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学科美术考研经验 ——你应当像鸟,飞向你的山
文|赵YC/ 凯程网课学员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美术专业

一、写在前面
1.自身情况介绍
本人爱好美术,但高中时父母对美术高考有偏见,其实这种偏见也有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我自己,认为自己文化课还可以,没必要去集训、走美术高考,于是阴差阳错地参加了普通高考,成为了一个工科女。
我本科毕业于青岛某一本的工业设计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在大三以前的基础性课程,除了设计史论、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属于人文类理论课程以外,学的是一些诸如设计图学、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之类的理工类课程。工业设计在有些高校也算成艺术或者文学类专业,属于一个交叉性学科。
2.自己的未来规划
大二时,自己便通过实习或了解学长学姐们的一些工作状况,意识到设计行业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美好,经常要对电脑久坐,还会有各种甲方催着通宵赶图的状况,再加上自己身体素质一直不是很强,所以很不喜欢这种有些亚健康的工作模式。但是在临近毕业这个交叉路口,就业还是升学,总要选一样。那么既然已经决定不从事设计行业了,如果我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读工业设计或者设计相关专业的话,意义不大,而且性价比不高。于是我陷入了迷茫。
刚开始,我联想到,我是否可以当本专业的大学老师,但我从本科学校的老师了解到,现在对大学当导员和老师的学历要求已经在博士学位以上了。而我并没有读博士的打算。我偶然从一位学长那里了解到,他的一位读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学姐在硕士毕业后,去当了美术老师。学长学姐们也有给我讲了他自己读研期间的一些工作,也是要做一些项目,工作量和工作内容有时和在设计公司是差不多的。
另一方面,我在网上浏览到一些中学的教师招聘要求,现在教师入职比以往更强调专业对口,例如:美术教师,只招收艺术、设计类、师范类专业毕业的艺术学士、硕士,并不是只有相关学科的教师资格证就可以的。而我所在学校的工业设计是偏工科性质的,所以如果我直接当中学教师的话,势必会受到限制,没有竞争力。
这些信息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从事美术教育类工作,但我认为自己还是有必要读硕士研究生的,只是未必要读本专业或者设计相关专业,而可以选择读和美术教育有关的专业,这样在两三年的读研期间所学到的在今后工作中也用得上。
3.自身能力分析
首先,我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因为一直以来没有像美术生一样经过很专业的美术集训,而在考研期间又有很多其他的理论内容需要学习,不会有大量时间去集训素描、色彩、速写这些内容,并且同其他一些多年来一直在学专业绘画的美术生一起竞争美术创作,我会没有优势。所以,我认为我最好不要考需要考美术创作内容的专业,或者说可以选择美术创作比重小的专业。
于是,我在研招网上通过检索美术教育专业,找到一些初试时考美术创作比重小的院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遇到了几个学姐。通过学姐的进一步解说,我了解到了美术教育类专业不只美术教育专业一种,还包括像学科教学(美术)、美术学的教育研究方向等专业,而且初试和复试的内容也不尽完全相同。
4.院校选择
华中、华东、华南地区普遍更重视教育,教师工资相对较高,而南方可能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现状的问题,比北方更重视艺术教育,所以到南方学习美术教育类专业是极好的选择。华中师范又是教育部直属的几所师范院校之一,教育硕士也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并且在全国的认可度都比较高。另外,华中师范的学科教学(美术)的初试和复试的笔试内容中美术创作的比重很小,所以我也不会有劣势。
在综合考虑之后,我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美术)专业。
二、 考研概况
由于第一年跨考时我还在学校读大四,很多课程还未结课,要完成一些课设,还要应付一些其他琐事,所以准备得很不充分,但是好在坚持到了最后,走完了流程,为二战积累了经验。
对我来说,真正的考研其实是从本科毕业以后的7月份开始。
下面总体说一下华中师范学科(教学美术)的初试内容和成绩:政治76分、英语二69分、333教育综合108分、866美术教学论123分,复试内容主要是英语听力、口语和美术教学论笔试和手绘。但是由于疫情原因,今年改为网络复试,取消了英语听力和手绘。
其中,初试的教育综合包含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这四本书;在初试和复试的美术教学论中都会考一道30分的手绘题,诸如一些装饰画、简易的速写等。就我个人而言,初试内容对我来说难度是不小的,因为初试专业课内容和本科所学内容完全无交集。
接下来具体说一下在第二年考研时,我每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三、专业复习
1、333教育综合复习
教育综合这一门,也是我最头疼的一门。第一年学的时候有些吊儿郎当,当时真的就差在这一门上了,才得了83分。
其实教育综合包含了四本书: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但作为跨专业考生,根本不会有那么多时间细心研读这四本厚厚的书。特别是外国教育史这一部分,理科生对国外的一些历史脉络根本一无所知。
这一年,我报了凯程网课套餐。在此,我特别感谢凯程的徐影老师、高歌老师,感谢她们逻辑清晰的讲解,还有凯程配套的的方便记忆的教材,让我这个零基础的跨考生得以耐下心学习。
华中师范大学333近年出题会出现一些反压题现象,甚至经常会出一些比较偏、比较冷门的题目。比如“社学”、“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教育”、“一些国内的教育思潮”等,经常会有一些政治色彩比较浓的题目。所以,在准备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以为这里之前没考过就不会考,或者别的学校也没考过就不去学。一定要全方位地学习。
(1)7-8月
看网课可以开1.5倍速,这样也比较省时间。背第一遍,这一遍主要是理解,梳理知识框架,差不多就是提一个知识,立马就能定位到那个对应的位置。另外,笔记也是要记的。
我在之前上学的时候最讨厌记笔记了,但是333知识太多太杂,记框架笔记有助于自己头脑中知识点架构,形成自己的“记忆宫殿”。至于笔记的形式,适合自己就好,不必太拘泥于形式。我的笔记虽然看着不是很工整,但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是很清晰的。
记笔记时,可以用一些图表形式,对理科生来说再好不过了,方便理解。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有自然学科特点的教育心理学部分。高歌老师学的是物理专业,所以讲的也比较有逻辑、有条理。


中、外教育史要按时间轴、主题、人物的格式,形成框架,越凝练越好。

(2)9-11月初
背第二遍。有时间可以看看真题,跟一跟同时段的网课。但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记知识,其他都是辅助手段而已。可以用喜马拉雅微信小程序,里面有包包学长、凯程教育综合的应试解析、往年真题的音频,可以在吃饭、洗澡、睡前时听。
另外,凯程会按照四个门类,做有关选择题的真题汇总。虽然华师每年不一定会考选择,但是做一遍那些选择题对强化理解知识很有帮助,尤其是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部分。所以,有时间的话可以跟着网课听一遍选择题。
(3)11月初-考研之前
第三遍的学习,同时最好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训练。凯程也会定期组织统一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很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答题格式和方法问题,同时模拟训练也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时间和答题速度的整体把控能力。
说真的,模拟训练对于没有大量文字答题经验的同学来说,特别有帮助。因为我所接触的考试大多数都是一些计算、画图之类的,很少有从头到尾只答文字,答三个小时的科目。可惜的是我模拟训练次数还是不够,所以最后在考场上答题时有手忙加乱,名词解释答得太罗嗦,论述题答得不够细致。
可以在某宝上买到模拟考研专业课的答题卡,自己安排卷面布局。至于字迹问题,的确会影响到给老师的直观感受。其实也不是说要把字写得多好看,写得干净更讨老师喜欢。我字虽不丑,但是不会一笔一划的写字,有些乱、脏,可能这方面也不占优势。
因为我学习一直不是一个走“量”的人,所以第二年考也只背了三遍。有很多人会过七八遍的样子,这个是因人而异吧,其实没必要非要背很多遍显得自己很刻苦,记没记住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这里特别推荐凯程的系列教材,尤其是框架笔记,真的特别清晰,符合记忆规律。(很多都
是网课赠送的)

首先,要买来尹少淳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教材自己大致通读一遍。因为没有哪所考研机构有这个课程,所以只能靠自己。这一门其实并不难,重在理解,出题和答题很灵活,不会像333那样机械。
但学习过程也是要形成自己的框架笔记。笔记内容倒不用很多,整本书的笔记大概只记了十篇,最重要的是自己理解。可以通过查阅往年真题,把握出题重点,但866几乎每年出的题都没有重合的,可以注意一下往年真题的平行知识点。例如,去年有一道听觉媒体的应用策略,今年就出了视觉媒体的应用策略。另外,要扎扎实实地看书,学着写教学设计。
有基础的话,可以在后期再练手绘,在头脑中积累一些纹样、素材,找找手感。最后一道30分的手绘题一定要好好审题。今年的题目是需要用三种表现形式描绘人物,而我只画了一种,估计应该扣了不少分吧。所以这866审题也真的很重要的!
四、政治复习
说起政治基础,我高中时就读于理科班,大家一直都对文科课程不重视,文科除了地理能在八十多分,政治、历史一直是在及格线左右甚至不及格,一是不感兴趣、学不进去,二是当时不够成熟、领悟能力不强,并且尤其讨厌背书、做题这一套。
大学本科时,四个学期的政治课基本都被我翘掉了,去的次数我可能用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结课成绩也是及格水平。所以政治的基础相当薄弱,初试的政治对我来说也是极大考验。可能和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系,我比较擅长理解记忆,不擅长机械记忆。
马原、近代史、毛中特、思修几个部分,我觉得相对来说,马原部分做题有规律可循的,比较有逻辑性,更容易一些。而近代史、毛中特部分可能会需要很多机械记忆,自己总是记混。
学习资料:前期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肖秀荣1000题
中期肖秀荣1000题,(偶尔翻阅核心考案对应1000题中的错题)
后期肖4、肖8、徐8
(1)7月-8月下旬
听徐涛政治强化班,真的很感谢徐涛老师,非常幽默,不然我都不敢相信我怎么听得进去政治课。同时,要做肖1000。每天固定时间学习政治,听一节课做相应的1000题中的内容,自己批改,看解析。
今年我听的徐涛老师的课程,所以用的是配套的教材核心考案,没有买肖秀荣精讲精练,那本第一次考的时候买过,书特别厚,文字特别密,最后却没用。核心考案相对来说很精炼,也比较适合抓重点,在做题之后可以用来查缺补漏供自己翻阅。
(2)8月末-10月底
第二遍肖1000。事实证明肖1000是有必要做第二遍的,并且可以把第一次第二次都错的重点标记一下,留着以后浏览。
(3)10月底-11月
这个时候重做一遍1000题上的错题,或者浏览一下也好。像一些马哲中的逻辑关系很强的问题就不要再犯错了。
(4)11月-考试之前
肖8出来做肖8,肖4出来做肖4。掐着时间做选择题就好,毕竟是50分的分值,千万不能大意。其实徐涛的押题小黄书和肖四大题有重叠部分,挑凝练有逻辑的答案背就好了。最后一周疯狂背肖四大题就好,其实更多的是学习答题的逻辑和思考角度,以及积累一些素材,反正我到最后考试时所有的大题都有话说。
总之,政治最重要的是选择题,最后尽量保证自己选择题在40分以上,我没记错的话,我好像选择题刚好40分。主观题满分50分,你只要主观题拿及格分30分,总分就可以在70分以上了。
五、英语二复习
英语基础水平一般,其实感觉初中毕业以后就没学过英语了,英语水平在一直走下坡路,不过一直有看英剧和美剧的习惯。高考英语135,大学六级险过。但是学姐嘱咐过我,历年来考这个专业的考生普遍是艺术生,英语二成绩都不是很高(没有歧视艺术生的意思),60多很寻常,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专业课上,性价比更高,所以也没有把英语看的特别特别重要。
我把目标定在了70分左右。在初期会每天早晨2倍速看朱伟恋恋有词网课,晚上在做一遍“看英文、猜中文”的反馈,加深印象。
个人是比较擅长英语的写作部分,阅读部分有时候会读不进去。但是考研英语阅读比重很大。所以我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就是做10-20历年阅读真题。大概做了2遍。第一遍时,可以听唐迟网课,最重要的是明白“阅读的本质是逻辑”,而不是凭着感觉去做选择题,要做到选每个选项都是有依据的。另外,在阅读中积累单词才是最有效的,而不是用重复手抄的笨方法去死记硬背。
初试结果出乎意料,我的英语成绩69,是进复试的人当中最低的,其他人英语都是70+。事后,我反思了一下英语没有过70分的原因,选择题好像错了三四个,其实这还好,可能是写作部分分数低了。
主要是因为为了保证准确率,阅读做得太慢,做到写作部分时只剩40分钟的时间,来不及打草稿,很多地方本可以写的更细致,但最终答题卡上写的实际内容没有很理想,卷面也些许潦草。这可以警戒各位考研er在平常做题保证准确率的同时,也要保证速度,在考前一定做好一次到两次的模拟。
每一学科都要好好准备,千万不要大意。别小看这两三分的差距,在初试中,有些人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些细小的差距过不了复试线。
六、 时间管理
我对手机还是比较依赖的,所以学习时需要时间管理APP加持。个人比较推荐番茄todo以及forest,两款可以搭配使用。
番茄todo优点在于它的饼状图可以方便自己把控在各个学科的时间分配,进而做出调整,而且虚拟考研自习室的功能方便研友互相监督。forest主要是可以锁屏,控制使用手机,种树的功能也让自己很有成就感。
首先要有个学习进度的总章程,每个学科在每个时间段都要完成哪些事,可以设置deadline和奖励机制,完成之后奖励自己看电影、逛街之类的。
备考时的具体时间(仅供参考):
7:30——8:30:起床、洗漱、早餐;(后期可以酌情提前起床时间);
8:30——9:00:步行去自习室,选择步行主要是为了顺便运动一下;
9:00——11:00:333教育综合;
11:00——12:30/13:00:午饭、看英剧、午睡;
12:30/13:00——14:00:政治;
14:00——15:30:英语(每天做两篇阅读+一篇完型/新题型)
16:00——17:00:866美术教学论;
17:00——18:00:晚饭、休息;
18:00——20:00:333教育综合;
20:00——21:00:灵活运用
21:00/21:30:回家;
22:00——22:30:简单休息,喝酸奶或者吃水果,泡脚、洗澡。
22:30——23:00:睡前时间灵活运用。我是个不能起早贪黑的人,所以前期和中期一直睡
得比较早,睡眠充足对注意力、记忆力等各个方面学习能力都是有大益处的。但是最后半个月有时可能要在零点时才睡觉,因为好多东西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记忆效果最好。
大致的时间分配就是这样,每个时间段中都会有小间休,时间段之间也会安排休息,喝水、泡茶、扔垃圾、去卫生间、下楼活动之类的,给大脑休息时间。另外,我推荐考研的同学,尤其是往届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一些校外的考研自习室作为自己的备考场所,很安静也很方便。
七、心态调整
总之,别人的经验都是套路,自己的走心才是成功诀窍。
这次跨考可能是我做的一次冒险吧。
但是很清楚的一点是,我没有为了逃避考研而去就业,也没有为了逃避就业而去考研。其实我从小就很讨厌做题、背书这一套,讨厌应试,尤其是面对一些升学考试时会格外地焦虑、情绪化,所以升学考试的成绩也总比平时的成绩差。但是,这次的跨考不一样,它让我看得到我可以在这次考试之后,终于距离自己的理想职业更近一步了,终于有机会做自己更喜欢的、更擅长的事了。
并且很直接地,为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甘愿去做一些自己曾经很抵触的事,比如学政治、学历史,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我很感谢这段日子,虽然漫长,但是值得。
毕竟如果想读社会主义大学,就不是只凭一己之意愿和父母的金钱就能拿到offer的,还需靠努力作为筹码。社会主义大学只能凭“考”,才是最公平的,
所以,希望那些不想从事本专业,又有其他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你当像鸟儿,飞向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