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专栏 | “××有我”
◎刘明奇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新征程。在国家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语言的使用,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国际交流,传播中华文明,流行话语自然会被赋予意识形态上的社会责任。
2022年以来,以“××有我”为标题的文章在报纸中接连不断地出现,例如:
(1)“请党放心 守边有我”(标题,《人民政协报》2022年2月21日)
(2)“创新有我,创造有我,奋斗有我”(标题,《工人日报》2022年4月30日)
(3)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标题,《大庆日报》2022年7月4日)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逢此盛世,由钱雷作曲、唐恬和闫光宇作词、周深演唱的流行红歌《有我》作为诞礼正式推出。歌曲伊始,抛给听众的是两句发人深省的问句:“世界问,你是谁,来自哪,请回答。爱什么,梦什么,去何方,请回答。”而问题的答案就在歌曲的标题《有我》中深深隐含着。
在现代汉语中,“有我”是一个述宾短语,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成分,它的主语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可以是简单形式,也可以是复杂形式。“××有我”所在的语境都用来表达说话者主动承担某种社会责任,属于隐性的承诺类言语行为。例如:
(4)光明有我(标题,《国家电网报》2022年9月16日)
(5)五四精神 传承有我(标题,《颍州晚报》2022年5月9日)
(6)强国复兴有我 凝聚群众力量(标题,《无锡日报》2022年6月30日)
例(4)“光明”是形容词性成分;例(5)“传承”是简单的动词性成分;例(6)“强国复兴”是复杂的动词性成分。“有我”表示在某种向上向好发展的事态中有说话者本人参与,这一动宾结构高频地出现在双音节或四音节词语之后,久而久之,“有我”的结构关系逐渐变得凝固,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凝固的词语形式,而“××有我”则成为一种流行的结构。
“××有我”在话语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正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念感和责任感的有力体现。“我的样子,就是明天的模样”,时代的旗帜,终将掌握在我辈手中,在世界民族之林,绽放熠熠星光。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2期《学习专栏》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