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永恒时态主义(2-2-1-2)——时间相位转移的形而上学,说一切有部

2022-02-13 15:58 作者:实在界的马奎尔  | 我要投稿

2-2-1-2.永恒时态主义(Eternalist Tensism)     

  • 代表说一切有部,由小乘佛教中分裂出来

  • 场域论上是时间与空间的对立。空间化的场域是世俗的且不重要的,时间化的场域是重要的且必须维持的,即世不可乱。原始佛教/小乘佛教是没有时态性(≠无时间性)的,认为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轴是拟制的,唯一真实的只有当下。小乘佛教的无时态性在它的三种时间相位中有所体现,三种时间相位分别为:生(产生),住(持存)异(变化),灭(消失),因为没有时态以及时态之间的差异,其中原本相反的时间相位“住”与“异”被设立为是同一的,万物处于一个持存(persist)的状态在每一个瞬间进行生与灭的循环,在一个瞬间从非时间性存在转变为时间性存在,如同一整张时间性的薄膜从场域中涌现出来,然后又在这同一个瞬间寂灭,再到下一个瞬间循环这一过程,事物在每一个瞬间都是不同的。这一无时态性会导致所有事物都处于一个共时的场域当中因果关系不再可能,因此在其中的行动也就没有任何必要 说一切有部时态性上与小乘佛教做出了区分,如果说小乘佛教中万事万物的持存就如同一整张薄膜从场域中的涌现,,那么说一切有部就是将这个薄膜看成是有两面的,一面为过去,一面为现在,中间的厚度则为当下,在此过去与未来获得了和当下同等的本体论地位,时态的差异也得以设立。由此原本的三种时间相位就变成了四种,住与异之间产生了差异

  • 本体论上是原子与虚空的对立。法(dharma)对应原子,是原子化(anuatomic)的实存,即具有时间性,又具有空间性(两者对应着持存与存在)色(matter),一种微粒,对应虚空,是一种空间性的最小存在,没有本体论地位

  • 认识论上说一切有部持有的是一种原子主义,只关注一个问题,即作为原子的法的因果性机制以及如何避免它首先是具有时态性的,只要有法的存在,就必然会发生时态的相位化产生出四本相三种时态”过去,现在,未来”形成的关系不同,所产生的相位就也不同.。过去涌向现在即””,从未来涌向现在即””,从现在涌向未来即“”,从现在涌向过去即””。这四本相中的每一相都必须缘起其他四个相位,但一个相位无法缘起其自身,因此必须进行相位的加倍。例如,生的必定缘起另外四个生,住,异,灭的相位,但这里并没有另外一个生,因此只能对生进行加倍,而得出一个随相”生生”。由此四本相的加倍就会得到四随相,即”生生,住住,异异,灭灭”。一阶的时间相位会穿越于二阶的时间相位之间,使其相互联结,产生了各种分子现象,即因果关系,因此也只有通过二阶的时间相位才能够把握事物的动力学与因果性机制,从而避免由法带来的果,获得解脱

  • 目的论上世界有存在(exist)与持存(persist)两种状态。存在是空间性的,从一个空间中由无到有地涌现出来持存则是时间性的,是由非时间性的变为时间性的,一个事物的持存总是当下与瞬间的,在一个瞬间产生,又在同一个瞬间消失。而法即是一种持存,也是一种存在。法首先是一种持存,处于一条连续的时间轴上,它所带来的因果关系只对当下起到作用,但与小乘佛教中的持存的法不同,这里的法是具有时态性的持存。法的时态性则意味着法能够穿越过去,现在与未来三种时态,在过去与将来作为空间化的存在,而不起任何因果作用(即法体常在,三世恒有),而法进行时态的相位化产生的时间相位又能够穿越其加倍得出的二阶的时间相位,二阶时间相位(也是一种法)是从无到由的,因此这里的法也是一种空间化的存在。由此,原本如同一张薄膜的延续的时间轴有了厚度,具有了方向性(过去现在未来,四本相以及四随相),中心化(都围绕着法进行相位化以及加倍)与矩阵化时态,一阶相位以及二阶相位各自之间形成的联系),时间被空间化,空间化的场域以时间性结构为基础形成

原视频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U4y187RS

【主义主义】永恒时态主义(2-2-1-2)——时间相位转移的形而上学,说一切有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