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伦巴底篇)

接下来的又是一位前面剧本登场过的人物,神罗皇帝及西西里国王、霍亨施陶芬家的弗雷德里克二世。在前一篇中,神罗皇帝结束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中充满争议的个人秀,回到意大利并与教宗暂时和解。但是只要罗马和神罗还分别由两个人掌控,那么双方间几乎就不可能长久的维持和平。同时另一方面,神罗内部也有着太多野心家。由于弗雷德里克二世在西西里投入了大量精力,难免就会松懈对德意志这边的控制,更何况中间还隔着历来不服王化的北意诸邦。因此在他统治的后半段,弗雷德里克二世基本都在欧洲这边,这也是我们接下来的主要内容。

一、重返欧洲宪法修,千里单骑逆子囚
前一回写道,弗雷德里克二世于1229年匆匆离开耶路撒冷,在布林迪西登陆回到欧洲。威名正盛的神罗皇帝归来后,留守的保皇派立马有了核心领导者,意大利的敌手很快纷纷溃逃,教宗格里高利九世也不得不与之和解。而耶路撒冷这边在前一回也曾提到,本地派的贵族和教会并不服从弗雷德里克二世的统治,神罗皇帝是在一片谩骂中匆匆在阿卡启航的。虽然弗雷德里克二世及其子康拉德在名义上掌有王权,但是他们毕竟远在欧洲无法直接进行统治。而神罗皇帝留下的代理人,也遭到了耶路撒冷王国本地派和教会的强烈抵制,甚至引起了被东方人称作“伦巴底人内战”的长期对抗。其中弗雷德里克二世一方,以帝国元帅、意大利贵族出身的里卡多 菲兰杰里为首。而本地派的领袖在前篇已经提过,是伊贝林男爵约翰,以及后续其他与耶路撒冷王室有所关联的人。不过圣地这边并不是本篇的重点,接下来还是把目光专注于与神罗皇帝直接相关的欧洲这边。
与教宗休战后,弗雷德里克二世便将精力放在了内政上。从1230年秋天开始,神罗皇帝在南意大利组织幕僚为自己编纂法典。弗雷德里克二世很早之前就有这个想法了,当年他从北方返回西西里时,就从博洛尼亚带来了法学家埃皮法尼奥,并出资修建了那不勒斯大学。除了法学方面的专家,神罗皇帝手下的大主教及贵族亲信也都参与了法典的制订工作。但是绝非所有人都愿意看到新法的制定,例如教宗格里高利九世就在同年圣诞节分别致信弗雷德里克二世及卡普阿大主教贾科莫 阿尔菲塔诺,表达了对此项工作的反对与谴责。但是神罗皇帝显然不会让教宗干扰自己的计划,到了1231年5月,弗雷德里克二世将自己的立法委员会全部集中到梅尔菲城堡,花了4个月的时间专心闭关,终于在9月完成了《梅尔菲宪章》(The Constitutions of Melfi, or Liber Augustalis)。这部新法可以说是1220年《卡普阿宪章》(Assizes of Capua)的升级版,由拉丁文写成并同时翻译成了希腊语,一共有三册253个条目,分别为公众法107条、诉讼法52条及封建法94条。具体条目不再细说,总的来看该法案极大的提高了弗雷德里克二世在西西里的王权,并对王国内经济、政治、军事、司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是弗雷德里克二世颁布的新法,最多也就在西西里王国的范围内能够施行。而在德意志和北意大利,神罗皇帝的王权几乎没有任何加强,甚至还在不断削弱。前面提到过,弗雷德里克二世自1220年于罗马加冕后,完全没有再去过德意志,只在十字军前威压过一次北意诸邦。因此阿尔卑斯山以北,一直是由他的长子小海因里希留守并进行管理。等小海因里希成年自立后,起初他确实也在为自己的父亲尽心尽力,四处征讨那些更亲近教宗、反对皇权的大领主。但是一方面由于小国王的政策过于偏向城镇,另一方面他在德意志南部得罪的人又实在太多,结果小海因里希被迫于1231年在沃姆斯会议上对诸多贵族做出妥协(Statutum in favorem principum)。贵族们还向弗雷德里克二世上诉,抱怨小海因里希作为国王的种种政策和行径。为了安抚德意志的领主们,神罗皇帝几次召集自己的长子和诸侯到南方问询,但是小海因里希因种种原因一拖再拖。于是弗雷德里克二世只能不断北上,才于1232年复活节在阿奎莱亚同各方进行会面。在这次会议上,神罗皇帝严厉地批评了自己的长子,要求他严格按照规定的律法进行统治、不要过分给予城镇特权、并保证对皇权的忠诚。而对贵族们的要求,弗雷德里克二世经过讨价还价,还是部分承认了小海因里希对贵族们妥协的条款。尽管神罗皇帝看起来似乎是在教育自己的儿子为王之道并为其擦屁股,然而这却更加激起了年轻气盛、且又倍感委屈的小国王的逆反之心。虽然表面上他接受了自己父亲的批评,但是等到小海因里希回到德意志,他很快又一如此前开始支持诸城镇,并对反对自己的贵族进行报复。

回到弗雷德里克二世这边,尽管自己长子把德意志搅得一团乱,然而他暂时还是没有翻越阿尔卑斯山前往北方。除了西西里施行新法带来的种种问题,还有另一件事拖住了神罗皇帝的脚步,那便是历来不尊王权的北意诸邦,这也是他此次来到了北意大利的另一个目的。为了更方便的打击伦巴底联盟,弗雷德里克二世还想拉上格里高利九世,便以清洁派异端之名指控北意诸邦,要求教宗绝罚他们。此时格里高利九世刚颁布宗教审判所的法令不久,他一直要求弗雷德里克二世在帝国内设立审判所。但是神罗皇帝并不愿意在宗教事务上过多的受到教宗的牵掣,只愿意在对自己有利的地方上进行利用。而且必须要说的是,因为宗教审判对“异端”的广泛指控,德意志、意大利的很多贵族、市民,与教会之间的关系都很紧张。例如在德意志,格里高利九世授权马尔堡的康拉德在图林根等地搜捕异端,造成了从贵族到平民间广泛的恐慌。康拉德指控对象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就连塞恩伯爵海因里希二世也没能幸免。而且即使在伯爵被宣判无罪后,康拉德仍然不依不饶。由于得罪的人实在太多,康拉德在从美因茨返回马尔堡的途中遭到几名不知名骑士的袭击,最终和助手一并身亡。这样的冲突并非孤例,甚至罗马城内的市民,也再次掀起了反对教宗的大潮。弗雷德里克二世试图说服格里高利九世,是从南法逃至北意的清洁派残党,在背后推动了罗马市民的暴动。于是教宗很快发布了绝罚北意诸邦的金玺诏书,即使伦巴底同盟一向是其对抗神罗皇帝的坚定盟友。
虽然在对付伦巴底同盟一事上,弗雷德里克二世得到了教宗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但是一个人的背叛,极大的影响了神罗皇帝的全盘计划。这个人就是弗雷德里克二世的长子,在德意志行使王权的海因里希。历来与城市阶层亲善的小国王,竟然公开与伦巴底结盟,打算以同盟统帅的角色与父亲对抗。神罗皇帝对此十分震惊,他意识到自己必须亲自返回德意志,将王权重新抓回到手里了。于是弗雷德里克二世立刻开始采取行动,他首先通过教宗绝罚了自己的长子,削弱小国王统治的合法性。然后神罗皇帝又把西西里的议会召集到北方,匆匆布置好了自己离开后的各项工作。
完成这些安排后,弗雷德里克二世便于1235年5月启程返回德意志。这次神罗皇帝北上,也像他加冕前那次一样“千里单骑”,几乎没有带什么军马。显然弗雷德里克二世有着充分的自信,只要他出现在德意志,小海因里希的支持者就会土崩瓦解。小国王显然也对自己父亲颇为忌惮,他让伦巴底同盟的军马扼守阿尔卑斯山的各处隘口,企图阻止弗雷德里克二世返回德意志。但是神罗皇帝还是从伦巴底同盟实力最弱的东南线顺利北上,到达了巴伐利亚的雷根斯堡。
来到阿尔卑斯山以北后,弗雷德里克二世立即召集了德意志的领主、主教、和施瓦本的家臣们。神罗皇帝首先向诸侯们明确了一点,他的权利地位仍然要比自己行使王权的海因里希高。而且弗雷德里克二世还向来会者透露,他打算用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和自己儿子间的矛盾,而不是诉诸武力。很快海因里希便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虽然手中仍掌有王冠,但是身边的支持者们正在离他而去。因此小国王不得不给自己父亲写信,随后又到温普芬负荆请罪,以期弗雷德里克二世能够原谅自己。但是神罗皇帝已经不打算再给这个不听话的儿子机会,同年的7月在沃姆斯会议上,弗雷德里克二世公开宣布废黜海因里希的王权。小国王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判决,但是已经没人会在乎他怎么想。因此神罗皇帝只得将自己这个桀骜不驯的儿子关进地牢,并切断了他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二、内外施德平诸事,先礼后兵意难休
解决和自己儿子间的矛盾,并不是弗雷德里克二世此次来到德意志的唯一目的。例如举办自己的第三次婚礼,就包括在神罗皇帝此次的行程之中。至于弗雷德里克二世的新娘,则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妹妹、21岁的伊莎贝拉。英格兰王室与德意志贵族间的联姻十分常见,对于英格兰来说,这是牵制法王的重要手段。例如此前约翰与奥托四世夹攻腓力二世,就是基于这样的战略思维,只不过法王在布汶的神勇发挥最终破解了危局。
此次霍亨施陶芬家的弗雷德里克二世,也在韦尔夫家之后同英格兰结为姻亲。对于神罗皇帝来说,当初他登基时曾得到过腓力二世的支持,与法兰西之间也算不上什么世仇。但是英王无论如何都算是西欧的一大势力,与之联姻总是有利的。因此5个月前两家已经就联姻一事进行了沟通,此时伊莎贝拉也已经到了沃姆斯。于是在废黜小海因里希之后,弗雷德里克二世在7月中下旬便接着举行了自己的婚礼,同时为新皇后举行了加冕礼。婚后伊莎贝拉很快有喜,但她的这段政治婚姻难称幸福。像她的前辈、耶路撒冷的伊莎贝拉二世一样,这位来自英格兰的伊莎贝拉公主也近乎是被软禁在深宫之中,很少在官方事务中公开露面。虽然神罗皇帝经常前来,但是很难说他究竟是来看望皇后的,还是来幽会情妇的。
除了废子和结亲之外,弗雷德里克二世此行还有还有一件重要的工作,那便是安抚德意志的诸多贵族。这其中既包括被小海因里希搅乱的施瓦本和巴伐利亚领主,也包括来自北方的一些宿敌对手,比如“狮子”海因里希的孙子小奥托。神罗皇帝和这位韦尔夫家的当代家主达成协议,新设立一个布伦瑞克-吕讷堡公爵领授予小奥拓。不过这个新头衔当然不是免费的,小奥拓需要花费韦尔夫家几代积累的财力才能换得此头衔。但是至少这样一来,小奥拓正式重新成为了德意志的合法领主,在能够在德意志北部重建家族往日的荣耀。同时这次和解,也标志着霍亨施陶芬与韦尔夫家的争执暂告一段落。

安抚贵族之后,弗雷德里克二世并没有立刻返回意大利,而是留在德意志处理犹太人的问题。由于异端审判中一场对犹太人谋害基督教儿童进行宗教仪式的指控,此时在德意志基督徒和犹太人间的矛盾到达了一个巅峰。神罗皇帝为了平息争端,便成立了由教会和世俗贵族共同组成的法庭来裁判此案。但是由于法庭的成员间互相争执,根本无法达成统一的判决。于是弗雷德里克二世只得向欧洲其他基督教的国王们写信,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帮助。提供实际帮助的,正是神罗皇帝刚刚通过联姻结成的盟友英格兰。英王亨利三世派来了两名已经改信基督,但十分熟悉希伯来宗教文献的犹太人前来协助审判。他们很快向弗雷德里克二世的法庭证明,犹太人的律法反对任何形式的活人祭祀,因此此前对犹太人的普遍攻击基本是诬告。于是在1236年7月,神罗皇帝做出了最终判罚,谴责此前对犹太人的“血祭诽谤”,并宣称重复的诬告均为非法行为。不过弗雷德里克二世的行为,其实也称不上什么公正之举。因为他很快就利用此次判决,加深了对德意志犹太人的控制,并向其收取更广泛的赋税。而且虽然神罗皇帝对异教徒历来宽容,但他也在资助基督教会上投入了极大精力,总的来说更多的是有意无意的趋利行为。
到了此时,弗雷德里克二世已经在德意志呆了差不多1年的时间。很快他开始准备重返意大利,继续此前平定伦巴底的计划。为了让自己的这个计划顺利执行,神罗皇帝首先展开外交攻势,遣使向盟友国王和教会说明打算。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支持他的计划,罗马教宗就不希望弗雷德里克二世与伦巴底开战。虽然此前格里高利九世同意就异端问题绝罚伦巴底,但他心底并不愿意见到一个能够顺利联系阿尔卑斯南北的神罗皇帝。只要伦巴底联盟和弗雷德里克二世不和,罗马教宗自身反而会更安全。因此神罗皇帝在不打算和格里高利九世翻脸的情况下,表示愿意接受教宗的调解,从前一年开始便几次召集伦巴底联盟的代表前来会面,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是城邦的代表从来不曾前来出席议会,格里高利九世对促成谈判也并不是很热心。教宗更希望弗雷德里克二世去平定耶路撒冷王国的内乱,并在和约结束后抵御撒拉逊人的威胁。然而神罗皇帝坚持先要解决自己背后伦巴底的威胁,然后再考虑二次出兵圣地。
既然谈判无望,弗雷德里克二世便展开了下一步的行动,要求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诸侯提供军马来镇压伦巴底联盟。但是这个要求引起了许多大贵族的不满,他们并不愿意参与神罗皇帝与北意诸邦间的战争。例如废太子海因里希的小舅子、奥地利公爵、巴本堡的弗雷德里克,他本就不是皇帝的支持者,始终拒绝出席神罗皇帝召集的动员会议。奥地利公爵不合作的态度招来了皇帝本人的不满,于是弗雷德里克二世便授意波希米亚和巴伐利亚的军马讨伐奥地利。对德意志的领主来说,奥地利的战事显然更加有利可图,他们也不愿意去北意大利白打工。但是这样一来,相当于德意志东半几乎都忙于内战,难以再为山南的战事提供军马。不过神罗皇帝还是集结到了近千名骑士和数千步兵,并于1236年8月重返阿尔卑斯山以南。

回到北意之后,弗雷德里克二世并没有立即放弃外交手段。他派出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和法学家皮埃罗 德拉 维尼纳等人为使,前去寻求教宗的支持,要求伦巴底联盟完全臣服于帝国。但是格里高利九世并不打算支持神罗皇帝,他还派出高级教士前往北意,而这些人被皇帝派视作罗马教廷与诸邦间的联系人。
不过另外一边,弗雷德里克二世恐怕也没指望外交攻势能够成功,派出使团的同时他也一直在继续进军。神罗皇帝身边的军马虽然不多,但千名骑士已足以使维罗纳望风而降。短暂的停留后,弗雷德里克二世经曼托瓦前往历来忠于自己的克雷莫纳,与部分来自意大利的军马会合。到了同年10月,神罗皇帝又转向东进,利用其内部纷争攻破并洗劫了维琴察,以此对不服从自己的伦巴底联盟进行震慑。此举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很快北意东部的城邦纷纷遣使来降,表示愿意接受皇帝的统治。

安排好维琴察的事务后,弗雷德里克二世并没有继续在北意扩大战果。一方面这是因为神罗皇帝希望剩下那一半的伦巴底联盟成员也能倒戈来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手下的那点兵马其实并不足以和米兰等邦正面交战。不过剩下的伦巴底联盟西部成员,基本就都是坚定的反皇派了。因此神罗皇帝只能徐缓图之,暂时将目光移向他处。
三、废长立幼定王储,调虎离山得胜游
虽然此时已是初冬季节的11月底,但是他还是北上翻越阿尔卑斯山,又回到了德意志这边。神罗皇帝此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将自己的次子康拉德扶上王储的位置,已防止教宗插手德意志并稳定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局势。而要达成这个目的,他首先要解决仍在负隅顽抗的奥地利公爵弗雷德里克。在波希米亚和巴伐利亚的围攻下,奥地利领下富庶的城镇维也纳,已经率先向皇帝派投降,并于1237年初被授予“帝国自由市”的地位。而奥地利公爵本人,则被围困在维也纳 纽施塔特(Wiener Neustadt,意为维也纳新城)进退不得。
不过弗雷德里克二世并没有与这位不尊王命的公爵缠斗,而是直接进了维也纳老城。在这里神罗皇帝大会群臣,说服其他重要诸侯将年仅9岁的康拉德选举为新王,以代替被废黜的长子海因里希。其实当年海因里希被确立为国王时,正好也是9岁。因此康拉德在此年龄被确立为国王,也并不算太早,只不过他确实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此事也并非只是确立继承人这么简单,同样也涉及到皇帝和教宗间的斗争。在说服诸侯的过程中,弗雷德里克二世再次向大贵族们强调,选举新王的权利应当在德意志诸侯的手中,而不是由身居罗马的教宗决定。从中可以看出,神罗皇帝的主张是建立在世俗的传统习惯上;而罗马教宗的理论依据,则是其提出的“帝国转移理论”。虽然双方各自提出道理,但其根本还是在于对权利和地位高低的争夺。不过回到德意志这边的选举上,弗雷德里克二世当然也并不是要真的开放选举,他同时还要求诸侯们承认其霍亨施陶芬家对神罗帝位享有世袭权。
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后,弗雷德里克二世将小康拉德交托给美因茨大主教,随后再次将目光转向伦巴底。神罗皇帝首先打出的还是谈判牌,他希望此前对维琴察的攻击能够起到震慑作用。此次谈判仍然是三方会谈,除了皇帝派和伦巴底联盟,教宗仍然作为中间势力介入进行调停。而且为表示自身的公正和诚意,格里高利九世还撤回了此前明显偏向伦巴底的枢机主教,改派两名中立派主教前往北方。对于教宗来说,此时他最关心的还是耶路撒冷。此前弗雷德里克二世与埃及苏丹阿尔 卡米尔的10年停战协议即将到期,而耶路撒冷王国由于内部的权利斗争一片混乱,根本无力抵抗外敌。因此格里高利九世急切的希望神罗皇帝再次前往东方,以防圣城得而复失。历任教宗希望皇帝东征时,总会向其做出一定的妥协,这也是格里高利九世介入调停的最大理由。不过在1237年春天的谈判上,伦巴底联盟剩下的成员为保自治权,铁了心拒绝投降。而弗雷德里克二世的代表,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和法学家皮埃罗 德拉 **************将平定伦巴底作为出兵圣地的先决条件。由于两方皆不肯退让,谈判自然不欢而散。
谈判失败后,赫尔曼和皮埃罗很快翻越阿尔卑斯山,将此消息带给了弗雷德里克二世。既然外交尝试再次失败,那么就只有通过战争解决争端。于是神罗皇帝开始召集军马,而且他此次比年前攻破维琴察时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首先德意志的领主们在1230年后,大都从神罗皇帝处获得了或多或少的利益,因此他们大多支持弗雷德里克二世武力解决伦巴底。而且这些大贵族也对城邦的反复感到不耐烦,更不屑于联盟的守备力量。领主们提供了2倍于前次的军马,于1237年8月随神罗皇帝走东线穿越阿尔卑斯山来到维罗纳。在北意大利这边,弗雷德里克二世集结了更多的军马。他的主力还要数来自西西里的部队,包括撒拉逊弓手在内有近万人的大军从南方赶来。除此之外,维罗纳、克雷莫纳、维琴察、特雷维索等城邦,总共也为神罗皇帝提供了近千人的士兵。各方军马加在一起,弗雷德里克二世集结到了1W2-1W5的部队,远超他上次攻破维琴察时的规模。
到了1237年9月中旬,弗雷德里克二世的大军向曼托瓦进军,打算确保维罗纳和克雷莫纳间的联系。面对神罗皇帝的大军,曼托瓦为免遭洗劫只得望风而降。同时帕尔马由于同西北其他城邦的联系被切断,也遣使表示臣服。此时伦巴底联盟其实也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他们集结了2000骑士及6000步兵,由米兰首席执政官(podestà)皮耶特罗 迪耶波罗领军前来支援。但是他们没能及时赶到曼托瓦,只好在布雷西亚布置防线。随后弗雷德里克二世向西进军,做出了要在克雷莫纳过冬的假象。教宗格里高利九世再次派人游说神罗皇帝,希望他以耶路撒冷为重。然而弗雷德里克二世不为所动,到了11月他又转向继续率军北上。在其兵锋之下贝加莫城也不敢抵抗,打算遣使向神罗皇帝投降。但是布雷西亚的伦巴底联盟军决心抗争到底,赶到马内尔比奥占住有利地形以逸待劳。
很快弗雷德里克二世的大军也到达马内尔比奥,与联盟的营地在奥格里奥河隔河对峙。这片战场对神罗皇帝的军马来说十分不利,他们地势较低只能仰攻。而且此时已是初冬,小河水位不高两岸都是泥泞的沼泽。这样的战场条件完全不适合骑士的冲锋,因此弗雷德里克二世只能暂缓进攻。双方的对峙延续了半个月,客场作战的神罗皇帝很快粮草告急,再也拖不下去了。弗雷德里克二世并不打算来年再战,他希望尽快结束战斗以免给伦巴底联盟喘息的机会。于是神罗皇帝一面佯装要撤回克雷莫纳过冬,一面于11月24日悄悄派人绕远渡过奥格里奥河,并前往桑奇诺准备袭击。眼见对方拔营撤兵,伦巴底联盟的统帅们信以为真,认为冬天结束前不会再有战事,便也开始向与克雷莫纳相反的方向撤军。
眼见伦巴底联军中计,弗雷德里克二世没有立刻发起进攻,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战场,遂先派出斥候以追踪敌军的位置。到了11月27日,一支来自贝加莫的小部队点起狼烟,向神罗皇帝通报了联盟军的位置。此时双方间相距有18km,弗雷德里克二世急令轻骑先行,大军也随之赶向战场。虽然轻骑的目标只是避免失去对方的踪迹,但是他们直接投入了战斗,并击垮了人数占优的伦巴底骑兵队。联盟军这边显然没想到会遭到袭击,仓惶间根本无法组织防线,只得向科尔滕诺瓦撤退。等神罗皇帝的主力部队赶到时,战场上四散着失去骑士的伦巴底战马,阻碍了帝国军的追击线路。联盟军借此艰难逃入了科尔滕诺瓦的小镇,但很快又被包围。
随后弗雷德里克二世的军马发起了猛攻,撒拉逊弓手不断将弓矢射向伦巴底联盟军,条顿骑士也在箭雨的掩护下轮番发起冲锋。但是来自米兰和亚历山大里亚的重步兵坚守在他们的军旗战车(Carroccio)周围,拼死撑到了晚上。天黑入夜后,双方间的战斗只得暂歇。为了保持军马能够随时投入战斗,神罗皇帝下令军不解甲、马不卸鞍,和衣而眠只待黎明时发起总攻。而伦巴底联军这边已经无力再战,米兰首席执政官皮耶特罗 迪耶波罗决定放弃军旗战车和其他旗帜,向米兰及贝加莫的方向突围。但他们还是没能突破帝国军的包围,弗雷德里克二世的军马迅速做出应对,并在28号黎明击溃了已经无心再战的伦巴底联军。此战神罗皇帝斩获极大,他不仅缴获了米兰标志性的精神寄托“军旗战车”,还抓获了4千余名俘虏,其中也包括敌军的统帅、米兰首席执政官皮耶特罗。而伦巴底联盟则遭到了彻底的失败,集结的军马几乎全军覆没。这一次军旗战车没能像莱尼亚诺之战时那样,激励并护佑他们战胜强敌。
在科尔滕诺瓦取得关键性的胜利后,弗雷德里克二世凯旋返回克雷莫纳,享受着城镇居民的热烈欢呼。在神罗皇帝的身后,还跟着他从伦巴底联盟手中缴获的战利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要数米兰的军旗战车了。弗雷德里克二世弄了一头大象拉着战车,上面还用铁链拴着俘虏的米兰首席执政官皮耶特罗。凯旋游行之后,神罗皇帝又将军旗战车送到罗马公开展示,以皇帝之尊耀武扬威。罗马的市民公社乐于接受这项礼物,但教宗格里高利九世的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显然他不愿见到弗雷德里克二世的强盛,更担心其与罗马公社联手共同反对教会。另外皮耶特罗的下场也是比较惨,游行中受到羞辱还不够,他随后被送到阿普利亚囚禁起来,最终以叛国罪在那不勒斯被处死。
四、功亏一篑尝败绩,日月争辉再添忧
于克雷莫纳短暂的休整后,弗雷德里克二世继续在北意巡视,而伦巴底联盟则面临崩溃。科尔滕诺瓦的惨败后,即使是富庶的米兰,也难以承受如此之大的损失。出于对神罗皇帝的畏惧,城邦们纷纷向弗雷德里克二世投降,北意的大贵族也重申了自己的臣服与忠诚。甚至就连米兰也再绷不住,遣使向神罗皇帝表示愿意谈判。该城的代表表示米兰愿意向弗雷德里克二世臣服,并且将解散伦巴底同盟。同时如果神罗皇帝之后再次率领十字军出征圣地,米兰将提供1W名士兵,及数额不菲的军费。但是米兰的投降是有条件的,他们要求保留自治及司法权,这是弗雷德里克二世所不能接受的。按照神罗皇帝对其他城邦的处置安排,他至少会指派忠于自己的官员担任首席执政官,并对叛乱之人处以巨额罚款。米兰的上层显然不愿接受这两点,这些都是动及其根本利益的内容。而且他们中很多人并没有忘记70年前,“红胡子”弗雷德里克一世攻破米兰时的烧城之仇。再加上克雷莫纳等其他一些皇帝派城邦的煽风点火,这次谈判最终没能成功。
外交上的尝试失败后,弗雷德里克二世还是要通过军事来解决伦巴底的问题。但是前次胜利后,他在冬歇期间已经解散了军马,因此还要再花时间重新集结部队。1238年6月,神罗皇帝的大军重新在伦巴底集结。其中不仅包括来自西西里和德意志的军马,甚至还有英格兰等地前来的援军。作为和米兰有竞争关系的克雷莫纳,则为此次战事提供了大量资金。不过弗雷德里克二世仍不打算直接进攻米兰,而是继续敲山震虎,打算攻打防御工事更加脆弱的布雷西亚。为此神罗皇帝下令准备了大量的攻城器械,能用的手段几乎都用上了。但是由于一位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工程师意外被俘,战事还是陷入了僵局。为了收买这位工程师,布雷西亚给他送房子送女人,成功将其拉拢到了伦巴底联盟这边。这位工程师帮助守城方制作了长射程的弩炮,摧毁了大部分攻城塔,导致攻方难以接近城墙。于是弗雷德里克二世这边便将俘虏绑在攻城塔前侧,希望这样能够阻止城中发射弩炮。但是守军完全不管这些人的死活,还将自己抓的帝国俘虏挂在城外,任由攻城塔碾压冲撞。双方就这么僵持到了10月,神罗皇帝还是没能攻破布雷西亚的城防工事。反倒是守军在一天深夜,趁着攻城方熟睡之时悄悄出城发起反击,差点打到弗雷德里克二世的营帐前。神罗皇帝匆忙中借着恶劣天气的掩护,一路逃回了克雷莫纳,这才免于被伦巴底联盟俘虏。
对于弗雷德里克二世来说,这可能是他登上历史舞台以来首次吃到如此惨重的败仗。而且此战失败后,对其在意大利的整个战略部署都造成了极大影响。首先是布雷西亚等地皇帝派的士气一落千丈,他们对神罗皇帝助其夺取不抱希望。为了安抚自己的这些支持者,弗雷德里克二世只得在西西里另划了一块土地来安置他们。其次伦巴底联盟的士气再次高涨起来,他们重新树立了战胜神罗皇帝军马的信心,也再一次证明了帝国难以对北意诸邦产生有效地控制。而更大的影响则在教宗这边,弗雷德里克二世无法完全掌控伦巴底,就不能从南北两边彻底孤立罗马教廷。反皇派的教宗特使在伦巴底走马上任,格里高利九世在面对神罗皇帝时回旋余地更大、底气也变得更足。
不过弗雷德里克二世也不是个轻易吃亏的主,既然在布雷西亚之战中吃了亏,那么他必然要在其他地方找回来。此时正好萨丁尼亚岛东北的加卢拉执政、比萨派系的乌巴尔多去世,按其遗嘱应由他的侄子约翰继承地位。但是隔壁热那亚出身的洛古多罗执政,并不希望加卢拉再由比萨人掌控。此前这两家为了稳定便进行了联姻,乌巴尔多的遗孀、托里斯的阿德莱西娅,其娘家就是洛古多罗的多利亚家族。但是如今乌巴尔多已死,为了彻底摆脱比萨人的威胁,洛古多罗的多利亚家便向弗雷德里克二世提议,将阿德莱西娅嫁给神罗皇帝的私生长子恩佐。恩佐虽然是私生子,但是一直很受弗雷德里克二世宠爱。收到多利亚家的结婚提议后,神罗皇帝很快就同意了这门婚事,并在克雷莫纳将恩佐封为骑士,还授予他撒丁尼亚国王的头衔。随后恩佐便前往萨丁尼亚,在岛北半的加卢拉和洛古多罗建立统治。

但是盯着萨丁尼亚的绝非只有弗雷德里克二世,罗马教宗格里高利九世也有他自己的人选。结果神罗皇帝不仅将手伸向意大利周围的海岛,还将自己的私生子封为国王,这极大的刺激了教宗的神经。而且在弗雷德里克二世和格里高利九世之间,还有一个始终都难以弥合的分歧,那就是十字军的问题。前面提到了,神罗皇帝与埃及苏丹阿尔 卡米尔的10年停战协议即将到期,但耶路撒冷王国根本无力抵抗外敌。而阿尔 卡米尔于1238年3月去世,又为双方间的关系增加了变数。苏丹的两个儿子,萨利赫 阿尤布和阿尔 阿迪尔二世,分别继承了叙利亚和埃及,随后便开始互相争权夺利。眼见耶路撒冷的局势越来越危急,为了避免圣城得而复失,格里高利九世再一次开始筹备十字军东征。不过随着与教宗间的冲突加深,本就无意东征的弗雷德里克二世更加不可能领军前往。并且就像耶路撒冷的神罗派与本地派之间的争执不断一样,神罗皇帝的手下与罗马教廷之间骂战不断,双方都想借此占据到舆论的上风。
另一方面,除了作为宿敌的伦巴底联盟和罗马教廷,一些弗雷德里克二世原本的盟友,其立场也开始发生动摇。首先是北意大利的墙头草城邦,他们见神罗皇帝在布雷西亚城下失利,便觉得自己也许又行了,纷纷暗中谋划再次反叛。就连一直站在弗雷德里克二世这边的热那亚,也由于他们在西西里的关税特权被废除以及神罗皇帝的索求无度而不满。为了反对弗雷德里克二世,在教宗格里高利九世的牵头下,热那亚与他们的第二宿敌威尼斯达成了口头的联盟协议,并于第二年夏天先后在教宗处正式确认。不过此时各方的阴谋还停留在暗中,神罗皇帝遂在帕多瓦度过了冬歇期。
转过年来开春之后,弗雷德里克二世又遭受到了更严重的打击。由于他与罗马教廷间继续交恶且拒绝参加十字军,格里高利九世下定决心要再次绝罚神罗皇帝。在亲皇派的枢机主教的通风报信之下,弗雷德里克二世年初就得知了这个消息。神罗皇帝试图通过内线影响教宗的这一决定,但是并没能成功。到了1239年的棕枝主日,格里高利九世公开宣告绝罚弗雷德里克二世。罗列的神罗皇帝罪名,包括不尊教宗、拖延东征、谋杀欺瞒等。不过最为严重的一条,还要属侮辱上帝、圣母和先知的反基督行为。
此次教宗对弗雷德里克二世的绝罚,也标志着神罗皇帝与教会间的战事将再次开始。格里高利九世起初的计划非常大,在北边的伦巴底,教宗打算发动米兰、威尼斯、热那亚等城邦夹攻弗雷德里克二世;在南边的西西里,格里高利九世也想发动神罗皇帝的反对者,以重夺对意大利南部教会的控制。为了支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教宗在各地广收钱财,并向英法等国王寻求支持。但是格里高利九世显然过于乐观了,他的计划在各地的进展都十分不顺。南边的西西里,仍对弗雷德里克二世保持忠诚;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对教宗的计划十分反感,认为自己也可能遇到同样的处境;只有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担心受到迁怒,同意格里高利九世在英伦筹钱,但是下层中的反响却并不好。唯一坚持与神罗皇帝对抗的,其实还是伦巴底的诸城邦。不过话说回来,面对教宗的大招弗雷德里克二世也不会坐以待毙,他对教会的反击我们就留到下一篇中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