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论野狐禅】第十期 现象学文论概论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为文论提供的哲学图景 从“

2023-08-19 16:25 作者:AW顿顿  | 我要投稿

现象学文论概论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

为文论提供的哲学图景

现象学提出“回到事物本身”,要求将一系列概念悬置起来,对事物进行直观的考察。

现象学文论的外源性和内部性

内生性/外源性 & 内部性/外部性:

  • 外源性的现象学文论(从哲学引入)
  • 立场:来源上是外源的,但仍是内部研究
  • 能够解释文学内部的大部分领域(作品,文学活动与文学主体[*],类型和文学史[*])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

先验现象学和存在论现象学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

意识活动总是指向一个对象(这就是意向性),认识活动的主客体组成意义统一体,这种经验现象对应的更高的主体即先验主体(它处在经验主客体的上层)。

现象学还原:将存在和历史悬置起来,不考虑存在自身的客观性,专注于绝对自明的开端。找到知识本源,用直观去把握事物(本质直观)。

海德格尔从批判和拒绝先验主体出发:

其思想架构:

成见并不只是用语言表达的观念,更是语言本身;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人在其中活动的层面,是社会性的主体间物,进而被认为是生活世界。它就是存在本身(此在总是生活在一个世界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胡塞尔的现象学被认为是本质主义的,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存在论的现象学)。

思路整理

  • 胡塞尔:贬斥启蒙哲学的主客对立为“自然态度”,然后将其整合为“现象”,再安排一个更高的“先验主体”去给予现象以确定性。
  • 海德格尔:抛去不现实的“先验主体”概念,提出主体的本质存在方式是“此在”,更高的是语言的生活世界。

在往上是什么?

  1. 要比主体更大,因此要和复数主体相关
  2. 要比生活世界更大,语言文化是现实的扭曲反应,因此它是现实

复数主体构成的现实:社会(现实)

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表达了主体间性的第一种实体,但这种关系借由语言的表达必然变成“人们如何理解自己所处的生产关系”,进而使想象中的对现实的意识形态加工。

一个图示(日内瓦的现象学批评):

现象学(哲学→文论)图示总结


【文论野狐禅】第十期 现象学文论概论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为文论提供的哲学图景 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