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朝花夕拾》读后感

2023-03-06 02:19 作者:bili_22245603112  | 我要投稿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题记)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朝花夕拾则是这位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以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叙写了他从农村到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含蓄的揭露和批判了旧社会的封建礼数和封建思想。 无论是阅读哪篇散文,我都不禁叹惋——从《狗•猫•鼠》一文中我看到了自诩为“正义”的军阀和“正人君子”的丑恶嘴脸;从《范爱农》一文中,我看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造就了许多“范爱农”们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惨痛遭遇;从《无常》一文中,我看到了作者刻画的一些人,明明是人,其言行却不如鬼的丑态…… 看完这本散文集的整体感受,有些许的五味杂陈,比如阿长,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情节,我能读出鲁迅对此十明显的厌烦情绪,而描写出阿长善良真诚的一面时,我读出明显的感激与怀念,又或者是先前还与鲁迅因误会发生不快,但如此正直倔强的爱国者最后却死得不明不白的惋惜。不过感情再怎么复杂,我的感受却非常直观——不管是《二十四孝》所批判的愚孝也好,还是《父亲的病》所抨击的庸医,亦或是《藤野先生》所刻画的清国留学生,都十分直观的体现了何为吃人的旧社会,何为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数,鲁迅固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容置疑的是,他对新文化运动做出的贡献,以及在当时他思想的进步性和前沿性 《朝花夕拾》是一部佳作,文集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而在一些文笔的力度把控方面也是入木三分,我虽然读不懂,但思来想去,鲁迅先生所讽刺和批判的,我想大抵是不可以胡乱的随意使用罢。

《朝花夕拾》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