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宗吾的《厚黑学》批评心学批评得对吗?

2019-12-17 11:31 作者:最有价值华人  | 我要投稿


李宗吾是著名书籍《厚黑学》作者,他说:

有孟子之性善说,就有荀子之性恶说与之对抗。有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有李宗吾的厚黑学与之对抗。王阳明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把良知二字讲得头头是道。李宗吾说:“小孩见着母亲口中糕饼,自然会取来放在自己口中。在母亲怀中食乳食糕饼,见哥哥近前,自然会用手推他打他。

李宗吾说的是纪录王阳明言论的《传习录》里的这段: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 ,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 ,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又曰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

(白话)
阳明先生又说:“‘格物’的‘格’字,就像《孟子》中的‘大人格君心’的‘格’字一样,是革除心中的‘不正’,以保全心的本体的‘正’。只要是意念所在的地方,就要革除心中的‘不正’以保全心的本体的‘正’,这样就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这就是‘穷理’。‘天理’就是‘明德’, 穷理就是‘明明德’。”
阳明先生又说:“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看到父亲自然知道孝顺,看到兄长自然知道敬爱,看到小孩落井自然会产生恻隐之心,这就是良知不用外求的意思。要是良知的发动之处,能做到没有私意的阻碍,就是所谓的‘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的境界。然而在普通的人而言,不能做到没有私意的阻碍,所以必须用‘致知格物’的功夫战胜私意,复全天理。在心中的良知没有任何阻碍,得以自由流行的时候,就是‘致知’,‘致知’就是‘意诚’。[1]

《传习录》也写了王阳明心学最重要的部分是良知是是非之心说和去私欲致良知,私欲之就是对应文中所说的小孩子的行为的,如王阳明说:

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2]

王阳明也有著名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是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3]

王阳明的意思不是说孩子的行为是至善的,不用后天改变的,儒家从孔、孟开始也没有这种教育方法,有的话就整天拿小孩示范出来教大人了,儒家最优秀代表一直是圣人。王阳明是说良知在小孩子那里就有,不是以某个偶像的判断为准,抛弃自己的良知判断。小孩子在王阳明的文字里就出现得很少。

另外这个小孩像家教不好的天生的愉悦+超越性格,而且从母亲口中拿食,不是别的天生性格的小孩也会这样,这个性格有大概率是加了与母亲情趣的表现。

王阳明的意思是,我们见了一星之火,就要把他扑灭,虽然不会有烧房子之事,请问拿什么东西来煮饭呢?换言之,即是把好货之心连根去尽,人就不会吃饭,岂不饿死吗?把好色之心连根去尽,就不会有男女居室之事,人类岂不灭绝吗?[4]

这种是某些佛学的说法,学心学的人据我所知没有过像佛教“出家”之人,王阳明也说入世立功的。去“好”是去会烧房子的火,而不是去煮饭之火,良知就是个是非之心,能分别这两者。

就像法律不给人们在非战争和自卫状态拿刀砍人,但是可以拿刀做饭、防身、砍树开路。不能说法律要消灭刀。

《传习录》也记载王阳明说善恶两端,实乃一物:

问:“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只一物?”
先生曰:“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直因闻先生之说, 则知程子所谓“善固性也,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
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其说皆无可疑。

有人问:“先生曾经说过善和恶只是一个东西,善和恶这两端就像冰和炭一样相反,怎么能说是一个东西呢?”
阳明先生说:“至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只要稍微有些偏倚,就是恶了。并不是说有一个善,另外又有一个恶来与之相对应。所以说善恶只是一个东西。”
我(黄直)因为听了先生这番话,也就理解了程颢所说的“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
阳明先生又说:“善和恶都(来自)天理。被称为‘恶’的本体并不是恶,只是因为相对于本体来说有了过和不及,(所以才产生了恶。)”这些说法都无可怀疑。[1]

所以李宗吾和我批评过的名人傅佩荣[5]一样,没看完整就批评。

来源:

  1. 沙滩孤雁 白话《传习录》1.0版。 ↩ ↩

  2. 《传习录》/上卷。 ↩

  3. 《王畿集》/卷1/天泉证道纪。 ↩

  4. 李宗吾《厚黑丛话》/3。 ↩

  5. 认知圣经《傅佩荣对王阳明心学的不理解之处》,2019年。 ↩



李宗吾的《厚黑学》批评心学批评得对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