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发射开花弹的火炮(上)

本文由“鹰扬铳手”整理
明朝发射燃烧弹的“神威烈火夜叉铳”,其实是发射空心木马的神枪,可能是最初开花弹原型:

铳与常铳同,不必另造。惟用坚木车为法马,马钉利镞,上蘸虎药,布裹神火,铁线缚紧镞上。遇人马则钉入骨,遇辎重则焚粮草,遇船则烧蓬帆。镞上三棱倒钩,遇物钉入,摇拔不出,器虽同常制而利害百倍。
镞上蘸虎药,或布裹飞火、毒火、烧烂火、神火,马后车空,填以硫磺带飞火。
明人的早期开花弹是圆柱体,因为它是由神枪木马演变而来的。为了能装更大的开花弹,铳身自然发展成二三十斤的毒火飞炮,又因为野战需求,铳身缩小能手持的飞礞炮,点火方式从药线总缚一处改为发射药点燃子炮。



毒火飞炮是母炮重约二三十斤,发射爆炸弹的轻型火炮,简称飞炮。《明会典。军器军装》载其形制为:熟铁锻造,似盏口炮,内装火药十余两。盏口中盛生铁铸造的空心飞炮一个,实以寸硫毒药五两。飞炮与大炮的药线总缚一处,引燃后,大炮先响,将飞炮打于200步外,爆碎伤人。创制于明代弘治年(1488~1505),最早见于文献记载则是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陕西三边总督曾铣及宣大总督翁万达的上疏中。弘治后,由兵仗局制造,北方守边部队也自造,在嘉靖中期抵御蒙古人的攻掠中曾屡建奇功,《翁万达全集》提及飞炮与螺蛳火箭并用:
精利器械 查得各邊盔甲、弓箭、槍刀、銃砲、佛郎機、一窝蜂、噴槍、骨朵、狼牙棍等項,已經節行總副参遊守備坐营等官,拘集匠作,著實整搠。舊器應補修者,如法補修、應磋磨者,及時搓磨。其不足之數、亦經奏討,及隨宜措造。仍創置毒火飛砲、螺蛳七龍九龍火箭砲、牛砲、馬砲、贏令各教習、以備迎戰及夜攻之用。
堡寨孤懸。人力寡弱,賊至必不能守者。愚民無知,誠恐臨時昧於趨避,反以自誤。務要省令就近歸併大堡,與無堡鄉村該併軍民、各派定擺守地界。墙垣壕堑傾圮淺塞者、責各照界修濬。無事之時,聽其就便居住耕種。一遇有警、預先驰入大堡,併力固守。仍要先期通融、編僉壯丁,不論土著寄居、人民舍餘。令其自認。五人爲伍、五十人爲隊、隊立二長,分爲奇正,推選才力稍優者爲之。各州縣衛所動支無礙官銀、或令民人舍餘自備物料,掌印官督覓匠作,量爲製造毒火飛砲、佛郎機銃、盔甲、挨牌、弓箭、槍刀、骨朵等項。東西南北每面堡長各二人或一人、專主提調、推選才力最優者为之。堡長得以制隊長、隊長得以制伍衆。中間敢有違犯紀律者,二人以上連坐同伍、五人以上連坐同隊。每隊置立紅、黄布旗及銅鑼各一面、紅旗書奇兵二十五人、令奇兵隊長收執。黄旗書正兵二十五人、令正兵隊長收執。仍置方圖牌各一面、圆牌書奇兵、方牌書正兵,各壯丁姓名、年貌、脾後書某府州縣衛所某堡寨用,掌印官花押,谓之队符。。。
十六日午時,又據二邊舊分水嶺墩夜不收張林兒走報,本時見邊外正北達贼约有六七萬餘,各牵空馬,西空進入。當時果見前哨精兵達贼五六百骑,從溝内突出,後有四萬餘骑到於鐵裹門墙下。職與張達各督率官軍、武勇人等,用弓箭,槍刀、神火飛炮(改用神火炸弹,故而名称会有所不同)奮死敌堵射打,傷死聚多,俱被拖去.麈戰至晚,前賊另有二萬,亦自午時由小鵓鸽口衝突,當被張鳳等同摆邊官軍李瓒等,與贼力战堵截,抵死不放,射砍傷死贼多,亦被拖去,贼勢少退。
案查先因朵顔支部散住賊衆,屢次侵擾滴水崖、龍門等處地方、参將祁勛不能設備、該臣嚴行該鎮撫鎮衛門、選发精兵五百員名、行委赤城堡守備戴綸統領、在於龍門所按伏截殺。臣又見得居庸、黄花鎮、白羊口等處,難隸順天,實與宣府相邻。大虏若窥同彼地。必由宣府北、中路而人。其所從入之路,相應嚴防,量摘調到延绥遊擊營千總指揮伍潮、把總指揮巨江等精兵官軍一千員名、保定奇兵營把總指揮劉桓、王昇等漢達官軍箭手七百員名,坐委兵部原發軍門立功赎罪原任參將李朝陽統領,在於懷來適中之地駐劄,一以堵遏白羊等處賊由隘路,一以預備中、北二路警急。應援截殺。续據軍門原差旗牌官趙宣禀稱。七月二十六日達賊約有一千五百余騎,從龍門所地方水泉等墎進境,守備蘇啓、戴綸共領官軍七百餘員名,在於地名潘家衛溝口與贼鏖戰,賊衆兵寡,被围至急,有軍門原發立功赎罪原任参將李朝陽、在於滴水崖按伏、相離六十餘里、蘇啓並無差人走報。朝陽止聞接傳炮響,遵依军门号令,统领原带延绥、保定汉鞑客兵官軍一千七百員名、疾趨到彼應援。其贼就分大半迎攻,朝陽督倡延绥慣战官兵,與保定鞑官鞑军善射者善射者,當先射殺,及用军門原發毒火等砲,打死賊人數多。賊見我兵箭發百步之外,猶能傷人、俱咬指相顧,報知原圍蘇啓官軍一小半賊衆、通向李朝陽等攻敵。我兵氣勢愈奮,就陣奪獲賊首藍旗一杆、馬一匹,賊方懼怕、扶傷驮屍退出境外。本日先該戴論等,繼該李朝陽等、各用命鏖戰。戴論、蘇啓等被園,若非李朝陽救解、孤軍必不能支等因。據此。又節據参將祁助、守備蘇啓、戴綸并原任参將李朝陽、委守千户馬乾各呈報,前賊入境、官軍鏖戰,敵退緣由、俱經批,仰分巡口北道查勘,回報前來,又經駁行該道再查,分别明白、呈報去後。
先是,臣萬達訪得北直隸、山東、河南,多有勇力冠軍,騎射稱絶藝者,發必巧中,又能及遠。雖北虜之長技、不能當也。去年曾取數十人與各義勇編为隊伍,置之營中,使守鐵裏門,射賊於百五、六十步之外。賊相色骇、颇有懼心。顧若人者,多良家子弟,有田宅産業,不離温飽。
間本月十五日成時,據原差戰鋒通事趙雲珮等四名、前往陽和大邊口雙山墎哨探、瞭見青梁寺、剪子關等處煙火一股、約有達賊五六萬騎、灰尘不斷。急回走報。十六日早、又據擺撥軍冯恩等急來走報、大舉達賊進入二邊。達即差原報人役走報軍門、隨差原任副總兵今立功徐珏、押運大小火砲、火薬并犒賞官軍烘炒,送達營内應用。達即分派步下官軍各占要處候敵。間本日已時,前賊果到鐵裹門,有達督令戰鋒官軍冲堵,鏖戰二十餘陣,就陣被賊射傷戰鋒田芳等四名。戰至午時,不料凶賊不忿,漸次加添攻園,意欲衝奪本隘、取路深入洪州、蔚州、廣昌等處。有達隨令通事張住向前答説“「這大太師見調下精兵人馬三十餘萬。留一半同你厮殺。一半劫你老營。」達賊回説不怕,定要搶虜一場等語。遠仍申論軍門殺法號令,督率戰鋒捨死奮勇交敵。戰至西時,彼有達賊齊擁上山。達令尹秉衡、张霆、張世傑、張世後各占高險,連射賊多中傷。又用子母飛砲并神槍等器,打死賊人、賊馬約有二、三百餘。緣彼衆我寡。不能斬首,俱被驮拉泣喊,方纔解園而去。彼時火力赤見得水峪口無賊,量留官軍守口、仍摘戰鋒前來與達等會合一處。十七日早,有軍門原調遊擊陳言統領人馬,亦到鐵裹門,當有前賊糾衆又來攻冲。達等儘力拒戰、各賊退回,相離彼處二里有余下营,吹哵哵不绝。夜至四更火滅、又差通事董剛前去賊營探聽,聲言大軍已至、各賊畏懼,盡數遁北去讫。備由并收獲達箭八百一十枝、呈報前來。
飛報説稱,大勢達賊就下來了等語。趙總兵即時馳至本口前哨,達賊約有二千餘騎、騾馬到邊,後繼大營灰尘不斷。趙總兵一面將戰鋒坐營官李瑭、正兵千總官曹棠等人馬。差令旗牌官梁珤督發東山頭將坐營官王堂分發西山頭各迎敵,一面差中軍官武镗、旗牌官李應麒、帶領家丁通事張秀等邀截贼鋒。當蒙總督翁侍郎原差旗牌官王官等,嚴令官軍各以槍砲、弓矢射打。巡撫衙門差百戸韓凱等各執旗號、督励將士併力向前。巡按谷御史差百户李宣等執脾往來、傳論利害。前賊連攻數陣,趙總兵與職親犯矢石、督率官軍奮勇,弓矢槍砲齊發,及用九龍箭連射,打死中傷賊人俱被拉拖去讫。賊見官軍勇猛、壕窖阻隔、攻冲不利,又見崔副總兵領兵馳至、聲勢聯絡。及蒙軍門調發延绥遊撃陳言等、亦相继應援。其賊呐喊三聲,至未時方纔奔退。九月初一日已時,據家丁周保等報稱。大衆賊營起往東北去讫。有趙總兵慮恐前賊突犯羊房堡、領兵前去設備。初二日、又據羊房堡夜不收賀鳥牛報、本日申時、瞭見境外東北溝大勢達賊往南行走,内三百餘騎骤馬到邊,遊擊呂陽督令官軍敵打。看見總兵人馬馳至、各賊退遁去讫等因,呈報前來,已經兩次具題讫,但未經查録各官勞績,恐無以激勸將來。
又據張鳳下家丁張福、王邦直下家丁王文高連名具狀告稱、本年八月十二日、蒙軍門令已陣亡張鳳。并王邦直、成諧、李尚倫、劉钦、王國順、紀承武、張钦等、并見在見傷趙澄、王之瀚、王杲、许忠、劉容、赵汉、何官、何豸,何偏、赵福、李進仓、李和、方奴子、楊都見、郑再、白月,郭拱元、戴逵、張紞、杨大保、杨大倫、張裕、李谋,劉天祿并福等、帶領前去鵓鸽谷、兼同原擺邊千户李瓒等、防禦截殺。十六日,約有達賊五六萬到邊,攻打本口。張鳳等督令官兵各用硬弓、飛砲等器,奮勇射打。前賊死傷衆多、各賊忿惱,復來攻團。張鳳見賊勢衆、周園調度、傳示軍門殺斬號令、仍身先堵射。本日被賊射倒、砍死,贼又來冲數十餘陣。至十七日早,賊仍添精兵夾攻、王邦直、成諧、李瓒、李尚綸、紀承武、劉钦、王國順等、各用火器、弓矢、槍刀、石塊射打撲砍、死傷賊人賊馬不知其數。内一頭儿死在馬上,當有達賊千餘人哭叫扶回。衆虜愈恨、各重披盔甲,馬步擺園七層。王邦直等奮不顧身,大叫張鳳既死。我們就死不懼,你衆人都要捨命報國,不許退縮。調度各役,奮勇向前,每人射殺賊死多者數十、少亦不下五六人。通殺達賊,前後死者不止四五百人。賊衆兵寡,不能斬首。李瓒、劉钦、朱鸞、許世傑、徐承禄、許瑾、姚潭、羅錦、李時、莊洪、紀承武、成諧、王萬臣、李尚倫、張钦、家丁義勇王成、王雲、王玄、王進表、王効、王天爵、何虎、何經、張雷、趙臣、趙動、蓋繼富等、俱被射砍身亡。王邦直知身不利,死不肯退,獨拿三十斤大刀、殺死强賊數十人。臨死尚拿十五斤鐵簡、打死賊十餘人、方纔被害。賊恨邦直及恨王國順初時連發七失、射死七賊,續又殺死賊多。將各頭砍落,又將王國順胸腹破開,甚惨。賊因被我兵射殺,死者不啻數倍、遂亦懼怕,不敢深入。福等急奔高山、據險敵戰、各被射傷。思得達賊數萬、被張鳳、王邦直(数百人)等力战阻杀退回。今虽身死,俱系有功之人。伏乞奏请旌卹,以慰英灵等情。
本年三月初四日,威同白四儿前去巡墎,被贼一十二骑抢去,到於黄河东北山后大营内,有鞑子头儿“吉囊”、又稱“滿官填”,使令威興白四兒并不知名二人,前去有甎塔城内,用牛二犋、耕地約有五六頃、内種穀黍、蜀秫、糜子等田、又打窯一座。賊見歡喜、要得求貢,興威并平虜衛人口高清青扇蜀馬一匹、令箭三枝、紅毛頭旗一竿、令曉漢語通事與威等説稱“「你南朝將大邊自黄河以東修至宣府,我們人馬少時不得侵入,大舉必得二十萬,就便得入。又恐回來難出大邊。你南朝人馬强動,不同往年。與你這令箭,前去大同與周太師講和了罷。我們再不去搶、各種田禾、不許兩家偷踐。要將白馬九匹、白牛九隻、白駱駝九隻進貢。」具呈前來、職與總兵官周尚文會議移咨軍門處定外。
《殊域周咨录》
守将张凤者,故大同西路参将。刘伏禽叛贼王三,凤时驻其堡。后与伏争功获罪,发督府立功自赎。磁人王邦直生而奇异,骈肋多力,号千钧。慨然有请缨之志,以台涑荐兵部檄送督府。时复有罢任总兵官张达、总兵官王升子国顺、生员成谐、张霆,儒士尹秉衡、降者火力赤、勇士王万臣辈,咸以自效至督府,皆厚遇之。知凤、达有立功志,数言激之;又知邦直忠孝人也,待以殊礼。引与共坐论边事,至夜分乃罢。于是诸人咸大说,邦直时时语人曰:“自邦直之至军门也,谒使相三人矣,无如翁公推赤心者,邦直不难一死以报知己,兹其所哉!”及是报有警,督府分诸人为二部:达将左部,尹秉衡、张霆佐之,火力赤及千户乌马勋辈为之锋;凤将右部,邦直、谐佐之,国顺、国臣、千百户李瓒、刘钦、李尚伦辈为之锋。檄曰:“达、秉衡援铁里门,凤、邦直援鹁鸽峪。”且曰:“二者可守,虏不足忧矣。”二部以其夜至隘。既而虏果寇铁裹门。达、秉衡挽强弓射却之。虏益攻尽日,达、秉衡力战不为挠,多发毒火炮。秉衡善神箭,袖箭长尺许,发以竹筒,剽疾而深入,中人骑皆没羽。虏即得箭,箭短不及弦,无反也。相骇颜以为神,乃益合众攻鹁鸽峪。凤、邦直亦射却之。虏复至,众欲稍前,凤不听。成谐呼曰:“尔自守死地,虽足拒敌,而难以获功。有如虏至绕山下绝汲道,不坐困乎!虏锋已扎,直前搏之可走也。”遂跃马而进,邦直等继进,凤语邦直曰:“前有不虞柰何?”邦直曰:“虏如可畏,虽不前,能舍我乎!且成生行矣,当如之何?失成生无以面军门也!”既而虏大合。凤、邦直分众结方阵拒之,射皆命中。虏初突围,顺发七矢,毙其七骑,后又毙其一酋。虏痛哭,谋解去。已而愤曰:“南军不数百,我以数万返,何以复军!”乃益合围。而凤为所杀。于是有劝帮直溃围出者,邦直抚膺曰:“吾誓以腔血报军门,有奔北乎!且凤死矣,吾不忍独生!”会夜,复冲突十余阵。比曙,皆困惫不能战,而死者且半。邦直绕营视叹曰:“得至午,援兵当至,虏虽倾国来,吾足御之矣。”会虏以马相联击,驱之前而步继之。邦直奋击已数十百人,而马至者死者拥遏于前,不能远奋,乃弃其大力,提铁简四面击,渐击渐困惫。一虏自马腹下匍匐至手其膝,邦直知不免,大呼曰:“天也!”拔佩刀自刎。虏群斫之,于是死者百余人。虏愤所杀伤多,皆剖腹实之以石。是役也,凤、邦直虽死,而虏杀伤几五六百人。归正者言虏共举大刀羡叹之,每食必祭曰:“大刀那颜”云。国朝自永乐北伐之后,勇奋中坚,威震北虏,推是举云。
《太原府志》记载明军装备毒火飞炮多达十万三千八百二十三个(炮弹而非炮身)。

疑为毒火飞炮的明代臼炮,长管炮也符合嘉靖时代的风格:


近岁囊俺黠酋导以周丘攻城,辄以钩竿、梯绳、紥架、穵墱、填壕、洞堤、凿门、烧橹诸巧,并力环以甲骑层射陴人,陴人不敢倚堞而瞰,彼即毁堞登陴,虽垣堑稍脩仍不足恃。乃镇城先筑敌台屹倚城外,台围夹墙,墙开放火器孔洞,向外者远击。出壕堤向两傍者,顺城雉而击,孔洞留三层,下层用石凿孔,径五七寸,可放将军炮。击贼近城下者,中层用水刳通中,孔径三四寸,可放盏口诸炮。击贼附城而上者,上层孔可放快枪、强弩击贼。已攀近睥睨者,每台周围洞孔开向八方,而城毎靣六台则火器往来交击,绕一城矣。镇城先筑东南面十二台,乃照式行各卫所城堡,各设四隅四座,虽小堡亦各二座,河西新设敌台一,时仅千座以联接不可无。大墩因敌台之式推广之,先制木墩为式,令各筑大墩中建实台用悬洞天桥而上,墩外筑城垣四靣暗砌鐡门放将军大炮,多安放火枪孔券名曰铁城,迅击台复广前墩之式,于墩之围城外二隅建火洞炮眼,敌台二座台制如城堡者,而差小厝火器向外防放,二台防城四面名曰轰电却胡台,复广前墩之式中建一台即安火炮鐡门劵洞于台之下,通出四面以大将军炮诸火器向外击贼,台上有房多储器,粮台中之底凿井防久攻困,名曰玉空飞震台。复广前墩之式中建墩台四隅,筑二实台二虚台,虚台中设火洞炮眼悬空,安门置梯从此以上下,名曰风雷太极台。造转轴翻拍鹿角、陷马品字坑、木钻地网,总名曰阨边六险,以城堡敌台虽増而守之不可无械,乃造诸械,一曰夜叉悬木儡并架、一曰悬石并架、一曰流星铁飞炮并架、一曰钩头铳、一曰铁巨斧、一曰四股飞义,总名曰守城六将,镇城造一千二百座件卫所,次之虽城堡小者亦造六十座件,计河西各城堡总造万余、又铸铁飞炮万余,以诸械虽可守而行可为阵、止可为营,尤莫便于火车,乃竭智殚思先造飞轮游刅八靣应敌万全霹雳火车一百辆,召选家丁勇士千二百立一营,考火车阵图为书付主者习演,脩整旧旋风炮火车百辆,令洪水黑城等五堡共造百辆,修整冲枪飞火独脚车四百辆,诸种车通行各道各卫,照様制各千余辆,安置兵火器各万余名,为破虏三车以胜敌,莫利于火器,而大炮尤可以击厚敌破坚阵。乃奏讨京制大将军、二将军炮各十位,三将军十五位。讨京制鸟觜铳二十杆,随用火药、什物及皮袋、药规、药管等皆备,再行分巡道行局用京降式造鸟觜铳、造金刚腿诸大炮、连珠双头诸枪及铸生铁石榴炮共二千余。行分守兵备三道各造炮数,称是再发价山西造快枪等近千件,以火器尤资于硝黄、马子。行阖镇地方各硝各俾人赴局学制未几各处俱能,硝制火药药逾数万,且令局铸石榴炮一千余、铸生铁马子三万,各处俱令铸铁及磨石者、而尤虑铅则难继,泥则易碎,有献计谓磁窑造磁子可多办,试之大小八等坚圆光滑可用、乃令镇城烧百万个,每万个量一石,今已造五十余石,行各道俱如式造。先是委官向京领年例硫黄,逾年未返予,遣骑督责廼领硫黄三千斤来而往,晋省造火器者亦鬻硫黄二千斤,至顾火器已伙煮硝更繁,硫足配合铁磁子盈屋堆积,剩供习放,于是河西火器雄甲诸镇矣。
葛端肃公文集(书)
○与杨梦山司马论兵事 【 练士兵】
今时政御虏為急,胜敌之方,练兵為要。其尤要者,则练土兵是也。古称幽燕為天下精兵处,李牧乐毅用之,灭狄降齐,皆此类也,岂今遽不可用哉。庚戌之役,仓卒调遣,远至陕西,此可偶一為之尔,乃至今岁以為常。夫征夫行数千里,可谓劳矣,劳则怨。守戍至歷岁时,可谓久矣。久则惰。以怨惰之人,当不时窃发鸳黠之虏,其不能守固战胜,岂待临时而知哉。而况其行住之侵犯,供亿之浩繁,意外之虞,亦不可测,是岂可常可继也。或谓客兵却,则后责可忧,而不知此辈留则后功亦难保也。故不如放唐府兵之制,沿边壮丁,皆籍為兵,无事则安家务农,有警则召集防守,即以客兵之费给之,则彼既為法驱,兼為家计,其实心防守,勇於赴敌可知矣。不给则於天津霸州河间永平,各以乡民散练於州县,听调於兵备而以河南山东义勇工食,给之一如上法。併力御虏,庶可為永久之图也。自大寧内徒,京师遂露左肩虏一来即至关下,不一大处衅未巳也。故有力当如张仁愿筑三城於境外,不则放井田之制穿沟渠於河东,斯可以却虏骑、绝虏望矣。其器械则飞抱先之,神鎗銃次之,劲弩又次之,长箭又次之。最近则所谓连珠棍,皆制胡之利器也,各练数千人则可以横行匈奴中矣。
毒火飞炮被用来当做收付河套的杀手锏,装在战车上使用,且数量众多:
曾襄愍公復套條議一(疏)
○議收復河套疏
一曰备长技,汉书曰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两军相為表里,斯為万全之术。今虏贼之长技,不异于昔时,而在我之长技,复有如汉时之五者乎,臣不得而知也。欲求相為表里,殆又难矣,抑求其次,莫先於火器,盖天之所以保国家而卫生民者也。但有之而不能用用之而不能尽其利,与无技等耳。臣昔提督山西三关尝造盏口炮毒火飞炮具式,奏请伏蒙皇上发银数千两以资成造。比年御虏赖焉,今秋于寧塞定边亦尝藉此,两挫虏寇,故来降人口云虏中甚畏此器。言每年响子,不似今年响子利害,打死人马数多,此其明騐也。今欲复套,须备熟铁盏口抱六千位,长管铁銃一万五千把,手把铁銃一万五千把,手把小铁鎗二万根,长鎗二千根,生铁炸炮十万箇,焰硝十五万斤,硫黄三万斤,包铁铅子大小二十五万斤。弓矢盾架,相為表里。庶可鞭挞此胡恢复故壤,然此特一年之具尔。三四年间,如飞炮硝黄铅子之类,又须陆续补其缺坏今京造火器,种种具备防边可矣。但或宜于此,而不宜于彼。或可以守,而不可以攻。大者质重而难于致远,生者日久而多所燬裂,留以别用,各有所长。若曰神机不可外造盔甲神鎗等器,原為私藏者例也。而盏口抱长短铁銃,律条既无该载而寔為筹边破虏之公器。伏乞特敕该部不以為例,速发帑银二三万两给各该抚镇官,于山西陜西等处买办置造以為复套之资。火器兵仗皆宜于军中自造,京师所製,所作非所用之人,乌得尽美哉。盖成造而后教演服习而后运用,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之谓也。不然,虏技精强,我军莫恃,万全之功,未可必也。
曾襄愍公復套條議三(議)
○復套條議 【 馬騾兵將糧餉賞罰舟車】
前件
查得先為飭军旅备长技以御虏患事,臣议将各营战马每营务足三千之数。此外每军五名,再给驮马一匹,巳经具题讫。续据陜西延绥寧夏三镇开报,共缺马三万三百四十六匹。今抚镇官谢兰等,每马一匹,定价银十七两以上,二十两以下。王邦瑞等每马一匹,定价银十两。臣谓战马壮大,方耐驰驱,恐大马一时收买不出,且用马数多,价银不敷,但银十两一匹,似為太轻,二十两又涉太重。今拟每马一匹,定银一十五两,盖引重致远,价少则马弱,旋买旋倒,亦非得计。故一十五两乃可买备,通以前马计之,该银四十五万五千一百九十两。又為军务事,臣将新製霹靂战车,分发各镇,每营依式成造二百辆,驾车用骡二百头,驮飞炮骡八十头,共骡二百八十头。陜西镇五营,该骡一千四百头。延绥镇八营,该骡二千八百四十头。寧夏镇六营,该骡一千六百八十头。今议调山西偏老官军二枝,甘肃官兵二枝,军门中营军一枝,共五枝。该战车一千辆,驾车骡一千头,驮飞炮骡四百头,共一千四百头。山西甘肃客兵窵远,车骡俱难令其自备,除战车并随军火器,臣动银委官成造外,应用骡头,并三镇共该骡六千七百二十头。一骡驾车,内盛火器,随营周旋,亦须壮大有力者,方克致远。都御史杨守谦每骡一头定价银八两似為不敷,今每骡一头,定价银十两,该银六万七千二百两。通前马价共该银五十二万二千三百九十两,再照复套之师,非马不能振,战车非骡不能行,是马骡在今日,急当买补而不可缓焉者也。如蒙乞敕该部照数早发马价银两,乘时收买,仍查各镇抚镇等官原奏或增易茶马,或动行太僕寺银两,或动支茶马察院赃罚银两,相兼凑用,尤為通便。其各营见在马匹,亦如诸臣之议,将老瘦疮瘸,不堪征战者再加挑出,则诸营战马,不惟足数而且精壮,区区套虏,何足平耶。伏乞圣裁。
曾襄愍公復套條議四(條議)
○复套条议
一多备火器,陜西抚镇等官谢兰等,议称夫中国长技,火器為最,造之不尽其法,教之不尽其玅,火药铅子,储之不豫,与无火器等耳。访得往昔陜西边镇各营止有佛郎机等器,每营不上四五十件,不惟造不如法,抑且教之无。其会打放者,百无一二,火药铅子,预备些须,常不敷用。纵临战阵,不过虗张声势,未闻著实打中一虏,虏如何而震恐。况火器不多,连放三次,火器中热,随点即出矣。是中国虽有长技,而用之不善,真可惜也。即今图上方略,欲為复套之举,大约用人马十万。该二十营,每营该用火药铅子不貲,诚不可不预為之处,多為之备也。其每一营共用霹靂炮三千六百杵,合用药九千觔,重八钱铅子九十万个,共重四万五千觔。大连珠抱二百杵,合用药六百七十五觔,重一两八钱铅子四万个,共重四千五百觔。二连珠抱二百杵,合用药六百七十五觔,重一两八钱铅子三万个,共重三千三百七十五觔。手把銃四百杵,合用药一千觔,重一两铅子四万个,共重二千五百觔。盏口将军一百六十位,合用药装就小炮三千二百个,共重四千八百觔。火炮该药一千六百觔已上。一营通共用药一万二千九百五十觔,用铅子一百一万个,重五万五千三百七十觔。二十营共该用火药二十五万九千觔,该用焰硝一十八万八千七百四十六觔,每觔大约值银二分,共银三千七百七十四两九钱二分。硫黄四万八千七十六觔,每觔大约值银三分,共银一千四百四十二两三钱。该用铅子二千二十万个,重一百一十万七千五百觔,每觔大约值银二分,共银二万二千一百五十两。通共用银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七两二钱三分。合无奏请将银照数运送军门,分发各省產铅硝黄去处,严定限期,买完解运前来听用。铅於固原山採取二十万觔,汉中秦州召买六十万觔,山东出铅府分召买三十万七千五百觔。硝於山东出硝府分召买一十二万觔,比直隶出硝府分召买六万八千七百四十六觔,硫黄於山西泽州阳城等处產黄地方召买硫黄四万八千七十六觔。题奉钦依,仍令各府州县如期买完,星夜解运军门,分发修合治造,陆续给发各营。庶铅子数多,火药足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摧锋陷阵,势如破竹,虏贼救死扶伤之不暇,河套可以复之而无难矣。
曾襄愍公復套條議: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hmjswp/243.htm
明朝“曾铣拟逐套虏”车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0fb9ab01017uwe.html
《保德州志》每个臼炮大概有二十五个炸炮:
军火器械
盔甲八十副、弓八十张、 腰刀八十把 、箭二千四百支 、撒袋八十副 、?带八十条、 枪六十八杆 、铜铳九杆、 盏口炮四位 、炸炮九十九个、 铜佛郎机八位 。
军火器械 明旧设枪、刀、钩、鞭、盔甲、弓矢、铳炮、炸炮、铅子之属,共五万一千四百二十件。万历四十年,知州胡楠置弓二十张,箭二百枝,盔甲四十四副,火药一百三十斤。寇乱之余,荡然无存。今俱久废。(井及军火器械城守必资故附于末)
铜炮二十八位、铜虎尾炮四位、连珠炮五位、涌珠炮六位、生铁牛腿炮四十九位 、铅子四百九十九个 、生铁子五千七百七十八个、 火药四十斤八两、炸药二十斤、火线九百六十一根 。隆庆元年,岁造腰刀五十三把。 万历二十四年,岢岚道发下枪一百杆。四十二年,知州胡楠议留料银及均徭支剩银,修理军火器械,申蒙院道详允,今俱无存。
《明 张道濬 城守规则》
用奇
一、賊屯城外,夜以炸炮、火箭亂其營,令彼驚疲。如賊稍遠,則遣慣爬墙走壁者數人縋出行之。賊自不能持久。若有兵马,则实行“挑诱追击法”。

铁棒雷飞炮是明宣大总督翁万达在任时,改造毒火飞炮而成,使其成为更为轻便的单兵手持发射的小炮,也称“飞礞炮”。【式如毒火飞抱、少变轻约。每抱长尺许、上广下窄。敌远用以冲击。近则挥为铁棒、连铠甲搥挞之】这是明朝军工部门制造的一种致毒性火炮。炮身长l尺,口径3寸,尾部安一根长2.5尺的木柄。炮弹呈圆柱形,长4寸,直径2.5寸,内装毒药和铁渣,弹口用纸糊封,弹底的火线由发射药的火焰点燃。点火后,将炮弹射至敌阵,“人马中之,瞬息而毙”。铁棒雷飞炮近战还能当铁棒砸人!
铁棒雷飞炮的炮弹是圆柱体,用发射药点燃,用架子发射:

雷飞炮,放毒火飞炮而少为之变者也。炮之先,鍜铁为筒,磨石为子巳矣。一变而为毒火飞炮,鎔铁为子,虚其中而实之药,击处皆伤,盖传自前代而兵家颇秘之。然毋炮重大难於举移,故以之击大营守城垣可也。贼散而来近而拒之,且驰且战,则非所及矣。于是再变之,约其子炮而轻其母炮,约之使易飞轻之使易持也。母炮则约长尺许,上广下窄,下如神机之状,上盘菱花之形。其法虽略本飞炮而轻重别矣。敌远则用之以冲击,或至空而震、或至地而震、或中人马而震。铁物之所旁击,无不摩烂者。敌近则挥之为铁棒,连铠甲而搥挞之,当无不退怯者。人持一具,可以攻,可以守,与毒火飞炮功同而用异近者。西洋大炮必筑铳台者,亦以质重,故便於城战不便於野战,盖守之炮贵重,大战之炮贵轻小,守则不离次而易施重大得力也,战则屡易次而难施轻小得力也。
《翁万达全集》提及每一杆雷飞炮大约有子炮十个:
置造火器疏
据委官守備指挥袁正、報效百户伯永福呈称“先蒙軍門發到鉛铁、遵照指示諸種火器式樣,督同火器匠張元福等、陆续造完百出先鋒筒子一百五十三杆、小砲一千三百箇,鉛彈子一萬箇,三出連珠砲一百五杆、鐵棒雷飛母砲四百杆,子砲三千九百九十六箇、火獸布地雷砲一千七百个,計四十架;每架六桶或二箱、每桶砲七箇,每箱砲十六箇。計可够軍門標下及客兵人馬應用。近蒙軍門分付宣、大、三關,俱要量發、計數颇多,即今缺少鉛鐵及合用硝黄、欲行朔州買辦、查無相應錢糧,必須奏讨帑銀二萬兩,庶克有濟。
又據宣、大、山西總副参遊守備等官周尚文、趙卿等各呈稱“原發百出先鋒砲、屢經試驗、比之佛朗機、神機槍等器,委的輕便利用,實中國第一長技。相應多造,每伍各一杆、每营各發六百杆,堪以縱横破敵。若火獸布地雷砲、尤便夜攻,與三出連珠、鐵棒雷飛砲。亦應量造。但合用鉛鐵等項,見無堪動銀兩、乞為措給。各緣由到臣。
王司马奏疏(疏)
○乞留火器火药以益备御疏【火器】
据分守胡宗舜呈窃惟通州南控江淮,北联边地西拱神京,而新旧两城储积不下数百万石。国家咽喉重地承平日久,武备弛弱。今以虏贼入寇,该州全缺火器束手无策,案查先为披沥愚忠驱除虏患防护京师以固根本事。本年八月二十四日,蒙工部差委千户仇英,押运铁棒雷飞炮四百杆、百出先锋铁炮五百杆、马上用使小铜佛郎机铳五百杆、五眼铁鎗二百杆,亦有火药什物,全解赴仇总兵军前收用。蒙本爵分付仇英军中自有不收,本官备由回呈本部,看得前项火器,既经运至通州,相应就彼收发应用。候事宁之日,照数交还。近者己巳之役,奴临通州,州多火器,大师噤不敢发,恐奴与城为仇也。一偏将发之歼数百人,奴卒不敢近,乃知人自怯耳。为照虏寇抢杀得志,倘若踵来,其势愈大,我军守御,长技全赖火器。为今之计,合无将委官仇英运到寄库器药等件,免其交还,与前项奏讨铳炮火药弓矢俱永久收贮。万一有警,俱听分给官军使用。等英到,臣看得火器火药,虽经臣先日奏讨,解来之数,委似不敷。今据有前项寄库器药,若听存留本处,庶充两城防御之用,亦免他日重讨之烦。再照腹里地方,素不习用火器,须发教师三四名,令其教习使用。人人通晓,然后可以御敌。伏望皇上敕下该部查照给发,庶几先事有备,而虏患无虞矣。
谭襄敏奏议
添设将领团练车营以图制胜防【隆庆二年八月日题】
准巡抚辽东都御史魏学曾咨查得新设车营,议用偏箱战车一百二十辆,依式造完俱运到镇,每车中用拒马鎗一架,上用佛郎机二杆,下用雷飞炮、快鎗各六杆。每拒马鎗架上用长鎗十二杆,下用雷飞炮、快鎗亦各六杆,用挽车扛架打放火器歩军二十五人,共该三千人。
戚继光《纪效新书》的子母炮,铳身更接近西洋臼炮,点火也改为先点燃子炮再点母炮,先从从战船抛丢的火桶说起,毕竟子母炮解说省略了一些内容:
△战船器用说
夫水战於舟,火攻为第一筹固然也。其火器之属,种目最多,然可以应急用者甚少,何则?两船相近,立见胜负,其诸器或有宜於用,而制度繁巧、一时仓忙不能如式掷放,致屡发而无用;或精巧宜用,而势不能遍及一舟;或重赘而不能发及贼船;最不宜者是见行火器,安药线在口,如若候点入口,则发在我手,若方燃即掷,则掷下又为贼所救;又有所谓灰瓶者,内用石灰,盖舟上惟利滑,使人不能立脚,一说用鸡鸭卵掷下,或掷滑泥者尤可,今乃用灰瓶,是又涩贼之足而使之立牢也。不可,不可!今屡试屡摘,合以众情共爱而数用无异者,止有二种,一远一近,至矣足矣!愈淫巧繁多,愈无实用,记之记之!
—、旧用火药倾下贼舟,此固长策,然又别用火器,或炭火再倾掷,使之发药,每每或连桶掷入水中,或被贼乘药桶及伊舟,以水沃湿,亦皆未中肯綮,可以必发,故复重出此说,因以见此法之万分至妙也。所谓二种者,远则只用飞天喷筒,近则只用埋火药桶,至易至便,万用无差。除此之外,所谓火箭、神机、火砖、喷筒之类,皆远不及此。苟具此一种,则他种又皆不必用也。
—、放火砖、火炮、火球之法,须火线燃之将入,方可掷下,不然,掷而灭。就不灭,贼可反手,正当发时,反为所害。
—、贼船如近我船,便倾下火药一二桶,少则无用,连桶则恐滚掷水中,须倾桶倒下,一面用一、二人用铁锨执炭火数锨随药掷下,火多,则必有燃药者。或用粗碗一个,种火一碗,用灰盖之,放於桶口;掷药之时,碗内火同药倾,及船一磕,而火药相粘,必发,难救。此第一全胜捷径妙法,智者不能施其巧,勇者不能用其力也。

叅将戚继光云:火器之法制度甚多,其实大同小异,皆不甚利于用,只此数种尽其妙矣,故不繁载。至如弓射箭头用火之,又不如火箭。除水陆通用者,先附陆兵技艺之后,凡陆所不用只可用于水者,故备于此。以上药线各处制者俱用一二尺长浮于外,每防掷之际,一掷鬭风其药线便灭,或掷至别船如贼见线尚长而防之,或反掷我舟。今用子母铳药线法,凡火器一件,其药线之处用细竹管一个直挿于腹内至底药,线安于竹腹之内,待外防火燃线已入竹管之内不见方才掷下,则线在竹内燃至竹底方透火器,掷下之时药线在竹内燃并无闪灭之事,且掷于贼舟只见凝然一物并不知防燃何处,就掷在水内则线燃于腹,火器冲于口水为气所迎,亦不能入,虽在水底犹能燃放而后已。此极妙极验万无一失者!(故而中国开花弹又称混江龙,不怕丢水里,而西方开花弹怕水池浸水)
范大炮纸糊百层,间布十层,内藏小炮,半入毒半入火;又间小炮,入灰煤地鼠,头带火。磁沙炒毒,铁蒺藜粪汁毒,炒包松脂、硫黄毒,人发角屑等件。此一火器,战守攻取水陆不可无者,夺心眩目,惊胆伤人。制宜精妙,此尤兵船第一火器。
—、子母炮
此用惊营,或夜间远远放入贼垒,少停於贼垒中。铳发,无制之兵,乌合之众,夺气之寇,势必惊惶,我得乘之,此器最妙。
—、装放子母炮法
此炮用木信雕成螺丝转形为渠,以药线随渠缠足,下露线一节在底上,露出信之上,用褙纸信外卷紧,与子铳口合,乃将好药入瓶八分。将信送入口,即将瓶覆向下摇摇,按入其信。若仰瓶装信,则信底有药,放时药催信出,而瓶不破响,惟覆装其信,则将信务入到底,庶底下无药,药在周围,信线燃入,药乃作破子瓶。其放时,先用木马将大铳装毕,以瓶入上大口,先点瓶线燃入木信,不见,即点母炮线打去。若瓶线点早,母线太长,则瓶不出口而响矣。若点瓶线太迟,未及燃入打去,则闪风而灭矣。又有一法,共拴一线,居中点火,终是不齐,还是两点为妙。

《阵纪》
子母砲者,功在悚敌之马,惊敌之营,乱敌之伍,夺敌之气。须药线不悞,放手惯熟,為神所畏者。母砲未发而子砲先声,则伤本处人矣。或至半途而砲发,或至敌营而火息,则砲无益於用矣。故线似螺螄旋转令不相见。
朝鲜对明朝子母炮的记载,可见朝鲜战争中明军用开花弹,似乎是飞礞炮:
其后又得《新书》子母炮之制。於战用尤关。余令军器寺主簿李自海铸之。而余自出己意。增损其法。与我国所用飞击震天䨓相类而尤便利。诚为制胜之良具。国家如有意於战守。则此制不可不讲。
——柳成龙《西厓先生文集》卷十六·记火炮之始

子母炮……按此制。与我国飞击震天䨓相近。震天䨓最好夜惊贼营。
壬辰。倭贼入据庆州城。兵使朴晋率军攻之。败还。翌日夜。用震天䨓於城外二里余。贼初闻炮声起。惊惶莫测。忽有物大如铁釜。飞堕於贼将所在客舍庭中。贼众皆会。以火烛之。更相推转。俄而炮发。声震天地。贼中死者三十余。其未中者。亦皆惊仆失魂。明朝遂率军空城而走。庆州遂复。是一炮之力。贤於数千师矣。但其斤重。难运仓卒。原野之中。用亦非宜。
今於纪効新书。得子母炮。其制与震天䨓相类。而颇简省易致。盖其母炮子炮。皆减震天䨓三四分之二三。若乘夜袭贼营。密遣勇力之士。多持此炮。从四面乱放。如飞雹散落於贼阵。所触尽死伤。贼必汹骇。因以乘之。蔑不胜矣。纪効新书所谓用之惊营。或夜间放入贼垒。少停于贼垒中铳发。无制之兵。乌合之众。夺气之寇。势必惊惶。我得乘之。此器最妙。诚哉是言。至於我军城守。或据山城。贼从外来围。夜间用之。亦可惊散。因使精卒翼而射之尤好。但新书所载木信之制。不可晓。今以天兵遗下子炮观之。用药线自内垂下一端於外。使之燃火。若燃早则在母炮炸裂。燃迟则在空中闪风而灭。黑夜中心手忙慌。点火发放。似难适宜。今更以我国震天䨓之制。参商增损。使子炮腹稍大而中置斜刻木信。以火线缠之。至底而拖出少▣笼以竹筩。令与甁药相击。外口用铁叶闭之。中穿小穴。以通火线於外。而铁叶外用土坚实之。至炮口而止。其外以纸糊之。预为藏药多多为善。临时用之无竆。制胜之具。无过於此。览者详之。(朝鲜人所言的天兵子炮有可能只是普通手雷)
——柳成龙《西厓先生别集》卷之四·子母炮
网上传的朝鲜震天雷往往会被认为是明朝震天雷,那是因为它本来就是明朝开花弹的翻版:



朝鲜兵史朴晋率军攻庆州,不克。乃吁夜间从城外放震天雷"大如铁釜,飞坠于贼将所在客 舍.庭....而炮发,声震天地。贼中死者三十余,其末中者亦皆惊仆失魂。明朝遂率军空城而走,庆州随复。是一炮之力,贤于数千师矣。”
“夜遣人潜伏城下,发射飞击震天雷入城中处,坠客舍庭中。贼不知其制,争先集而观之,齐推倒辗转注视。突然其中爆药发,其音震天地,铁片如星碎散,当之者立死三十余人。未当者,颠倒而起,无不恐惧,不识其物以为神。次日举全军弃城逃归西生浦。飞震天雷攻击者,古无其制,军器寺火炮匠李长孙者创出其物。震天雷以大碗口发射,可飞五、六百步,坠地稍息,火药自内爆发。贼最畏此物。”

《武备志》也有类似名称的“飞空击贼震天雷炮”,虽然被白痴作者误解为火箭,但其实是火炮发射的开花弹:
其腹藏棱角数枚,一爆,角皆钉人身上,其尖上加醮虎药。送药进、飞空掷入贼营,轰开、火烧、烟迷,惟多最妙。
《火龙神器阵法》,括号部分为《武备志》的补充
○毒雾神烟炮:用狼粪、艾肭、砒霜、雄黄、石黄、皂末、姜粉、蓼屑、椒沙、巴油等药,合和如法,藏于炮中。攻打上城,火发炮碎,烟雾四塞,燎贼面目,烟也;钻贼孔窍,沙也;焚贼衣铠,火也。乘机而发,无有不破。(中藏神烟、神火、神沙、飞火、烂火、毒火。随宜而用,不拘于一。)在主将者因时而举,发之必矣。
○八面旋风吐雾轰雷炮:炮用生铁镕铸,中藏神烟、法药。用母炮送入贼营,火发炮碎,霹雳一声,火光迸起,铁炮碎,劲飞如铅弹,人马俱伤,乘机而战,破之必矣。或欲生擒,或欲击死,随机用之。(一种用毒火神沙,一种用烈火磁锋,一种用飞火神烟,一种用神火神烟,一种用法火神烟,一种用烂火神沙。)此炮一架,壮士三人,一放二装。前六种火药随用。

○钻风神火流星炮:炮用生铁镕铸,状圆如球,中藏神烟、神沙、毒火、飞火、法火、烂火等药。用坚木为(木)马,两傍设两孔,分引四信引于外,(中留空藏一信,盘曲于中)以矾纸裹信,藏久不潮。用母炮发去,打入贼营,坠地始震,火烧炮击。大炮则用驴马驼入,毒火五升、飞火五升、神沙一升,或加烂火、毒火亦可。中炮则用母炮发去,毒火五升、飞火半升,神沙三合。小炮用壮士手持掷去,毒火三合飞火三合神沙三合。
下图没绘制母炮:

这爆炸弹采用类似火箭的四信防火熄方法:凡烧篷帆营寨,火箭必用后火,而后火之制,必要精妙,乃无误事。送药筒长五寸,外另捲褙纸,比送药筒加长一寸五分,送药筒打满而止,留此一寸五分,少加发药一匙,即将此褙纸钱置药上,药线分开四路,直透筒口,即下黄土一分隔之,方入后火药,以木杆稍实之,入满到口中,以四药线头俱揿伏,药口用线纸二三层封固,如此秘法,万无一失。

○飞云霹雳炮:炮用生铁镕铸,其大如碗,其圆如球,中容神火半升,以母炮发出,飞入贼营,霹雳一声,火光迸起。若连发十炮,则满营皆火,贼必自乱。(中藏法药:飞火、法火、烈火、毒火、烂火、神烟。随宜用之。)先使奇将奇兵,相其地势,预为埋伏,因其乱而击之。又于应走之处多张旗帜,设为疑兵。古圣贤名将不传心法也,变而通之,存乎其人。
古图有个特别的细节,就是木马垫着爆炸弹,应该也是固定圆弹的,之前圆柱的则不用此木马

○不知名的火炮:炮用生铁镕铸,中藏神火、法火、神沙,用母炮送入贼营。火发炮碎,击贼穿心,神沙盖炮铁,毒气烟飞,扑人眼目。毒火合飞火,人马俱伤,一步不可行,一物不能见,一技不能施,此生擒活捉之要器也。
《武备志》
轰天霹雳猛火炮:炮用生铁镕铸,容药三升或二升一升。此用三火合一,多加豆末、松香、乾漆,与发火药如法配匀,方可用也。内藏飞火、神火、烈火,搭木为架,四面齐发,可以攻城。
飞摧炸炮:用大铁炮装火药舂实,用生铁铸小口空腹蒺藜炮,入炸药杵盈口,进小竹筒安药线稍长,放在大炮口上。临用先点小炮药线,次点小炮药线,以大炮送小炮,至彼裂矣。
下图没有绘制炮车:

用于朝鲜战争的威远神铳是唯一绘制有战车形制的明代爆炸弹臼炮,悬夹棉方帐一面,打湿垂幛,用避箭炮:

朝鲜战争的明军就用这个,专门在棉纸牌+悬绵被两重防御的战车后面攻城,根本不考虑野战与直射,是非常专业的攻城武器,虽然明军没有明确记载这种复合盾牌战车+臼炮用于朝鲜战争,但能逼明军搞棉纸牌战车与攻城臼炮的也就只有朝鲜的日军了。
《国朝献征录》卷之三十一,南京户部尚书王公基行略:
题叙达虏明爱等犯顺,官兵堵剿在阵斩获虏级四百五十九颗。奉圣旨本兵调度有功,王基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至是考侍欴三年,满始荫职,官生终任止,此一荫尔,职祖不私计,而公则怜才,如营弁高策等穷淹悉荐,拔然拒谒,还牍不任德也。工局奏陈火器,钦命职祖诣教场试放炮,有名火石榴者,飞铁迸逸,职祖中伤洞颊,因病乞骸,归卧七年,杜门著述。
王基在南京任户部尚书兼兵、工二尚书。他在教场测试一种名叫“火石榴”的炸弹时,不幸被飞溅的铁片射穿面颊,可见威力不小。安全是一个问题,洋人爆炸弹也有类似的毛病:
2门[32磅](榴弹)炮随后都对准了炮台,那里此时正在朝我们还击,不过,他们的炮弹要么是提前落水,要么是飞到外头,惟一一发瞄准了的也从我们头顶上飞过。倒是“女王”号有一发榴弹在我们船首上方直接炸开,我当时站在船首炮一旁,结果一块破片就从大炮旁边擦过。《旋转如走马,白布阴阳𢃇——纵横珠江的蒸汽战舰复仇神号》
满天星的散弹+爆炸弹+大铅弹:混江龙乃大炮中一药炮名,炮内安火药,火药上安小铁弹子,上安混江龙。混江龙上安大铅子,此四物俱在炮筒中,炮筒底开二药孔,如铜炮则以熟铜为卷筒,如铁炮则以熟铁为卷筒。装药,线药挿入炮筒内,筒首开横孔,孔中为机关,不用则锁定,雨不能湿。铸炮,以铜为最,生铁次之,铜者可久,铁者不可久,其説如此。炮筒长六尺、厚三寸、口阔八寸、底狭十分之一。若生铁铸,其筒加厚一寸,计厚四寸。
明人想法很独特,想靠实心弹击破船身,然后爆炸弹可以顺着穿洞进去杀伤敌人,近距离还可以加上散弹,三重杀伤,但这种多弹结合导致其装填繁琐,故而发展出石雷“月落星随炮”

形制不明的“月落星随炮”,由于大将军铁炮的口径较大,是可以用爆炸弹的,但爆炸弹又有穿透力不强的缺点,故而明人另辟奇径搞个“石雷”版,虽然书中没有明说里面有火药,但石炮到远距离要散弹喷射出去必然需要火药的,类似下文的欧洲“塔弹”:
大将军炮上加大石,随口大小,仍加生铁弹子三升于石炮内,每筒重四两,仍以土实装于内至口,欲攻敌以土布袋覆炮上,发时石炮七百余步,弹子左右横占五十步,卒遇危急不可救援,用之可破万众。
欧洲塔弹:此系登陸對陣,兵馬聚多,迫近用之。一遭轟擊,火發彈炸,群子飛散,極能傷人

虽说这种薄膛大口径加农炮比较适合用爆炸弹,但明人很少这样用,这石制开花弹估计是万历朝鲜战争用来远距离攻击日军的就地制作爆炸弹,宋应昌建议入朝将士临阵作战时,要在敌营百步之外施放大将军炮,等到日军鸟铳射完弹丸之后,再向前进军。明人的锻铁大将军炮原本定位是近距离喷射散弹,其远射能力并不优秀,士兵也没咋远射训练,此石炮则能弥补这两缺点。
明人在开花弹的制作已经到了较高水平,并不逊色于欧洲,相反在火药配方上还胜过欧洲同类开花弹。西洋传入的臼炮“飞彪铳”炮身更加坚固,弹道预测也更加科学。焦勖《火攻掣要》:飞彪自上击下,人民房舍无不震碎,鳌翻自下击上,矩郭重墙无不掀裂。



铳形如钟,铳口空径最大,铳身照铳口,空径或四径或五径(身管为4-5倍口径),如铳口空径二尺者,铳身或八尺。。。攻城之日,将此铳仰埋于贼城之外,引药放之,则飞弹骚扰驰尔城中,损其城台屋舍,又何有攻不破之理。
飛彪銃,口下空徑二尺。火門前裝藥處,空徑一尺。身長從火門至銃口四徑。塘内裝藥窄處二径。藥前寬處二徑。口下牆厚半徑。裝藥處,牆厚七分五釐徑,底厚七分五釐徑。尾珠、銃耳,長、大各半徑。火門至耳際,得径半;耳得徑半;耳前至銃口得三徑。


攻城說器
凡攻堅城,先必遠駐五六十里之外,俟夜半之際,多方虚擊,令其倉惶,徐察稍瑕之處,暗用筐土活城之法,架護大小攻銃。先以中彈推到城垛,使守卒不能存站;次以鑿彈破其城磚;末以虎吼、獅吼大圓彈攻其墙心,如扇軸排拱攢集而擊,城雖堅固,未有不立破也。又有以飛彪鉅銃,滿裝大小彈物,從外飛擊,城中房舍,無不摧裂。更有鰲翻挖洞,穿人城底,實藥千萬餘斤,掀揭鉅城,如紙飛空。此皆西洋攻城最猛之技,全恃火器之功力也。
一,曰攻
攻具須用飛彪大铳。我兵臨敵城,不必環攻,宜擇一善地,分爲左、右、中三营,各設大铳,合擊城雉。垛倒城陷,令中营進兵舉梯上城,左、右兩营分擊餘贼。此攻必克之缺也。


郑经军队用红夷冲天炮攻城记载:刘炎在漳浦,不肯从世藩,密请救于耿。耿遣兵往援,世藩檄黄芳度击走之。耿复遣亲军都尉徐鸿弼走间道入漳浦;世藩以冯锡范、赵得胜督诸军攻之。炎、鸿弼会云霄镇刘成龙,合兵战于罗山;右虎卫何佑击之,炎等大败,走回城。冯锡范(原刊为璠)以红夷冲天炮攻城,炎等大惧,同鸿弼、成龙出降。【海上见闻录】
这个巨炮在明清史书无任何记载,是数量很少专门用于攻守城的巨炮,而且从工艺上看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很可能是明军的,因为满清火器管理十分严格,事无巨细的一 一记载,臼炮唯有威远将军炮一例,唯有前朝旧炮可能会遗漏,被绿营隐藏免得被回收北京,而明后期因为种种原因,很多资料缺失,其七千斤巨炮也就满清提了几句。满清没能回收北京,或者融了做其他炮,但这绝对不是清军认识“开花弹”的证据,因为这大炮的开花弹很可能真的在绿营失传了,而这大炮清军也不咋会用。
明末葡萄牙人:“在南京城门及城的两测,看得见铜制大臼炮,虽然炮身短,制作却很精良”

上面这个被伯克称之为“秘杀器”的巨型白炮刚刚被萨默塞特兵工厂的--条单桅帆船从德文波特运到了伍利奇的皇家军火库。这是被“康沃里斯号”运输舰作为战利品运回英国的--门体积庞大的中式铜臼炮。它重达8吨875公斤,炮膛内径为2英尺3英寸,有一个20英寸长的后膛,白炮的整个长度为5英尺。这门臼炮是在中国的一个灌木丛中发现的,它的一半炮身被埋在了地下。该炮显然是用上等的精铜所铸成,从炮耳已深受腐蚀这一证据可以看出,它存世已久。另外,它的火门完好,几乎没有磨损,似乎是经过重新铸造,并被装配在这门白炮上的。臼炮后膛的中央有一个看上去像是螺帽和螺钉的装置。假如它们真是螺帽和螺钉的话,那么炮膛内肯定浇铸了大量的合金。因为螺帽顶与金属处于同一-平面的话,是不可能被旋入当前这个位置的。下面这一事实可以让读者对于这门臼炮的体积和它所用炮弹的大小和重量有一个概念:众所周知,两年前为穆罕默德.阿里所铸造的大炮,其炮膛内径只有15英寸,但其所用炮弹重达400磅。印度东部贝亚波尔的一门巨炮重达42吨,在阿格拉的另一门巨炮重达23吨,其所发射的炮弹重达1,500磅。这些都是作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奇迹载入了我们的史册,而上面所描述的这门中国臼炮则是一个全新的种类。

《火攻挚要》的装填步骤与拿破仑战争的大炮并没多大区别:
凡裝銃,必先以銃第細細掃净,然後裝藥下彈,蓋恐銃筒之内,界有砂土,則出彈猛烈而壞矣。
凡裝藥,用合式銅鍬,素經量稱藥數有定準者,每次用藥一鍬,装人筒内,底邊用藥撞撞緊,然後下彈。又法:恐用鍬稍遲,先以員木照銃口空徑,或布或裱紙,照樣做成藥袋,長四徑有餘,量準藥数定規,俟装滿封固縛緊,照銃口界小一分,以便裝入,不致滯澀,上書以號,以免差誤。臨用裝入銃腸撞緊,以鐵錐破其布紙,用信藥引放,尤覺便利,不致遲誤。
凡裝彈,先用故絹包裹縛匀,或故布亦可,塞入銃腸,庶免寬而滚溜,又須緊貼藥上,則火力猛烈,出彈自遠而且準矣。
凡打靶,先以右眼對照門,對照星。照星與靶或偏上下,學者必須備細詳察其性,看其所發之彈落頭偏向如何,隨偏凑就,則萬無一失者矣。
清道光二十三年《兵技指掌图说》,里面体现了明人的一体纸布火药。道光23年是1843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前一年:

先时须较准各炮食药份量,一一记明,某炮食药若干,用红布袋盛之,配合药缸大小装入。再用引门铁锥探入,刺破布袋,然后下烘药点放,乃可得用。至放炮之法,迟速疾徐,更宜讲求。凡大炮装药甚难,不可轻放,必待贼将近,可以一放成功。否则贼未至,炮先鸣后无以续,即抬炮鸟铳亦然。五放则炮身通红,不能入药,故点放不可不慎。
下面的明代臼炮是碗口铳与西洋火炮的结合体,其资料没找到:


下面是济宁博物馆的明代臼炮,没炮耳,炮身也与西洋臼炮不同,也是碗口铳的发展:





有趣的是,这炮有的炮口是椭圆形,利于散弹两面水平散发,欧洲也有类似的加农炮。
本来不想分篇,但想想还是得分为明、清二篇,因为清需要吐槽的地方实在太多,不得不另外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