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声降噪】【收藏高清音质】王德峰教授详细讲《中国哲学史》全12讲(蚕食制...

6忠怒(仁)之道
论道:孔子:吾道一以贯之。
对仁讨论两个方面:1人本质上是推己及人(爱是有等差),推己及人有正推和反推:做人原则。
正推(忠的原则):以于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自己生命理想,也要帮助别人去实现它,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单个地生活在这世界上,主要生活在世界上一定就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于是我们要实现我们个人的生命理想,一定在他人的关系中来实现。
反推(怒的原则):己欲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别人这样对待,你也不能这样对待别人。
忠怒待人是处世的根本之道,做人原则。
7义利之辨。君子喻(明白事情道理)于义(大义),小人喻于利。
只关注利:小人;只关注义:君子。
君子和小人差别: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利关系到天理;利关系到人情的欲望,当然人情所欲也不是应当加以否定的东西,人都有欲,但是出发点重点放在哪里。
小人的重点就是在利上的,在人情之所欲上;君子看待事情的态度的重点放在天理之所宜上,君子不是不讲利的而是以义来统帅利,而不是以利来遗忘义,这就是差别。
一个企业知道自己如何盈利这很重要,但是还同时知道这个企业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看成社会生活担任着重要角色),并且把为人民服务跟盈利统一起来,这个企业就有长远的生命力。现在把利和义对立起来不是事情真相。
商人与士大夫叫异术而同心(精神境界一样),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
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打交道大概分两类:一类贤,一类不贤才。(自责和自弃,众生之一:大悲悯)
佛家精神:不是责备人,把这个人的是非跟这个人分开,然后自省自己有没有这种过错,这才是问题的要点,要指责不是这个人,指责的是这种行为,自己也要避免这种行为,这种不好的行为是这个人所犯的病,犯了病是这个人迷了,前念迷凡夫,后念悟是佛)
9古者言之不出(不轻易承诺说话),耻躬(亲自)之不逮也(说到做到,说做不到羞耻),言易行难。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墨家学说三个方面:
最根本特征兼爱:基督教博爱。
儒家:仁是爱有差等,推己及人。
兼爱的论证完全功利者。
侠客和武士本来的道义,职业道德提升为一个民族的思想原则,他们是不从事农耕农业小社会血缘关系生活的。
兼爱根据: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把这种职业道德提升学说一种为民族未来提供社会秩序的精神基础,在这目标下提出学说。江湖之义气。
别士:爱有差别的人。
兼士:兼爱的人。
民粹主义主张一个国家的政治是非标准只有一条,这个国家的政治是不是带来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只要符合,这国家政治就是正确的。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就是真理。
墨子用功利主义的思想来论证一个兼爱的社会是唯一绝对正确社会,不能以家族为单位,要以整个天下为单位。兼爱才带来天下更多的利益,如果不兼爱天下带来害处:利害之讨论就是功利主义的思想。
墨子学说最根本的问题兼爱的基础是功利主义,这种普遍道德是来的。
儒家学说境界高明:道德在我们人心中有根据,不是为了利益。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