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帝国的解体
最近在看《那年那兔那些事》的时候,看到毛熊老大哥离开有些感慨,同时也激起了我对苏联解体的原因的好奇,苏联这样的帝国,没有外来侵扰,也没有内部大革命,就这么陨落了,究竟是为什么?

所我去翻看了一些文献资料,找到了一些结论,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当然我个人是经验知识非常有限,所有的资料分析仅代表个人意见,有不足之处请多多包涵指教。
关于一个帝国的陨落肯定不是一两个因素可以说明清楚的,但是其中的关键的因素却值得讨论,在搜索了相关文献之后,大部分分析的关键因素可以总结为:精英阶层的背叛、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崩坏。这个说法简单一点可以这样解释,以往的革命都是自下而上的反抗,而前苏联却是自上而下的革命,首先出问题的是苏联的高层,高层对信仰的缺失,以及对道路的不自信。
米・伊・科京教授指出:很多人认为“苏联解体的进程实际上从赫鲁晓夫开始”、国际政治学会副主席、俄罗斯政治学会第一副主席威・斯米尔诺夫说到:“正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为以后的大灾难种下了祸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给苏联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此。”

赫鲁晓夫在苏共十二大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以及个人崇拜问题,这造成了苏共党内的分裂,为之后苏共党内信仰崩塌埋下祸根。继赫鲁晓夫过后,戈尔巴乔夫更进一步的实施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削弱、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最后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经济的下降、社会矛盾的尖锐、民族的分裂、国家的解体。
其实我在看文献的时候,怀着巨大的疑问,赫鲁晓夫为什么要造成混乱,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改革,难道他们就是希望帝国解体吗?
用现在的视角去看问题始终会有偏差的,我们回到当时的苏联,看看当时苏联的状况。当时在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在前期能快速集中国家资源,加速苏联的工业化,但苏联的经济在后期出现了许多问题,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计划协调失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降、西方的经济封锁等,同时,随着苏联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苏联民众的需求已近从吃饱穿暖改变到对更多生活的追求,然而此时的苏联并不能提供相应消费品。

苏联经济的停滞让苏联管理层意识到苏联的经济体制亟需改变,而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一些列改革就是基于此的改革。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一种宽松的,分散化的,民主化的计划形式来代替指令性的计划经济模式。这本来是一个好的政策,使得企业和员工更有自主性,但是却造成了混乱,他只发布了改革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对经济进行调节,导致企业效率提高缓慢,消费商品依旧跟不上民众需求,产生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这样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又进一步的采取了迫使苏联解体的重大错误,将苏共和国家管理机构分裂开来,让苏共不再管理国家经济事务,全交由政府机构管理。
俄罗斯著名的外交官列昂尼德・斯摩良科夫认为: 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的言论摧毁了我们国家体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和权力机构的威信。伴随着‘新思维’的鼓噪,把没有先例的‘异端邪说’引入国家的意识形态,动摇了使国家团结起来的社会精神价值观。他忘了在我们的社会中,党和国家是一体的,以改造党为幌子,实际上却摧毁了整个国家。”
从苏共的政治威信被架空的这天开始,苏联解体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写道:“戈尔巴乔夫没有连续性的、不够深思熟虑的经济政策,不但没有实现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反而导致生产下降、国民生活水平降低,以及群众对党的领导人的不满。”
当苏共被架空之后,精英阶层的人终于得以喘息,以往模式下的苏联,贫富差距相较西方世界是非常小的,企业负责人和普通工人的工资相差四倍,最高领导人的工资是产业工人的8倍,而在美国,一个资本家的工资是普通工人的150倍。精英阶级在苏联只有跟苏共走,才能获得一小部分权利和荣誉,而且这些东西并不能继承,这些让精英阶层看到自己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精英阶层有着巨大的差异,毕竟在美国一个有威望的医生就能拥有像苏联高层领导那样的一套房子。随着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一些列改革,将苏共这个巨大的枷锁从他们身上解开,人性趋利的使然让他们悄不做声,等待苏联的解体,而不是挽救。
他们的心里只剩下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是国家和人民。

恶劣的经济状况,上层的意识动摇,西方的自由民主渗透,动荡的社会环境。这样的背景下精英阶层开始背叛体制。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公开的批评政府,瓦西里·谢柳宁攻击苏联扭曲的社会体制源于列宁,一些媒体宣称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正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而这一过程被布尔什维克所阻止,以至于走错了方向。有些人公开宣称,列宁其实是德国的奸细,所谓的十月革命其实是一次十月政变,是布尔什维克的夺权运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种种因素聚集之下,苏联最终走向了解体。 解体后的苏联,度过了极其黑暗的一段时光,而那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因为私有化的改革而丢掉了工作,陷入了贫困。
今天的故事也就讲的这里结束了,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些思考

同时在这里反驳一下当时否定十月革命,抹黑历史人物的说法。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认为当时的俄国社会根本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这也为解体埋下了祸根。这部分人引用马克思的话:“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他们认为当时的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而社会主义的革命的时机还不成熟,并且认为旧俄国应该实行资本主义革命。也有学者对以上引用的方式表示不同意见,认为马克思这段话的实质是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是否增长来判定革命的成熟度。事实上,在十月革命之前,旧俄国就有二月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是这个革命最终失败了,二月革命让资产阶级得以上台执政,但是它却没有能力解决旧俄国迫在眉睫的问题,更是和民众所期望的和平与土地问题上背道而驰,这也二月革命后必须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并且,在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开始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摆脱了落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实事证明当时的十月革命拯救了旧俄国,并非后人站在后的角度所揣测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