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写不下去的时候,要停下,出去走走,等灵感来”

因为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文学创作而言,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作家
为什么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而是他能够写出你心里一直在想,但是你却说不出来的东西。
人人心中所有,但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现在的科学技术认为灵感是可控制的,但是表面看起来好像不可控,但是它是可控的。

灵感的本质
因为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文学创作而言,作家,他为什么能创作出伟大作品?很大的原因是他有想法。
真正好文章的标准是:他能够写出你心里一直在想,但是你却说不出来的东西。

这东西是怎么来的?他到底怎么做到的?
从理论上来讲,这个东西就叫做灵感。
灵感是什么?灵感到底从哪儿来?怎么才能产生灵感?
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问题,而且许多作家都说不清楚。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对于灵感,我一无所知,我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它,但是它时时刻刻围绕在我的身边。
灵感,不光在文学创作中,在其他方面也会有灵感问题。(比如物理化学)

阿基米德是如何发现浮力的?
在洗澡的时候,而且水溢出来了,这可能与浮力有关

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
做梦的时候,梦给了他一个启示,他借此基础上发现了

笛卡尔如何建立的现代数学的?
据说就是看那苍蝇在屋子里飞,突然发现一些关联。
所以说这就是所谓的灵感。是灵感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的无序,那么的神秘,那么的无规律。

有人采访村上春树,是怎么写作的?
我每次写作的刚开始先写一节,再写两节,写着写着,发现思路停滞写不下去了。
一定要放下,出去玩,逛一逛,遛一遛,看个电影。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的时候,在放松的同时会出现灵感。
村上春树就是这样。
在他的看法来说,灵感是可以等来的。
从灵感的本身或者原文上,其实它就是神加上气息两个词的组合。换句话讲,就是一种神赐的灵气。
一部作品之所以写的让我们觉得那么美妙,那么的优秀,就是因为他有一个神赐的灵气。

布拉图提到的所谓的迷狂说。
作者为什么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以后都体现一个东西,就是神灵附体。尤其是古代的时候,人们认为伟大的作家之所以是伟大作家,因为神灵附体。
这体现了什么呢?
这体现了古代早期人类的一种作者观念。我理解为作家是神灵附体,作者重要不重要,其实不重要,为什么呢?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只是个媒介、只是个中介、只是一个传声筒、只是一个载体,只能神明在你身上,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这里边体现出人类早期的作者观念当中,一种什么观念?
作家只是传声筒。在早期有内观念中,作者,和制作者没有太大的关系。艺术家和制作者没有太大关系,这不光在西方里,在东方也是如此。

述而不做
作,多做时候带有创作性。
述,讲述。
孔子的意思是我告诉你的大道理都不是我自己告诉,是你们的道理。其实早已是圣人的道理。而接下来我只是给他传递出来而已。
在人类早期对待作者的态度从来不认为作者是多么伟大的,或者只是个载体,所以说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认为作者很伟大?
在西方跟文艺复兴人的崛起有关系,跟浪漫主义丝绸对情感的强调有关系。到了现在,现代的版权制度有关啊。现在的版权法律制度要求,作家和作者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绑定关系,你作者写完这个作品,你要对这个作品负责任。作者的地位好像很高,作者就具备了权威性,但是你去看历史,从罗兰巴特就发现了作者从来不开始具有权威性的,那敏感最开始的一个感觉就是,一部作品似乎吸入了灵气。
灵感. inspiration
. 其实就是吸进了一种灵气的这种感觉。
这是早期人类认识
我们要对灵感的本质认识要有一个什么态度?
能写理论上来说,灵感是可以研究的,灵感的,可研究性存在于什么?
①灵感的可控性,灵感是一种可控的思维方式

曾经他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钱学森先生就说过:“我们进行思维科学的研究这种思维方式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的才可以研究不受人类控制的,我们没办法”
现在科学技术认为灵感是可控制的,但是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可控。
灵感的不可控与可控,来源于什么?之所以不可控,源于灵感,往往存在于哪里?
而不存在意识当中,他往往存在于潜意识当中,渗透于你的潜意识,作用于你的潜意识,它发生于你的潜意识当中,酝酿于你的潜意识当中。
②那样的它的另一个特点,它又是可控的,不在于他的所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是可以控制。
那这些条件往往是产生什么?
产生于比如说一些事件,一些问题等等,或者各种各样目的

著名的伟大的作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胡乱时期的爱情》
198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的诅咒:传说到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很难在突破作品,但这里有个例外就是马尔克斯。
1985年写出了另外一个他的代表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是一个长达50年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作品据说是马尔克斯,我一天看到了一则新闻:有一对老头老太太在一艘船上约会。是他们40年前的(来过)就是一个故地重游。结果在船上和船夫发生了冲突,好像跟一些船夫发生了冲突,结果船夫把这个老头给打死了。
新闻报道出来后,发现老头和老太两个人是地下情人,他俩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且各自都儿孙满堂。只是这40年间,他们经常一起约会。
马尔可夫当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故事很适合写小说,于是灵感就来了。于是就写了这篇《霍乱时期的爱情》。
为什么灵感是可控?就因为它产生了前提,它是有条件。没有这些前提,作家写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