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我渐渐搞清楚哲学于我而言的定位了,其实就是大脑按摩。

我刚刚看了三个小时的题解,才得出一个结论:
我的动态规划的问题是,我的子问题跟状态定义是无关的,而状态定义应该基于子问题。
整个人脑子还是懵的,但是我去看了点哲学,马上就感觉好多了。
我不会说那些哲学家,思想家背后包含了多么多么高深的思想啊,用一堆晦涩难懂的词汇故意把句子弄的别人听不懂。
用鲁迅来说,鲁迅不是什么神,他就跟我一个朋友一样,所以我看到类似这种:

句子时,只会会心一笑。而我看鲁迅的文章其实也就是找乐子,那种黑色幽默正好跟我的电波吻合,比如“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
以前都是鲁迅批判别人,那我也来批判一下鲁迅:
因为这个人他自己讨厌京剧,就开始扯一些艺术,女装一类让人半懂不懂的东西让自己的这种厌恶合理化,但是这背后毫无逻辑,去了男人扮女人京剧仍然是京剧,仍然是艺术,那你偷换概念把男人扮女人=京剧,不也是该写进《论辩的魂灵》里面的反面教材吗?
但是鲁迅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自己其实也会反思,比如风筝那篇文章,他说他很不幸地知道了玩乐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然后产生了负罪感,还跑去找弟弟说这件事。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因为环境希望把名人塑造成不会犯错的圣人,但是圣人自己都说自己以前做错了,这些人还去这么捧,只能说用心挺歹毒。
我相信如果鲁迅活到现在,了解了“性别认同”的概念,大概率也会接受梅兰芳。
而且鲁迅读的越多,你就越不会觉得这个人是什么圣人,他的文字里面充斥着一种阴阳怪气的感觉,每一句话都像是在讽刺,但同时他又确确实实是一个战士,其实就很矛盾,单看文字的风格,会认为这个人是个乐子人,啥都要讽刺一下,但是你去看内容,就能明白他是一个战士,他的讽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改变什么。
就是说鲁迅用一种比较戏谑的方式,去做一件极度认真的事。
所以每次我过于认真的时候,就会想去看一下鲁迅,然后心情就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