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考研真的比高考还累吗?

2021-02-23 14:48 作者:中大考研论坛  | 我要投稿

同学们好啊,可能很多人都听闻过“考研的苦”:早上六七点起来,除了上课时间基本都在图书馆,伏案到晚上十一二点,基本没有娱乐活动。

这苦吗,听着确实挺苦的。但这夸张吗?也确实有一点夸张了。

那么考研到底累到什么程度呢?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影响因素。

一.专业选择

正所谓考研是选择>方法>努力,战略懒惰必然带来战术疲惫。前期如果没有做好选择和规划,不仅复习累、难上岸,对于自己的发展也少有帮助,也许之后还要很久才能弥补这个错误。

Q1:是否跨考

跨考的原因不外乎专业前景不好、自身兴趣不高等,需要提前思考自己是否具备跨考的能力,比如自学能力、自律性、统筹规划能力等。考研不比高考,不会有人给你准备好了复习路线,在后面天天追着你。

一旦选择跨考,那么难度直线上升。如果本科期间兴趣使然接触得还比较多,那么劣势可能不会太大。但如果接触不多(比如美术、设计、语言、建筑等对基础要求很高的专业),那差距实在有点大,可能备考这一年还需要额外分出时间来让自己升值。


Q2:是否会考数学

可能有些同学认为考试总分都一样,考什么科目都差不多,这可就不对了。不要小看数学,这可是难倒不少人的拦路虎。考研数学本就不简单,而个别同学之前还没把数学学明白过,可能一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啃数学,结果数学还是那样,其他科也落下了。


所以不如一开始就选个不考数学的专业,比如文学、管理学、部分理学等等,当然如果你是要考工学等专业,那数学是绕不开的。但是数学也分数一、数二、数三,它们难度有所差异,数一多一门概率论,从难度上来说加大了,复习起来自然也更累。

Q3:要不要选热门

有的专业看起来大热,大家趋之若鹜,直接拔高了门槛,也就使得需要花费更多努力去复习。然而事实是热门≠就业好,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多专业只是看起来美好,实则只是泡沫罢了。

看似目光要长远,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周期,行业正处于什么阶段,是否符合你的预期等,需要自己看清楚。慎选成熟期的专业,避开衰退期的专业。如果执意选热门的也可以,但这同样意味着报考人数多、竞争更激烈了,最好量力而行。


对应的,如果选冷门专业意味着上岸率极高,但就业又不好。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这也不失为一条好路,所付出的努力也相对较少。所以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合适的。

二.学校选择

Q1:本校or外校

大家常会说,保险一点的话就考本校吧。这话不假,身处本校,你能获取到的资源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往年真题、学长学姐的经验、今年的出题大方向等,甚至有时还会有考前交流会,也能最快联系到导师。对于老师而言,他们也清楚你在本科期间有过哪些经历、学过什么课程,相对来说会更为信任,复试也不会太为难。

考外校虽然更累、不确定性更大,但也意味着机遇。所谓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你接受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么不如去搏一把。

Q2:信息获取

考研也是信息战。如果能早早掌握一些信息,做出极具性价比的选择,是非常值得的。比如某高校新开设的某某学科,由于前期知名度不高,大多数人会先观望,那么报考人数就会少。

而新设学科,由于学校要立住新学科的口碑,必然会在第一年加大资源投入。包括教学和就业扶持方面,每年学校新设学科都会进行公示,大家可以多多关注一下。

有效信息的获取,能让你整个考研阶段都不那么累,因为往往考研不只是复习知识点才会累。


最后说一下娱乐活动这方面,劳逸结合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味学习陷入了精神困境那就得不偿失了。虽然不能玩得过头,却也不是要一直苦兮兮地复习,适当的娱乐能让你学习时更投入。

我考研期间一般是十点之后结束学习,回到宿舍刷一点视频放松一下,而我的室友则是每周五下午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溜达一下或是看部电影,又或者只是躺床上休息一下。最终我们都成功上岸了。

所以量力而行,不要把自己困住了。而且说真的,考研备考对于工作而言也算是小儿科了,当你几年后回看时,可能也觉得是小儿科了~


考研真的比高考还累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