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和大学生有什么区别?(20分钟极限瞎写版)
(本文从17:20开始写,17:40要出门,所以极限速成,提炼一些立马想到的要点,如有遗漏或错误后续空下来补充。) 一、高考完的暑假,放心大胆地摆! 高考复习极度消耗精力和体力,所以结束高中生活的暑假,不要给自己心理负担,想玩就玩,做那些想做但在中学做不了或不敢做的事情。 这个暑假不学习,不会怎么影响大学生活的。(因为大家其实都不知道大学应该怎么学的,没错吧) 当然啦,如果你特别自律,确实想学点东西的吧,推荐背单词或者随便翻翻高数的书就行。 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四级或者六级的词库背背,保持一个英语学习的感觉。抑或是翻翻高数,提前感受一下大学的难度,如果觉得很难上手,给自己一个提醒,然后开学了以后作为维持自己学习的状态的一个鞭策(bushi) 二、大学生活的最开始,熟悉“通勤”需要 高中是老师来教室,大学是你自己去教室。 因此熟悉地形,熟悉教学楼的名字,熟悉路线,甚至熟悉“去什么地方大概要多久”很重要。 不同学校对于新生安排不一样,以华理为例,新生来了就军训,在军训过程中会穿插“夜游华理”这样的项目,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环境。 如果没有这样的活动的话,自己去摸索吧…… 三、选课规则的理解 高中的课表是固定的,大学里面需要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选择。 几个注意事项: 1.先确认必修是否选上!即使是固定的必修课往往也是要先进行一次选课操作才能加入课表的,不要漏了。 2.选修课请根据培养方案的学分需求酌情选择,修太少毕不了业,修太多比较浪费钱和时间(通识选修往往没啥用) 3.不同学校选课规则不同,先理解明白:重视速度还是重视博弈?抑或是全凭运气(比如抽签踢人)?避免因规则理解错误造成的决策失误。 4.同一课程有多个老师可选时,请咨询学长学姐(或参考某些好心人的选课指南啥的)选择最合适的。关注:平时分给分高低,上课风格,作业量 5.也正因为有第4条的原因,在选完课以后请务必看清楚课表内课程的上课教室,不要傻乎乎跟着室友。 四、作业与考试的匹配性 高中阶段老师非常喜欢拿官方教材配套练习册来说事,说高考绝对是源于课本且高于课本。 也就是,只把课本习题都做对了,可以及格,但挺难高分。 这个情况可以部分沿用到大学课程中,但不是全部,因此一定要搞清楚老师期末出题的体型和范围。 比方说,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华理的话设计了作业册,需要按时提交,题目难易都有,然后也可以在资料库找到往届期末试卷,基本上全部会做就可以往满绩冲刺。 当然不同学校期末设置难度不同,请自行了解。 再比方说,对于专业课程,有些老师作业不会布置太多,放手让你们自己去刷,这个时候作业肯定是不会覆盖全部考点的,要自己找书。 平时不努力的话,就会被迫变成期末速通……然后考试周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