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闭门造车】柴火炉学习笔记

2022-09-17 19:36 作者:鲛坠入渊  | 我要投稿

ps:目前自制小型柴火炉遇到了瓶颈了。分享一些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


1-一定的火焰大小对应一定的氧和一定的可燃气体;一定的氧对应一定的通风量;一定的可燃气体与燃料加热和通风量有关;小火炉总通风量为,维持火焰的燃烧及产生可燃气体的通风量只和。

2-风的整体流动路径受到热场分布的影响。

3-在基础桶状结构中,用风口大小是决定性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的进风口大小,可以保证火种存在,其上限为100%,既烟管结构(超越100%的不再是基础桶状结构)。下限受保温效果,燃料种类影响。

4-使用陶泥(或相似材料)的保温性能(或许不是保温而是基础构架错误)不足以支撑颗粒类硬柴的小火燃烧状态。

5-不同燃料的燃烧基础要求不同,可普通分为:

火种型(类似蚊香),

火绒型(类似干鸟巢),

废柴型(类似于卫生纸,普通燃烧后会留下大量的灰)

软柴型(火柴棍,木质较软的树枝)

硬柴型(木质较硬的木材)

煤炭型(燃烧时间长,但难以点燃)

不同类型的燃料对应不同的燃烧状态,对应不同的炉子,对应不同的功能定位。如果要用炉子强行改变燃料的燃烧状态,需要对炉子的高超设计及特别的材料要求。

6-火焰形态由燃料特点决定,不同燃料对映不同火焰形态,蚊香木炭很难起明火。不同硬度的柴起火状态是不同的。

7-使进风口与用风口分离的设计,即双层结构。可以用进风口调节火焰大小,用风口调节使用效率,增强炉体对不同燃料的适用性。

8-明火与起烟量息息相关。燃料的明火质量,起烟质量,剩余质量,决定了燃料的燃烧特点。明火质量决定明火时间长短,起烟质量大于明火质量,剩余质量大体为冒完烟后剩余纯碳的质量。明火后的烟需要外界帮助才能继续燃烧。

9-二次进风概念。二次进风不单单是多一个进风口这么简单。而是在进风的同时加热冷空气,使其不容易降低烟气的温度,从而降低烟气的最小可然浓度。增加燃料的燃烧效率。

10-基础小火炉,它有二次燃烧的概念。夹层风道有一定烟筒的效果,可以抽上方柴火的烟气和下方的空气混合,在燃烧室内二次燃烧。目前风刀炉原理类似,但因为取消了底部用风口,最终保存火种时间长,相应的,燃烧略差于基础炉。

11-火箭炉本质为一根折弯的烟囱。通常为了增加燃烧效率会沿风路在,燃料前,主火焰后增加小通风口。

12-参考红外炉的想法,在主火焰尾部增加一片除碳燃烧板可能会改善冒烟情况,已验证有效果。

 

13-**稳定的风路构成是小型火炉的关键。风流动的阻力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进风口和烟囱要同时考虑,当同样火力大小时进风出风的阻力相同时,火焰就能趋于稳定。

简单来说,就是在火焰末端加一个多孔陶瓷片,增加烟囱的阻力,控制最大火焰以增加火焰的控制程度。


写在最后:目前主流的两种设计。

 一种是双层圆筒状的柴气炉。一种两次(多次)进风的火箭炉。

一个比较简洁的火炉设计方法是,画两条线形成“T”字型。相交部分就是燃烧区。 贯通线是主风路,非贯通的线为添柴口。

 

【闭门造车】柴火炉学习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