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究】新冠病毒的“元素属性”以及对应的“解法”

我们对病毒认识存在一个巨大的误区:就是以“细胞”生物的视角来观察它!但是病毒的本质是“元素生物”!什么是“元素生物”呢?这类生物,它们不需要大分子有机物,就能生存下来。但是,病毒也是有机生命体,因此它需要“苯环”,这是有机生命体的一个共同标志。在现代的超高倍电镜下也证实了这一点。通过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病毒都包含有:C、H、O、N、P,这五种元素。


病毒会侵犯动物细胞,来复制自己。这样的生物现象给人们一个错觉,那就是:病毒只要离开人体,就无法生存。但事实上,病毒,有自己的生存机制,就算它以后不再感染人体或其它动物细胞了,它也能长期存在于自然界,等待“唤醒”!因此,病毒可能并不依赖于“细胞”!

我们首先要谈到的一个问题是:病毒,为什么会攻击人体(动物)的特定脏腑?病毒的本质是“元素生物”(苯类外壳+遗传中心物质)!而站在病毒的角度:在病毒的世界里,它所寻找的就是能够组建它身体的“元素单体”!它先天的攻击性,来源于它先天结构上的元素残缺!在我们人类看来的肺脏器官,在新冠病毒的眼里,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氧”的宝藏!这也许就是新冠病毒,会被吸引到肺部造成感染的一个因素!用“感染”这个词,可能太抽象了。实际上,就是病毒抢走了人体中的“氧”元素,造成了结构破坏和功能紊乱。

那么,通过这个观点,可以推测:新冠病毒,应该是嗜“氧元素”的病毒!那么,我们在对付这种性质的病毒,是要截断它的“氧”来路?还是有其它的路径呢?其实,病毒的先天攻击性,恰恰是来源于它先天结构上的元素残缺!佛家有言:本(苯)自具足,外无所求!正是因为,病毒缺少这样元素,才会疯狂地去索取!有一位科学家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病毒,就像一个身无分文的强盗,它来到细胞这个豪华别墅,羡慕嫉妒恨,开始疯一样地抢夺。而所谓的病毒感染,它的本质就是病毒夺走了我们身体细胞的“氧元素”!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中医讲的“毒性”的意思,其实是事物的“偏性”!所谓偏性,就是少了一部分,因此就会格外明显地体现出另外一部分的性质。所以,我们要减少病毒的毒性,就是要弥补它的偏性。病毒的偏性越小,它的毒性也就越小。

在此,必须要补充说明的是:新冠病毒需要的元素,不仅仅是“氧元素”,还有“氮元素”。以色列科学家发现:用NO气体,可以99%地“抑制”新冠病毒!但是,真的是“抑制”吗?这引起我的思考关注。我回想起自己之前看到的一则科学报道:在新冠高度流行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NO的空气污染格外严重,例如像武汉,和工业很发达的一些西欧城市。那么,假如NO气体真的可以“抑制”新冠病毒。那么,这些城市的人口感染情况就应该是比较“轻”的才对,这又该作何解释呢?

其实,这涉及到生物的一种自然反射现象,叫做:“飞蛾扑火”现象。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追求一种“本(苯)自具足”的状态,病毒也不例外。所以,使用NO气体,表面上看是“抑制”了病毒复制,实际上,是病毒的苯环外壳主动发生“取代反应”,吸取了NO,但同时削弱了偏性,才丧失了“毒力”,也就失去了“攻击性”,不再索取人体的“氧、氮”元素!同时,这也就能解释所谓的病毒“自限性”了。

如果这么解释太过于抽象,那么在此,我就再举一个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例子:蛇串疮,也就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小时候听家里老人讲:如果不慎得了缠腰火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以在刚开始发病的地方,用毛笔沾些墨水,把发病的部位圈出来,这样子病情就不会很快蔓延。当时觉得这有点迷信,但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侵噬神经的病毒,它发生的部位常常在腰部,而腰部是肝经所过的部位!

那么“病毒”、“单体元气”和“脏腑”,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呢?根据黄杰熙先生的观点,人体五脏对应着自然中最常见的五种气(具体见《气的发挥》一文),即:肺O₂,心H₂,脾N₂,肝(碳气),肾H₂O(水气)。 又根据病毒侵噬“元素单体”的理论,则可以根据元素的规律,将病毒分为:嗜氧病毒、嗜碳病毒、嗜氮病毒、嗜氢病毒。但实际上,还有嗜磷病毒。“磷”是生殖元素,为肾所潜藏,在此先不展开。

正因为肝所藏为“碳气”!所以,在民间当中,用碳来治愈缠腰火丹的案例,非常之多。其中效果比较好的是血余炭,也就是用头发烧成炭。因为,中医认为:肝藏血,而发为血之余。自然而然,用这个部位的碳属性来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是最好的!

这个研究,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点是:带状疱疹病毒,是嗜碳病毒,而我们治疗的手段,不是截断它的碳来源,而是给它提供更多的碳!结合我们现在所做的研究,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病毒之所以会不断地复制,其实,就在于它的结构先天就有残缺!如果我们能弥补它这方面的残缺,或许就能改变它的恶劣之性!

再次回到我们的主题:新冠病毒。其实,大自然每出现一种新事物,都不是偶然,都是大自然在自我调节的结果。有没有一种可能:病毒,就是大自然派来处理“有害气体”的呢?从“善”的一面来看,或许,新冠病毒的出现,就是在带走自然界的污染气体“一氧化氮”。而从“恶”的另一面看,却也入侵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而我们如果要修正病毒、削弱它的毒性,就需要给它提供“NO”。但是,要强调的是:再多往自然界排放“NO”,只会导致更多的“新冠病毒”产生。我们需要在原来的环境中,提取利用!再者,用NO来治疗病人,是冒险的,因为NO毕竟有毒。要研究的是:因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我们要如何把“NO元素”,附加在一个“苯基”上(“苯基+NO基团”),送去给新冠病毒,实现对新冠病毒偏性的削弱?

再者,值得一提的是,病毒对于动物粪臭素中的“吲哚成分”格外敏感。我们也可以尝试去研究,这些成分当中,哪些部分的“NO元素”比例更高!或许会有所突破!再者,因为新冠病毒主要是攻击人体,因此,它对于人类自身“排泄物”中的吲哚成分更敏感,这也是可想而知的。

对抗病毒的方法,要想着去疏通,而不是去堵塞,这样只会变本加厉!方法,不只是有防止它复制、表达,这一种路径!也可以通过弥补病毒结构上先天的缺陷,以此来降低它的毒性!通过改变病毒的化学结构,来影响、改变它的性质!(结构决定性质)

从这一点上看,中医和西医对待病毒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西医,是想尽一切办法,禁止病毒表达。所以才会去做基因测序,研制疫苗,并且通过药物来阻断病毒的复制!但西医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思路本身就是错的!因为病毒的表达是必然的!这次不让他表达,下次他可能会以更强烈的方式把之前累积、积蓄的内容全部一下子表达出来,将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打个可能不是非常恰当的比方:病毒,就像是一个喜欢在上课时无理取闹的学生,经常大呼小叫。而西医的做法,就像是一个蛮横的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让他闭嘴!而中医的做法恰恰相反:中医的做法是循循善诱,理解病毒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引导他正确地、合理地表达出来!西医关注的点,是病毒里面的遗传物质RNA;而中医在乎的,是病毒的外在致病成分:苯环!中医想要卸下病毒的武器装备,而暴露出来的,是病毒脆弱不堪的灵魂RNA。其实RNA并没有那么恐怖,可怕的是外在的苯环!

为什么这次抗疫,中药的疗效都这么好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草药中本身就有非常多的活性苯类物质,当然这些物质是没有毒的。他们进入到人体中,会和病毒上面的“苯”做朋友,悄悄地改变这些有毒成分的化学结构,让他们改邪归正!西医的做法,是想用“堵”的办法来制服病毒。

殊不知,病毒吃软不吃硬。洪水,就是这样子决堤的;病毒,也是因为这样子才不断变异的。学会去引导病毒合理表达,才会让病毒收起自己一身的“毒刺”!而这个,却只有中药的活性“苯类”成分,才能够做到!所以说西方科学研究病毒的基因序列,是无法解决问题、也是没有结果的无用功!

通常人的理解,都会把病毒里面的RNA,跟它外壳上的苯环当做一个整体。但有没有可能,我们都错了呢?其实,RNA和“苯环”,这二者之间只是达成了一个协议?苯环有自己的目的?也想完善自己呢?我的一个研究佛学的老师告诉我:病毒感染,可能是世上的“恶灵”融入苯环结构之后,对人类的报复……像DNA、RNA这些遗传物质,从神学角度来理解,属于“灵”的层面。他认为:病毒是人类世界、或者说是细胞生物界的恶灵。天地间,任何一种生物都想统治世界……而对付病毒,需要用“善”去度化。因为,病毒是不完整的!从佛学的角度来看:一样事物如果最终得到完全满足,就会羽化消逝。所以,或许吲哚类物质,满足成全病毒的条件,消除它的“恶魔”之性。

有的时候,毒与药真的非常的接近:苯类,既是许多病毒解药的成分,却也是病毒所需要的部分!难点在这儿,答案也在这儿:我们是用“苯基”带“药”给病毒的,这个“药”,就是病毒所需要的元素基团。

当我们局限在当下,不能找到答案的时候,不妨跳出“全局”,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待病毒的复制、感染,可能更能把握住这里面的关键所在!
希望,我这些不成系统的粗浅见解,能触发到一些相关科研人员的灵感,进而可以顺利、及时地研制出对付新冠疫情的相关方案,以此来帮助国人、甚至是世界上的更多的人。愿早日渡过疫情劫难,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日后,顺从天意,发展中医,振兴中华!以此为戒,时时自省,警钟长鸣,与自然和平共处,爱护环境,守护安宁!



作者:谢子善(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