照耀的黑夜中/有阴翳的光明中,光明与黑暗本身才有区别,所以也才有规定了的有——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