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斯-灵魂永恒解读 第十一章-第十三章
第十一章 死后选择及过渡机制
观点:
在这里赛斯描述一个个的片段人生轮回的事实,每一次投胎转世是基于何种情况
尘世生存是一个训练阶段;并且我希望你尽可能忘记你通常的进步理念。
比如,好、更好、最好的理念,会让你误入歧途。你正在学习尽可能的全面。你正在以某种方式学习创造你自己。要在转世循环中做到这一点,你正在把你的主要才能、关注于肉体生命、培养人类特质和特征、开辟新的活动维度。这并不意味着好的东西不存在,或者用你们的话说你没有“进步”,但你们的好与进步概念,是极为扭曲的。
解读:2元对立以及偏执自己的观念,只是在否认自己更大的能力存在。而在现实生活里,所感知的任何事情,都是在让自己学习和掌握需要成长的部分-即是内在意识的探索。
有些人在一生中,从来没有体会过在表面对立现象的背后所潜藏的和谐与万物一如的感觉,这种人免不了要在各种阶段中多打几次滚,通常是还要往人间多跑很多趟,经历多生的磨练。
由于你们每一个个人都自造自己的世界,也集合起来创造了你们的共同世界,所以在选择期中做了决定之后,你就会加入其他和你一样选择了类似经历的人一起,在大家准备妥当后,开始密切的相互合作,共同的为彼此的人生铺路。这种合作会因所选择的生存形态的不同而变化,但是这种合作都有其共同的模式,虽然际遇人人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说确有群体活动的特性可寻。
解读:生活中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自己喜欢的人,和自己舒服的人在一起相处。换种说法就是相互有共同的频率磁场,相反那些自己排斥的人,也是需要借由对方来体验所谓的异类相斥。
第十二章 转世关系
观点:
这一章赛斯描述了我周围的关系,形形色色的人往往都是带着使命来的。而自己的强烈情感会在来世选择是否体验不同的视角。有点观三世的感觉。当然这里只是描述书里的讲法,没有经历过,解读不知名的说法,确实让我很惊诧。也有些打高空的感觉。
在你转世轮回之中,你开阔了自己的意识、观念、也增加了自己的知见及价值;你打破了“自设的牢笼”,也学会了由自限的观念及教条中走出来,进而使精神更得以开展。
你学习的速度是快是慢完全在你自己。对“善恶”过分的固执及对教条的盲从足以使你停滞不前。同样的,若你不去开展精神及心灵上的弹性,那么对生命的无知也足以导致你多生不得解脱。
这些冥顽不化的观念就像是狗链一样,梱得你仅能在一个小圈圈内不停打转,转来转去却脱不了链子的范围。若你不幸处于这种情形之下,也许要在打了无数个转之后,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多生以来都不停的在与自己的善恶观念作战,在迷惑、怀疑、焦虑的圈圈中打转。
你所交的朋友与相识的人也都会有相同的问题,原因是你自己所招引来的就是有着相同气氛的人。所以容我再说一次,你们对善恶的观念有很多是有为偏颇的,而这种念头完全遮蔽了你们对生命真相本有的认识。
罪恶感是自造的,如果你形成了自己的罪恶感,那么对你而言这种感觉就是现实,你也就必须自己去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有很多人的罪恶感根本毫无来由,这些人造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罪恶感,将自己压得连气都透不过来。同样的道理使你们觉得好像空间中到处都有群魔乱舞。我明白的告诉你——魔由心生,若你痛恨邪魔,你就会创造出邪魔。
解读:自我意识的牢笼塑造了自己的经历,如不同通过人生学习提升内在观念,只能通过不断的轮回解决相同的课题。
可是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了解而心怀怨恨的给他另外的一边脸,或者如果你出自一种假道学的优越感而给他另外一边脸,那么反应就一点都不合适了。
解读:表面上看似他是在打另一个人,实际上他打的是他自己内心不认同的那部分,说明此人格并没有真正超越自己内心的某些观念,他仍然过度的执着于某一面而强烈的抵触其对立面,举个最明显的例子,比如一个人对于善的过度执着会导致他以激烈的方式来讨伐一切恶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演变为以暴制暴的另一场恶行,这与赛斯在本书后面谈会到的“狂热者”的形成本质上是同样的原理,他狂热的追逐一个观念的一面而与其对立面大打其仗,实际上那是他自己内心的冲突显化于外在体验的结果。
所有的这些都适用于你转世存在中的人际关系上,并且当然也与你目前的日常经验极为相关。如果你恨别人,只要你让那恨在你心中燃烧多少辈子,那这个恨就可以把你跟他绑在一起多少辈子了。在这一生及所有的来生中,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哪些特质上,就会吸引那些特质到你的身上来。如果你极关心那些你觉得别人加诸于你的不公平,那么你就会吸引更多这种经验,而且如果这继续下去,那么它将会反映在你下一生中。不过在每世之间的确有“时间”来了解与沉思。
解读:自己的信念吸引并创造了自己的实相经验,一个人如果相信自己是“受害者”,那么他就会一直吸引并体验被迫害的经历,因为他的这种特质会自然吸引那些“施害者”到他身边,因为他从内心仇恨那些“邪恶”的施害者,而相信自己是“善良”的受害者,这种心境会自然的显化于外在世界。这种情况下对面的“施害者”往往也有自己的课题需要学习与平衡,两者的特质完美契合而彼此吸引共同形成人生事件是很自然的事。施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心理与精神上的,就像两个人各自拿着两块磁铁,一个人将正极向外,另一个将负极向外,两者会彼此吸引,外在事件只是这种心灵作用在物质层面的表现。
先前我说到对于“对错”的死板观念,只有一个办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只有真正的爱和慈悲,才能导致对善的本质有所了解,也只有爱和慈悲能够用来消灭对恶的错误而歪曲的观念。
解读:个人认为生而为人心智头脑的运作方式都是十分相似的,因此我们首先且唯一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的心智头脑的运作方式。当我们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网上新闻中遇到令自己感觉无法接受或产生强烈情绪的事件时,第一反应应该是回看我们自己的内心,因为我们的心对它产生了反应,那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问题对其产生了共鸣,我们就像在那事件中的人一样,就像前面说的那个打人脸的人一样,我们需要觉察自己内心感到不平衡的本质是什么,初始动机又是什么,只要深挖到底,无论外在表现是善还是恶,我们都会发现这个初始动机的根源往往是始于善的,一旦我们真正了解了自己心智头脑运作的规律,我们就可以了解其他人的内心进而理解并原谅其扭曲的观念所导致的行为,因为这种感同身受的了解就会自然的导向慈悲心,这种慈悲心是建立在完全的了解之上的,并且不止是指向别人,同时也是指向我们自己。也只有那时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到别人,因为帮助别人首先需要建立在了解对方且感同身受的基础之上。
举例来说,如果你恨父母,那你变得很容易恨任何的父母,因为在他们的脸上,你看到了并投射了那些最初触犯你的人。在接下去的生生世世中,你也可能被吸引投生在一个令你发生同样情感的家庭里,因为那个情感就是问题的所在,而非那些似乎惹起它的因素。
如果你恨疾病,你也许会给自己带来生病的来世,因为那恨把它吸引到你那儿去了。如果反之你感觉……
(十点三十五分。珍,身为赛斯,忽然中断了。我们的猫威立从假寐中醒来,跳上了她怀里。我把它抓起来,但它的爪子抓到珍的腿,使她脱离了出神状态。我把威立放进壁柜里。珍安静地坐着,然后继续口授。)
如果你扩展你的爱、健康与存在的感觉,那么你在此生以及来生中就会被吸引那些品质;再次的,因为这样的品质是你所专注的事。痛恨战争的一代(珍看着卡尔)并不会带来和平。爱好和平的一代才会带来和平。
解读:与前面谈到痛恨一种恶只会创造出另一种恶一样,痛恨战争最终很可能会引发另一场战争,既然战争本就是因仇恨而引起的,那么很明显问题的根源是在仇恨本身。)
透过你所有的生生世世,你都会以你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你所见的实相,而那样的方式会对你造成影响,依序地也会去影响他人。一个真正的怀恨的人,会立即让他自己变成了这个样子:他按照自己有限的了解去预先判断了实相的本质。
解读:一个的人头脑会预先做出判断,比如说认为善是对的,恶是错的,创造是对的,毁灭是错的,这代表了自我的选择与取向,这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此后自我就可能会执着于自己的选择,导致其彻底的仇恨与抵触与其对立的一面,这种执着就是不可取的了,其实二元对立的本质是一体的。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一面来体验,但需要了解另一边的存在也是合法的,其只是同一事物的另外一个面相,同样也是可以被选择来体验的。比喻来说就像在一个梦里,一个人可能由于恐惧或仇恨而去攻击或逃离一个恶魔,或者执着于寻找一个天使或神明来帮助自己,实际上此人反而是在吸引或创造它们,参考前面赛斯谈到的“本质上我们全都是心念形象”那段资料的解释,它们要么是我们自己潜意识部分的显化,要么是吸引到其它超意识的显化,其实以更大的说法既没有恶魔也没有天使,既没有善也没有恶,既没有创造也没有毁灭,只有精神意识的改变导致其显化形式的变化。
第十三章 转世,梦及藏在自己内的男性女性
观点:
这个篇章赛斯重点描述了人格在转世之后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带着转生前的课题进入此人生体验。有点游戏的说法了。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很有可能是帮助自己来学习某些课题,在进入此生角色之后,相应的展开指导,有时可能是让自己生气,让自己快乐。
有些人格在受孕时受到吸引而入胎,是由于一个看起来较无价值的动机——譬如贪婪,或是有部分由没解决的问题所组成的萦绕不去的欲望。另外还有些从未全心投入尘世生活的人格,可能会拖延一会儿才完全入胎,甚至入胎后还一直与身体保持一个距离。在天秤的另一端,人死前也会有同样的情形。那是有些人把他们的焦点自物质生活移开,只单单地留下身体意识,其他人则与肉体留在一起直到最后一刻。无论如何,在婴儿的襁褓时期,人格的焦点并没有稳定的集中在肉体内。
解读:比如有些老人或病人在死去之前会陷入相当一段时间的昏迷状态,在走之前才可能回来看这世界的最后一眼,也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另一些人则自我意识始终是清醒的,直到肉体停止运作为止。我姥姥走的时候就是这样,从始至终都没有陷入过昏迷,直到她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仍然握着我的手并看着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