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学中观基础入门浅论(3)“离一多因”
夏岩: 今天想跟你学习一下“离一多因”,好吗? 青松: 好呀。 夏岩: “离一多因”主要讲的是什么呀? 青松: “离一多因”是对万法的本体上面进行观察,如果万法实有本体的话,那么它肯定就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构成的,它的构成方式要么是一个本体,要么是多个本体,而通过观察发现一、多的构成方式都不成立,这个观察推理的过程就是“离一多因”。 夏岩: 噢,那是怎么观察推理的呢? 青松:首先要强调一下,这里讨论的实有体性的含义是说,它是一个独立的、不可分割的自体,这是我们讨论的基础,有实宗就是执著万法的这个实有的自体,而中观宗遮破的也正是这个实有自体的执著。 夏岩: 噢,这样啊。 青松: “多”是由多个“一”组成的,所以我们只要分析一个实体是否成立就可以了,“一”如果不成立的话,“多”也自然不成立。我们都知道,粗大的法不是这样实有体性的,比如房子,它就是由砖块构成的,如果把砖块拿掉,那么房子就不存在了,砖块又是由细小的粉粒构成的,离开了细小的粉粒,则砖块也不存在了,而细小的粉粒还可以再分下去,直到最细小的、不可再分的那么一个东西,它才有可能是实有体性的,我们把这个最细小、不可再分的东西叫作无分微尘。 夏岩: 嗯,是这样的。 青松: 有实宗就建立了这样一种理论,认为一切万法(色法,或说物质)都是由最极微小的无分微尘所构成。现代科学也是这种观点,说物质的最基本单元是一种叫以太的东西。那么这种最基本的无分微尘是否成立实有体性呢? 夏岩: 我觉得这个说法挺有道理的,无分微尘应该成立吧。 青松: 那么我们就来观察一下,既然众多的无分微尘积聚在一起才构成了粗大的色法,那么在无分微尘积聚的过程中,两个微尘之间是接触还是不接触呢? 夏岩: 应该是接触吧。 青松: 如果接触的话,那么又分为两种接触方式,一种是部分接触,一种是全部接触。我们先来看部分接触,如果是部分接触的话,那么无分微尘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接触部分,一是未接触部分,既然可以分为两部分,那么就不是无分微尘了。 所以部分接触不合理。 夏岩: 那就是全部接触。 青松: 如果是全部接触,两个微尘所有部位全部接触,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即两个微尘完全重合了,或说完全融合了,也就是说,两个微尘只占据一个微尘的位置,换句话说,两个微尘接触在一起,体积没有一点点的增大,旁边一个微尘是这样,那么周围其他微尘也是同样情况,与中尘(中间的微尘)完全融合,体积也没有一点点的增大,那么再多的微尘与中尘的接触的结果也会是融入到中尘当中,那么如此一来,须弥山也可以融入到中尘当中了,因为须弥山也只是无量微尘的组成而已。显然,这样的全部接触是无法构成粗大色法的。所以全部接触不合理。 夏岩: 啊,那应该是不接触才对吧,我想起来了,原子的构成好像就是这样子的,许多的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它们之间是不接触的。 青松: 中尘与旁边一个微尘之间有空隙,那么我们设想把一个无分微尘插入到这个空隙当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微尘与两边的微尘接触到了,那么中尘就会出现上面所讲的接触的过失(部分接触或全部接触),如果说这个微尘与两边的微尘没有接触(因为无分微尘足够小、无体积),那么我们再放进去一个微尘会如何呢?如果接触就有过失,如果不接触,那么我们再放一个进去……,我们放N个微尘进去,如果还不接触,我们就放N+1个进去,如果还不接触,就放N+2个进去……,如此这般,如果放无量个微尘进去,要是接触了就有过失,要是还没接触,那么就等于把须弥山都可以放进去了,这样怎么能构成粗大色法呢? 夏岩: 这么看来,无分微尘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了,那么应该是微尘无限可分吧? 青松: 无限可分也不对,如果无限可分的话,那么一个小石块就会含有无量的微尘,而须弥山也是含有无量的微尘,既然同样都是含有无量的微尘,那么一个石块就与须弥山等量了。 夏岩: 这显然不对。 青松: 而且,如果每一个物体都能无限分下去的话,那么就永远也到不了分的尽头,以前有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不合理性,假定起跑时乌龟位于兔子前方 100米,那么兔子就永远也追不上乌龟了。 夏岩: 啊?怎么可能,为什么呀? 青松: 当兔子跑到乌龟最初所在的位置时,乌龟已经往前移动了一小段位置,当兔子再跑到这一小段位置时,乌龟又往前移动了一小段,如此这般,当兔子跑到乌龟原来的位置时,乌龟已经又往前移动的一小段位置,也就是说,兔子始终位于乌龟的后面,虽然这一小段距离越来越小,但如果是无限可分的话,那么乌龟终归领先于兔子一小段,既然兔子连追上乌龟都办不到,那么何谈超过乌龟呢? 夏岩: 这么分析确实也有道理。 青松: 其实“无限可分”只是我们头脑中的想法而已,实际物质不可能支持无限可分,总有一个分割的底限。比如一元钱可以分为10个一角钱,一角钱又可分为10个一分钱,那么我们还可以分为十分之一分钱、百分之一分钱、千分之一分钱。。。。。。,我们头脑想法是无限量的,是可以无限量可分的,但是实际的金钱呢? 最小单位就是分钱,比这再小的单位在哪里?世上有吗?根本不存在。 夏岩: 这么说有道理,但是把我搞糊涂了,刚才不是还说无分微尘不成立吗,现在又说无限可分也不合理,那么到底是有无分微尘还是没有无分微尘呀? 青松: 如有实宗所说的那种实有的无分微尘是不成立的,但是不实有的无分微尘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存在最基本单位,它是最小的,是不可再分的,但这个“不可再分”的含义是再分的话就没有了,就变成了无,变成了空性。现代科学也证实,最小的粒子如果再分就变成了无形的、不可见的能量。换句话说,无分微尘是有的,它是构成粗大法的基础,但它不是实有的,也就是说,它也不是那种实有本体(或说实有本质)的实体。 夏岩: 噢,这真是很玄妙。 青松: 是呀,你看粗大的法可分,分到无分微尘,再一分无分微尘也没有了,也就是说,那些粗大的法看似真实存在,但实际上当下就是空的,当下就是没有的,比如我们穿着的这件衣服,在我们穿着的当下就是没有的。 夏岩: 啊?这个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怎么可能正在穿着的衣服就变成没有了呢? 青松: 噢,我换一个你能理解的说法吧,这件衣服我们看起来是有实质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那么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得知,从大到小,从粗到细,那种实质是找不到的,也就是说,这个实质是没有的,就像看立体电影,那个影像看起来是那么真实,我们会觉得那里真实有一个桌子,但是理智告诉我们,这是电影,这不是真实的,只是看似真实而已,我们在看到那个看似真实的桌子的时候(当下),这个桌子的实质是一点也不存在的,只是一个虚像。 夏岩: 嗯,这样好理解一些。 青松: 前面分析了色法的无分微尘不实有,那么对于心法来说,也可以同样将心念的相续分割成小段,直至分到“无分刹那”,这个无分刹那也是不实有的,破析方法与无分微尘类似。这样分析下来,一切万法,包括色法与心法,真实观察它们的本体的时候,就会发现实质的本体是不存在的,也就是本体是空性的。 夏岩: 噢,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