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终究是梦,我也至死不渝”


李商隐的《锦瑟》堪称是古代最难懂的诗之一。
【小序】
在上学的时候,你读完以后觉得很美很伤感,读完之后却不太能懂它在说什么?
其实古文界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如果你不能自圆其说的解读《锦瑟》
那你就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诗词。
今天我们会把他所有的典故和李商隐的生平一起串联起来,我们一起试着解读一下这个千年前留下的谜题。

正文:
“五十弦”出自《史记·封禅书》
太帝派素女弹奏五十弦瑟,因为太过于悲伤。太帝听着泪流不止,所以下令。“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常见的弦乐器,也就是四弦,五弦,七弦,但是锦瑟偏偏需要五十弦。
有些人生下来就比别人更加敏感多情,大家都说放下吧,放下吧!但是有些人就是放不下,所以这一份多出来的情(弦)么一弦一弦追思华年。
锦瑟这个意象,李商隐以前就写,就是写给妻子的悼亡诗:
《房中曲》
李商隐(唐)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当时他们在异地,等到李商隐回家,发现妻子已经病逝。只留下了昔日一起弹奏的锦瑟。锦瑟,其实也是在自喻。
“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讲的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起舞,但是等了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周庄。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到底我变成了蝴蝶?
还是蝴蝶变成了我?
这是原本的典故。
李商隐重新诠释了它的内涵:
晓梦迷蝴蝶
破晓时分的梦,也就是处在梦境与现实的交界处,一切似真似假,美丽梦幻即将破灭,我却依然痴迷不舍。
【背后台词】
我知道这终究是一场梦,是一场空,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入迷。
我知道人生终究会面对生与死别,我也知道这一切都已成空,但我还是忍不住思念。
“望帝杜鹃”出自《华阳国志·蜀志》
商周时期古蜀国的国王望帝,年轻时统治有方,后来禅让隐居西山。相传他晚年深陷悲愤之中,于是去世之后化成了杜鹃鸟哀声啼哭。
李商隐通过这个典故,但是又突破了这个典故。
望帝是在讲一种耿耿于怀,但它是一种“晚景”。李商隐却用“春心”这种富有朝气的词来形成一种反差。他曾经在他的其他词里写道: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心莫争,是因为这结局是相思成灰,所以说他明明知道“春心”的结局,但仍然要“托杜鹃”
纵然知道结局已经注定,但我仍要至死不渝。
从第一句的天生多情追思,第二句的痴迷不休,再到第三句的李商隐又翻出一层意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珠有泪出自《博物志》
海外有鲛人
水居如鱼
其眼成珠
蓝田是指长安附近的蓝天山,因盛产玉而闻名。
所谓玉生烟,是指美玉在阳光下的照耀下,会蒙上一层朦胧的青烟
一个是沧海月明
一个是蓝田日暖
一个明媚的夜晚
一个温暖的白天
都是很美好的景象。
接着,却是美珠有泪,梁玉生烟
有泪终究代表着意难平
生烟终究还是飘渺无依
所以之前的所有追思,最终化为了一种深深的无奈。
情绪是一层又一层的递进,自然而然抛出了最后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事已至此,此时深情追忆还有用吗?答曰:只是当时已惘然
【诠释】
李商隐迎娶王晏媄是完全改变了他的一生命运轨迹的一件事。因为王晏媄的父亲王茂元和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这两个人是水火不容的对立派,相当于李商隐背信弃义另投别门。事实证明,李商隐后半生不受重用,到处奔波谋生。夫妻俩即便情感深厚,但聚少离多。妻子去世的时候他都不在身边,酿成了他一生的遗憾。其实这样的悲剧是他一早就种下的。只是当时惘然啊!当时一定是比此时更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又透露着一股,有所失的怅然。连快乐都小心翼翼,怕它消散,但又知道他注定会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