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埃特纳”号轻巡洋舰

概述↓
类型:轻巡洋舰
权重:4.7
原产国:意大利
设计师:不详
首船下水时间:1941年8月6日(该舰下水于1942年5月28日)
所属系列:“埃特纳”级
同系列产量:2艘(均未加入现役)(埃特纳、维苏威)
尺寸与重量↓
排水量:7000.0吨
全长:153.80米
总宽:14.47米
吃水:5.95米
船员总数:580人
最少操作人数:174人
动力配置↓
引擎数量:2台
引擎原产国:不详
引擎品牌:不详
引擎类型:蒸汽轮机(由3台燃油锅炉提供蒸汽)
引擎型号:不详
主机功率:4 0000马力
通算功重比:5.71马力/吨
推进器数量:2具
推进器类型:螺旋桨
机动性↓
最大前进航速:28.1节
最大后退航速:13.5节
“1/3动力”前进航速:3.2节
“2/3动力”前进航速:10.8节
“巡航”前进航速:16.2节
“全速”前进航速:22.1节
10.8节加速时间:10.1秒
27.0节加速时间:31.1秒
极速加速时间:33.6秒
极速制动时间:37.5秒
全动力转向速度:19.4节
全动力转弯半径:288.55米
船舵数量:1具
续航能力↓
续航距离:不详
生存力↓
隔仓段数:9
船体外板厚度:25毫米(钢板)
上层建筑外板厚度:8毫米(钢板)
主装甲带厚度:20~60毫米
外甲板装甲:5毫米
内甲板装甲:20~35毫米
装甲隔段:25毫米
上层建筑装甲:驾驶室四周15毫米,驾驶室顶部15毫米
一级火炮装甲:前部10~20毫米,两侧6毫米,后部6毫米,顶部6毫米,底部6毫米
二级火炮装甲:前部8毫米,两侧8毫米,顶部8毫米
武器配置↓
一级火炮:3组双联装(6门)135毫米奥托1938型舰炮,身管倍径L45.0,最大炮口动能11138.43千焦,弹药基数960发,单管射速7.5发/分钟,发射间隔8.000秒,适配弹种HE/APHEBC/HE-TF,弹丸重量32.420/32.730/32.420千克,初速每秒825/825/825米,装药当量1800.000/1470.000/1800.000克TNT,引信临界厚度0.1/5.0/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6000/0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23/174/23毫米,2.5千米最大穿深23/149/23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23/123/23毫米,7.5千米最大穿深23/106/23毫米,10千米最大穿深23/95/23毫米,15千米最大穿深23/82/23毫米,水平转速9.5度/秒,垂直转速9.5度/秒,纵向射界45/-5度,接舷火力密度45.0发/分钟(1.333秒/发),接舷最大投射24.548千克/秒
二级火炮:10组单装(10门)65毫米安萨尔多·特尔尼1939型舰炮,身管倍径L64.0,最大炮口动能1841.10千焦,弹药基数5000发,单管射速30.0发/分钟,发射间隔2.000秒,适配弹种HE-TF/HE,弹丸重量4.080/4.080千克,初速每秒950/950米,装药当量450.000/450.000克TNT,引信临界厚度0.1/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0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8/8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8/8毫米,2千米最大穿深8/8毫米,3千米最大穿深8/8毫米,4千米最大穿深8/8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8/8毫米,水平转速15.0度/秒,垂直转速22.0度/秒,纵向射界80/-10度,接舷火力密度150.0发/分钟(0.4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10.200千克/秒
一级自动武器:21组单装(21门)20毫米斯科蒂·伊索塔·弗拉斯基尼1939型机关炮,弹药基数31500发,单管射速230发/分钟,12发弹匣供弹,重装填时间2.500秒,10米最大穿深不详,100米最大穿深不详,500米最大穿深不详,1000米最大穿深不详,1500米最大穿深不详,2000米最大穿深不详,水平转速75.0度/秒,垂直转速65.0度/秒,纵向射界85/-10度,接舷投射2530发/分钟
评价↓
该型舰艇原本为泰国海军在1938年定制的“达信”级轻巡洋舰,如能按照原计划交付泰方,其将成为泰国有史以来装备的最大、最强的舰艇,但由于意大利参战的时间明显早于预期,其海军的发展进度也远远不如原计划,为填补海军力量的缺口,该级舰被意大利皇家海军临时征用,针对其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装,如强化防空火力、增加运载约1000名士兵进行海上兵力投送的功能等,其在相近吨位的轻巡洋舰中具有相对较好的生存能力,还具有10门高射速高平两用炮和21门机关炮组成的密集防空火力网,兼具强大的反快艇火力,同时还安装有“鸮”型防空搜索雷达,这款雷达在同时代标准而言具有较强的中近距防空探测能力,较高的转速带来较高的刷新率,因此对目标进行持续定位的精度较高,缺点是对远距离的空中目标缺乏发现能力,该舰最大缺点也较为明显,其航速偏慢,难以承担普通轻巡洋舰较常参与的前卫作战、侦察巡逻等工作,装备的炮组穿甲能力较差,也不携带鱼雷,不擅长对抗大型舰艇,因此综合来看,该舰不适合作为巡洋舰序列中的主力存在,不适合直接参与高强度的远洋水面战斗,但定位用于掩护重巡洋舰乃至战列舰、航空母舰等更高价值舰艇,对其提供以防空为侧重的伴随护航,是较为得体的定位。在外观方面,该舰采用形似早期球鼻艏的舰首外形 ,长艏楼船型,极为方正的一体式舰桥,单桅杆结构,也仅配备1具烟囱,主炮塔相对于舰体而言尺寸较小,舯部对称安装5对高平两用炮,在第2、3对高平两用炮之间装有1对尺寸较大的高架射击指挥仪,1部“鸮”型雷达安装于舰桥顶部的射击指挥仪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