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元宇宙的哲学对谈(纲要)

2021-11-14 19:50 作者:苑举正  | 我要投稿

对谈人:复旦大学哲学院徐英瑾教授 与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

 

  元宇宙的概念最近火红,但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还不是非常清楚。

  我的初步理解是,元宇宙应用各式各样的科技,有数位科技、网路科技、晶片技术,区块链,甚至量子电脑,连接而成。它主要的目的是,将虚拟世界的“真实感”,提升到在感觉上与真实世界没有区别的境界。在元宇宙空间中,我们有许多实在世界,而且除了原来这个世界,其他世界可以“量身订制”!

  美国脸书的创办人,札克伯格,在2021年10月28日将脸书的名称改为“元”(Meta)。于是大家都在问,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怎么运作?为什么我们需要元宇宙?元宇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世界?

  元宇宙可能是17世纪从人类发明科学以来,最大的文明改变。但是,这个改变牵涉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生命是为了追求幸福,但是幸福怎么来的呢?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的经验所累积而成的。如果我们的生命从有意识开始,不断的追求快乐,那么这些快乐经验累积的结果,自然就是幸福的定义。

  真是这样吗?如果我的人生都是由快乐的经验组成,那么我是不是因此拥有幸福的人生呢?如果幸福是可以做出如此直接的定义,那么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诺齐克(Robert Nozick),的“经验机器”就会变成取代世界所有人类生命的最佳用具。

  元宇宙就是帮助我们,持续不断,获得快乐经验机器吗? 那么,有没有人愿意参加元宇宙呢?聊聊鱿鱼游戏吧,人为了解决金钱的压力,连生命都可以不顾,元宇宙中所提供的经验不是挺好吗?但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拥有快乐的经验,不惜牺牲生命,这引发伦理上的争议就太大了!

  “不想活了”与“追求幸福”,根本是冲突的! 我看电影《阿凡达》时,感觉虚拟跟真实是分得很清楚的。虚拟的经验只发生在大脑里,而真实的经验,是身体、心理,跟心灵三者所构成的。想要让虚拟跟真实连接在一起,必须有一个介面,这就是在大脑中植入一块芯片。这个芯片使脑波转变成为符号,然后可以数位化我们要的经验。结果是,我们可以选择所需要的(快乐)经验。我们不反对对于某些特殊的人(例如过世的渐冻物理学者霍金),需要脑中植入芯片,但这个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他们的损失,基本上是一种治疗。


  但对于一般人,对于是否在大脑中植入一块芯片,会牵涉两个问题:

  第一、科技要如何达成这个目标?

  第二、大家愿意接受吗?


  科技发展充满一大堆不确定因素。科技的进步与生命的意义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大家对于生命意义的看法,有答案吗?我们活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元宇宙的世界来自于科技的高度发展,可是科技是物,而人是物,也是心。物是外化,心是内涵。我们对于源于受科技的期待,都是由外而内的,但科技的本质是物,是外化。赫胥黎写的《美丽新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赫胥黎写的《美丽新世界》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小说,主要是因为有福特汽车的生产方式改变了,大家对于科技社会到来的期待,也因此用科技完全来解释人的世界所产生的一部非常有名的科幻小说。)

  然而,这种未来看似“理想”的结果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



元宇宙的哲学对谈(纲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