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互为主体性和关系

2020-02-18 19:37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个体心理学认为患者的想法、感受和行为都是基于内在而产生的。而关系取向则认为,由治疗双方共同创造的体验性现实的情境才能够让患者的“心理现实”得到有意义的对待。所以,互为主体性理论被提出来,指出,关系中两个人在意识和无意识的主体性上彼此交互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治疗师想要完全保持客观中立是不可能的,治疗师如果缺乏情绪上的反应,就会和患者产生遥不可及的距离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我们有多少关系,就有多少个自我,多元的自我中,每一个自我对应一套不同的感受、记忆和态度;同时,大部分人也有能力维持一个单一自我的“适应的错觉”。这样的自我是流动而非固定不变的,随着情境变化而改变。当我们在重要关系中经历了不被接纳,就会使得某个“我”被解离、无法发展。关系取向中,每个人都有解离,解离有双重含义:一是防御性地扭曲自己对现实的感觉,把现实中与自己不相容的体验分裂出去,如走神、离开身体或感觉自己不复存在;二是自我的分隔,即多元自我之间缺乏沟通,如一些人成了父母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小时候最不想成为的样子,便是为人父母情境中的自我和作为孩子的自我的矛盾。

来源:《心理治疗中的依恋》(David J. Wallin)巴彤,李斌彬,施以德,杨希洁译


互为主体性和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