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明王朝解说文案(43)

2022-09-07 16:28 作者:谢玄1991  | 我要投稿

大家好

我是谢玄

一个的吉网罗钳的up

我们今天讲第三十集

 

等宫里回音的日子

海瑞王用汲也是有力使不出

只能做做搬运粮草为前方送军需的杂活

查抄的郑何家财也就凑出了十船粮

对前方来讲杯水车薪

海瑞的语调就颇有些丧气

(38:53他们-39:12美差)

润莲知道海瑞心情不佳

就故意说这样的松快话宽慰海瑞

以润莲的心志

如何会希望战事持久呢

又怎会真的把游西湖视作美差呢

换做其他人说这话

海瑞肯定要上纲上线的

但从喜欢笑谈人生的好友嘴里讲出来

海阎王也就短暂的笑了笑

 

笑过后海瑞马上又紧绷神经

幻想着朝廷要下旨继续追查其他严党的家财

如此城府深厚通达世事的海瑞

一旦面对嘉靖和朝廷

也不免还是带着“幼稚”的美好想象

当然

这是最后一次“幼稚”了

(39:43严党-39:54圣明)

海瑞看“圣明的皇上”时长了一副老花眼

看严党的时候就火眼金睛:

倭寇是朝廷的最大祸患

胡宗宪是东南的最大倚仗

也就成了严党的最后底牌

打不赢倭寇就打不赢严党

倭寇在严党就在

严党当然要挟倭自重

 

小说里赵贞吉谭纶来找海瑞王用汲时

特意支开了所有的士兵

四个人走到水边密谈

电视剧赵贞吉直接当着这么多人讲起了这么大的事情

就少了几分谨慎

 

旨意里只有郑何斩立决家财悉数抄没

轰轰烈烈的以浙江几十上百万百姓为棋子的斗争

居然就这样草草落幕

更何况这件事并非没有真凭实据

凭着自己审出的供词和证据

只要心不瞎都会知道这么大的事绝不是郑何两个就能做下的

可这样的奏疏递上去

也只是空闻打雷不见下雨

亲历全程的海瑞如何会不失望

 

大明就好比海瑞此刻的环境

圣谕煌煌之处固然满是圣明

但未谈及之处尽数污泥浊水

正如火把照着的地方才有光亮

其余的岸边水中哪里不是一片乌黑

圣旨最后关于赵谭海王的论功叙奖

与其说是肯定浙江的功劳

不如说是宽慰性质的堵嘴

 

(40:45什么-41:22辞职)

赵谭对倒严的结果自然也是失望的

但他们这种失望就好比是工作成果的不如意

赵贞吉还是浙江的巡抚

他本来的宗旨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谭纶更是连升三级做了按察使

严党倒了他们自然有机会更进一步

严党没倒也不妨碍他们继续做着封疆大吏

倒严的战果虽然未达预期

却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甚至可以说

对赵谭个人而言

他们在夹缝中过了关圣旨上还有褒奖

这波已经不亏了

 

海瑞不一样

海瑞听到这样的结果是锥心的疼是切肤的痛

是哀莫大于心死的失望

是“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的愤恨

 

赵贞吉说自己写好了请罪的奏疏

不过是句极为虚伪的屁话

之前说过了

赵贞吉这种人三分苦会叫到七分

面上担责面下甩锅

圣旨说褒奖赵贞吉

赵贞吉会去请哪门子罪呢

浙江倒严的事情赵贞吉固然没有做好

但这一罪是对清流阵营而言的

赵贞吉难道上疏给朝廷说都怪我没扳倒严党吗

 

保举海瑞王用汲一是对两人的拉拢宽慰

浙江的事情赵贞吉谭纶心知肚明

如今圣旨这样的轻拿轻放

堪称黑白不分

这两位嘴上动辄谋国为民

一直COS铁骨铮铮的清流大吏

如果对此一言不发的认了

显然是一种自打脸

海瑞王用汲要是继续这么没意思的纠缠

两人的面子在哪

所以用升官向海瑞王用汲示好

四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件事就过去了

另一方面也算是给清流一个交代

赵谭之前不肯在供词上签名就是明着卖海瑞

如今大局已定跳出来举荐海王

算是对裕王阵营的表忠:我们可是一直支持者海王的

 

谭纶嫌这段表演还不够感动海瑞

又正气凛然的补了一句:

朝廷不准,我和赵中丞一起辞职

海瑞当初呈送供词的时候

谭纶摸不准嘉靖的脉生怕被牵连

半点支持海瑞的举动没有

如今大局已定朝廷都说了要褒奖了

谭纶拿朝廷的知州卖自己的人情

还说得一副担了很大干系的样子

这真可谓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

用这番拙劣表演来感动海王

堪称侮辱他们的智商

 

海瑞不报希望的最后问赵贞吉

还要自己做些什么

满面正气的赵贞吉又展现了他为国分忧的大局观

 

(41:42秋后-42:00)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就提出了“主权在民”的观点

并强调一切权力都归人民

这个主张非常的具有进步性

但他所设计的实现方案却极度的荒唐

卢梭居然把人民的“主权”

抽象为一个形而上学概念里的“主权者”

要以这个所谓的“主权者”的意志来代表“公意”

而由于“主权者”代表了“公意”

所以“主权者”的意志在法理上就可以凌驾于所有具体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意志

黑格尔极为反对这样所谓的“主权者”的观点

因为这个抽象的“主权者”是实际不存在的

它最终会被偷换为“君主意志”

卢梭的这套理论的错误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里就得到了验证

而后来的欧洲历史中

以“公意”名义施行极权统治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

所以罗素尖锐的批判卢梭的这套理论

说他是“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的发明人”

 

赵贞吉当然不会听过卢梭的这套理论

但这套把戏大明朝廷早就玩的炉火纯青

赵贞吉是百姓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吗

他不是

那么多的浙江百姓是不是军国大事中的“国”呢

他们是

明明是他赵贞吉要收生丝

却代表百姓说“也能谅解”

赵贞吉不就正是以“军国”这个抽象“公意”的名义

取代了“浙江百姓”这个实实在在的群体吗

 

所以不得不笑卢梭少智罗素寡闻

这套理论老祖宗都不知道比他们早实践了多少年了

他们还以为是自己的什么新发明呢

 

赵贞吉说因为“军国大事”要“再”苦一苦百姓

乍听之下好像也有道理:

前方打不了仗浙江让倭寇占了

百姓被烧杀抢掠岂不是更苦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伪两难命题

看起来好像只有百姓交生丝或者被倭寇淫掠两个选项

海瑞则一眼看穿了有第三个选项:“查抄赃款”

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百姓不肯吃苦吗

百姓不肯吃的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苦

若大明朝廷真能“与子同袍”

百姓又何曾“岂曰无衣”

 

所以某些动不动大局观的人

他的大局观就好比

在屎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的屎里做选择题的时候

洋洋得意的说我就知道不吃屎

而脑子正常的人会选都不吃

 

(42:50还有—43:23再压)

海瑞选择辞职不是对赵贞吉的绝望

是对整个大明的绝望

自己再甘当打手

充作清流手中直取严党的利刃

也抵不过持剑人本身是个废物

从这句话我们也能看出来

海瑞从头到尾都知道

浙江的局势并不是自己一个小小的知县就搅动起来的

他只是一把剑

 

(43:24你怕-43:55再压)

谭纶这句毫无B数的话我觉得带有两层用意:

第一层是激将法

无论从“朋友”还是“阵营”的角度讲

谭纶都是想挽留海瑞的

所以故意激海瑞

以期他能留下

第二层是自挽尊

海瑞话说得这么难听

谭纶的面子上自然挂不住

用海瑞怕严党来曲解海瑞对自己的失望

其实就是掩饰:才不是我谭子理废物无用

是你海瑞故意找个理由要跑罢了

 

海瑞是真失望谭纶是假强硬

假遇真岂能不显形

谭纶不甘心的找场子

就被海瑞再次抽脸

小说里海瑞不但让谭纶奏请朝廷让自己去分宜做知县

还要求谭纶一起去江西当按察使

到这个地步谭纶还能说什么呢

(我顶罪 第一个就是我 终身不悔)

这时候真想对谭纶说一句

“谭大人,你这时候怎么不说朝廷要不准你立刻辞职呢?”

 

(2:01和朝野-2:32田园)

仅这一段话就诠释了海瑞何以是海瑞

对于清流来讲

治理天下是一种政治抱负

百姓是他们施展才能的工具的一部分

就好比玩即时战略的游戏

你也会为你造的兵死而忧虑

为你的资源不足而苦恼

但你在乎的不是兵本身

是整个大局的输赢

对于清流而言治理好百姓不是目的

是维护江山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

但对于海瑞而言

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是目的本身

所以海瑞的痛苦是不一样的

 

(2:39阿爹-2:49回来)

我们注意这个镜头语言

海瑞在门外的时候还非常的沉重

面对女儿时马上换上了慈父的笑颜

这就是一种烟火气

我在海瑞出场的那集就讲过了

海瑞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越描写他对家庭的情感

越衬出海瑞在天下大义前做出取舍的艰难

 

这种天伦之乐海瑞不喜欢吗

海瑞也一样有普通人七情六欲的一面

也一样想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置身事外

对于海瑞及他的整个家庭而言

此刻归隐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他努力过抗争过

为百姓做到了能做的一切

而今沧浪水浊

正是“田园将芜胡不归”

 

(3:01阿母-3:39责怪人)

这段不太好品

从一方面讲海瑞要求海妻承担一切做饭的家务

像是一种愚孝

但烧火做饭是重活

不让海母做也可以看做是对长辈的体恤

要知道海母不是不干活就在家享福

海瑞不在家的时候

全家的所有家务都归这两位女性操持

海母对家庭过分的掌控正如嘉靖的铁腕统治一样

是一种对人性的禁锢

但海母家庭地位像嘉靖

并不能把海母等同于嘉靖

海母与嘉靖最大的不同在于

嘉靖让整个大明来供养他

海母则自己要辛劳的付出去维系家庭

海母在海家不仅仅是说一不二的“海家皇帝”

也要由于家中男丁海瑞的缺席

承担很多的劳动和对孙女的照料

这是海母不应当被忽略的地方

 

海母甘愿当灶下婢

并对儿媳回护

也看得出来海母对儿媳并非一味苛责

当然海母呵护的不仅仅是儿媳

更多的是海门的香火

 

不论是做家务还是传宗接代

这都是时下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

也是很多家庭的矛盾之所在

但大明毕竟是历史剧

所以总会有时代的印记在内

我们不可能完全以现代的眼光去评这部剧

否则海瑞被老百姓称为海老爷岂不要给他扣个官僚做派的帽子

关于海瑞这样一个家庭里极端礼教的思考

我打算放到最后海妻不幸过世的时候讲

 

(9:13一岁-9:38腐败)

沧浪歌在嘉靖密召胡宗宪的时候就提过了

水清水浊就代指了治世乱世

所谓治世出仕乱世归隐

海母这几句话就侧面描述了海父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也是照应了眼下的时局和海瑞的心境

海瑞正是产生了水清濯缨水浊濯足的想法

才决定要抛弃这时局

做个大明的“五柳先生”

 

从海母的谈吐里

可以体会到她作为一个乡间妇人不寻常的认识学识

都说严父慈母父教母育

在整个海瑞的成长过程中海母由于要同时为父

所以隐去了慈只剩下严

海母对海瑞的劝慰不仅仅停留在一种家长里短式的凡俗

也有一种指引式的宽解

这都不能用一个死板固执的老太婆来概括

我们注意海瑞的表情(10:15-10:26)

能归家自足的海瑞却忍不住的流泪

即便都上了辞呈迈出了避世的一步

海青天却仍旧未能忘情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11:49红枣-12:21不许干)

小说里有个细节场景电视剧没拍

海母蒸了个红枣鸡蛋来给海妻补身子

海妻却趁着海瑞海母两人背对着自己

“慌忙招了下手”让海女过来

把整个鸡蛋像做贼一样悄悄喂给了海女

自己却只吃了里面的红枣

这是一个温馨而心酸的画面

堂堂一个知县之家居然只能找出一个鸡蛋

祖母不能吃

丈夫不能吃

妻子舍不得吃

只有还懵懂的女儿忍不住嘴馋还只能悄悄的吃

 

海妻表示自己虽有身孕但还可以做点活

这也是李时珍的交代

海母直接否了海妻的话

电视剧里说的是从今往后做饭洗衣的重活都不许干

而小说里是说“满月子以前”都不能干

我们想一想

随着海妻的肚子越来越大

而海瑞后来重新忙于衙门的事

越来越多的家务落到了谁身上

 

(12:43-12:57)

“田园将芜胡不归?”

“位卑未敢忘忧国!”

 

(4:37海老爷-5:19背字)

刘和平对“二老爷”的塑造

加之演员马小宁的演绎

委实是过于真实

刘和平是曾经被下放过的

我想他那些年对“二老爷”这样的人见得并不少

 

海瑞不会告诉田有禄真实情况

但海瑞的原话也肯定不是他办案出了差错

海瑞应该是告诉田有禄

自己办案的时候因为有些问题办不下去了

而田有禄结合海瑞的辞官

“大葱明”的猜测海瑞是因为把案子办“呲”了

反正这是一个要辞官的人

人走茶凉了田有禄也就不在意是不是妄议了前上司了

这句“不知走了哪个背字”真是神来之笔

日常生活里这种嘴上叫苦脸上喜形于色的装谦虚大家是不是都见过

《围城》里方鸿渐一行人到了三闾大学

只有李梅亭的中国文学系学生贴公告说要为他举行欢迎会

于是这位假道学的伪君子欢喜的直说:

“讨厌,讨厌!我累得很,今天还想早点睡呢!

这些孩子热心得不懂道理。”

这段话大家脑补一下葛优的语气

因为电视剧《围城》的李梅亭是葛优演的

 

底下的小吏们一听二老爷的话

岂会反应不过来此时的风向

大明朝上到司礼监下到小县衙

哪个不是谁做“堂尊”拥护谁呢

一通马屁拍的二老爷斤两都少了

直要飘起来

 

(5:43自从—6:24人了)

孟子曰:“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粮是朝廷借的

税是官府免的

如今百姓刚刚积攒了一些生丝要去换粮食就要被征收

恒产何在?

朝廷的信誉又何在?

百姓不过求一条生路

还算不上“放辟邪侈”

就要被丢入大牢沦为刁民罪囚

这岂非是典型的“罔民”

很多封建王朝的孝子贤孙们

连孟子几千年前就讲透的道理都不懂

居然只学会了一句“官兵拿你自有拿你的道理”

 

(6:27兄弟-6:54补贴)

这段话面上看只是两个小吏的得意

藏着的却是极为可怕的暗含

所谓“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

在影视剧中

田有禄王牢头赵班头不过是一群小的不能再小的可笑庸官

但对于真正历史上的寻常百姓而言

这些人已经是能在生死簿上签画的阎王了

拿人有补贴面上看类似于公门人工作的绩效奖

这其实就是一种最根本的利益驱动

自古有杀良冒功借百姓的头充军功的事延绵不绝

而抓一个百姓就有一份功劳

这般酷吏们还会在乎那是一条条人命一份份公理吗

在田有禄这些人的罗网下

那是一串串铜板一块块银子

 

王牢头说牢里关了人还需要分班头的补贴吗

这段话背后的寓意不知道大家懂不懂

“潜规则”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听过

这个词的出处已经不可考了

据说这个词最早出自吴思的书《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真正的游戏》

里面列举了无数封建朝代中不上台面的规则

例如一个人下了狱

牢卒把他关在班房里

故意用链子把他锁在尿缸旁边

那根链子一头套在脖子上

一头绕在栅栏上

链子收得很紧

让他无法坐下

这就是一种简单又极为折磨的酷刑

关个半天再跟这些犯人讲价钱

这钱来的多么的简单

 

清代的方苞就记载过一个潜规则

死刑犯和死缓犯在行刑前是一并绑缚的

有一部分处决

剩下的会重新压回大牢

而负责捆绑犯人的行刑者就要提前向他们索贿

倘若不给钱

在捆缚时就先将其筋骨扭断或者捆伤

即便活下来也要养病很久乃至落下终身残疾

方苞曾问过一个老胥

你们不就是图财吗

如果对方实在没有钱

干嘛非要折磨别人

老胥说:这是“立法”

目的是警告旁人和后人

不这样做别人就会心存侥幸

 

所以历史真不能细看

粗略看的时候写满了兴衰的波澜壮阔

而你要是从字缝看的时候

发现满篇都是两个字

 

压榨百姓只是衙门的常规操作

田有禄嘴里最要紧的事是招待好胡部堂的公子

(7:45按常例-8:05银票)

那边是再苦一苦百姓

这边是部堂的公子来旅游要好好接待

那边是强取豪夺百姓最后一点救命的生丝

这边是两百两一顿的饭食草料和四百两的贽敬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无神论是一种自我折磨

相信宗教的人可以留一个死后的盼头

他们的不甘会在那个虚无缥缈的轮回和审判里得到宽慰

而辩证唯物主义既要承认人类意识活动存有意义

不能庸俗化的把人类社会当做一种纯粹的物理化学变化

又要面对一切既定事实没有后续的愤恨

这份意难平就成了对清醒的诅咒

人类在入世的思想里创造了无数成就

可曾经入世的那些化为齑粉的万枯骨我们要怎样去面对

所以庄子会偏激的说出“宁曳尾于涂中,不留骨于堂上”

出世再如何的颓废逃避

至少可以抚慰那些被卷进历史的尘埃

 

我们说回剧里

几天前海瑞还是田有禄这些人的堂尊

田有禄当然要记着海母的七十大寿

借着凑份子的由头去拍拍马屁

我们这里注意细节

田有禄用公款跪舔胡公子

却只敢用自己的钱凑份子孝敬海母

不是因为田有禄廉洁

是他知道海瑞绝不可能收衙门的钱

而如今海瑞马上要辞官了

田有禄当然要换副面皮了

 

(8:36同僚- 8:59添乱)

一贯喜欢留白的刘和平

在小说旁白里都忍不住说

这哪里扯得上添乱子

明明是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德行

还要为自己找个识相的借口

 

海瑞为了不扰民特意戴了个斗笠

我们注意下镜头里的淳安早市

淳安本身是遭了大灾的县

但如今却呈现了繁闹的景象

这说明在海瑞的治理下

百姓很快安定了下来

 

江南百姓视牛如人

轻易不会宰杀牛肉吃

市集也就很难找到卖牛肉的

所以海瑞要问问卖菜的老农

 

(14:00拿好-14:07客气)

这句台词是电视剧原创

经常买菜的观众应该都体会过

任何优秀的作品

它的根源都一定要来自生活

即便是描写超现实的作品

它内核里的人性也一定是现实的

 

(14:17-15:02)

刘和平说由于大明设了提刑司镇抚司

专门琢磨拿人的法门

而上行下效影响到州府县衙

所以大明公人拿人比历朝都狠

唐朝是“有吏夜捉人”

至少那时候还把人当人(原文)

到了大明已改叫“拿了”

这就已经把人当个东西——拿了便是

 

这段内容我看到优酷有个弹幕嘲讽道:

“这就是你们要的大局观”

看影视剧就是一种做梦式的沉浸体验

这是我们精神飞离现实的一种最简单廉价的途径

所以很多影视剧给了我们一种极高的视角

我们可以代入到王侯将相中

可以代入到才子佳人里

可以“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也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绝大部分人不要因为在光影里做了梦

就飘飘然到意识不到自己在那些光影里到底是什么角色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海瑞一切从民出发的思想

就是真正的大局观

老百姓只想要回自己的“生丝”

公门中人却要和他们“打成一片”

明明有朝廷的承诺保障

有些生物却觉得“淳安百姓”被公门催缴生丝

是他们贪心借粮的“免息”所以活该

却不肯想想衙门朝令夕改有一天也会落到他的头上

 

(15:28我又-16:15跪下)

海阎王的手段这两人是见过的

尽管说是“戴罪在家”

这两个“头”还是惧海瑞三分的

寥寥数句的对话

就把这两个狗腿子色厉内荏欺凌弱小的本性体现了出来

海瑞这时候特意发官威

当然是为了治一治这二人

倘若满朝的官威都用在这种时刻

该有多好呢

 

王牢头在海瑞面前又摆出一副忠厚老实的无辜相

一来是真怕了这位黑脸阎王

二来也可见这般污吏的嘴脸

翻脸如翻书说谎似喝水

对着百姓是一张脸

对着上官马上又是一副皮

在《大明王朝》这部剧里

这些人不过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喽啰

在真正的历史上

不论是唐宋元明

还是后来的大清

这些人就是百姓们头顶的天

是随时可以下起瓢泼大雨的乌云

 

(18:31-18:49)

虽然我一直说不要期盼青天

但在大明朝

地方有一个海瑞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百姓的孩子等来了用生丝换来的粮食不至被饿死

意味着百姓的父母等来汤药不至被病死

意味着百姓的妻子可以扯一块布不至于衣不遮体

意味着百姓自己能逃过一次在阴暗发臭大牢中的生不如死

一句青天的真心跪拜

背后藏了多少血泪的哭诉无门

 

(19:56严党-20:28朝廷)

海瑞早在和王用汲谈审案的时候就说过了

(没有郑泌昌的郑泌昌)

今天的事情又岂会出海瑞的意料

海瑞昨日的伤悲

正是因自己的“退却”和百姓将遭受的苦难

但海瑞最终是无法置身事外

他再次扳动了自己命运的道岔

将通往田园牧歌的轨道

重新指向了家破人亡的“不归路”

 

短暂放弃的海瑞终究未能忘情

不能全身而退的他又要怎样去吼出最后一声

我将在下期继续解读

 

喜欢这个视频请点赞投币

我们下期再见


大明王朝解说文案(4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