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纯干货」学托福必备的有效练习指导!

2020-10-27 22:19 作者:杰哥托福阅读  | 我要投稿

全文4596字,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很多同学在托福SAT等出国考试的学习中遇到困境,分数瓶颈,尤其是一些同学觉得自己付出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感觉做了不少题,但是进步甚微或者原地踏步,然后会怀疑老师不好,讲的东西有问题,但是换了几家机构换几个老师发现讲的东西都差不多,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和天分,焦虑地怀疑了一切,可就是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努力”:明明很辛苦了,一天苦学好几个小时,怎么能再去怀疑自己的付出,简直太让人委屈哩。


但是,在我快十年的教学过程中,除去一部由于分年龄太小,心智不成熟而造成的本身努力的欠缺的同学以外,所见过的剩下的那些“十分努力”却分数卡壳的同学,几乎全是因为“努力”地练习过程出了问题所致

虎哥给这类同学起了称号,叫“感动自我型选手”



很多同学认为,搞定托福,就是多练呗,多练自然就会了,但就像我之前文章里写过的,就练习本身而言,里面学问大着哩。


作为教学者,在课堂上有效地传递知识,是最基本的能力,现在已经过了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口吐莲花的相声式的教学时代了,学生和家长交钱上课,为的就是能力提升,为的就是最终结果,而我深知,影响最终结果的,不是我在课堂上的激情澎湃,而更多的是学生是否能正确地练习,消化吸收上课的知识,提升能力应用于考试,取得高分。因为以结果为导向,所以我这么多年其实更关注和研究练的过程,那么在这篇文章,我就来详细聊聊自己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一些反思,一些阅读心得,以及在实践练习中的一些体会,供各位参考,望对诸位有帮助。



练习的“有效指数”

语言学习是需要一个痛苦且并不短的过程,对于不同基础的同学而言,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练习投入的小时数)不同,所以练习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练习的效率,比如说作曲,假设一名普通学生使用普通训练方法六年时间能达到的水平,另一个学生使用新的训练方法三年就能达到,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新训练方法的“有效指数”是200%。统计表明,莫扎特当时的训练,他的有效指数是130%。而二十世纪的天才也许没有莫扎特有名,但其训练水平都能达到300%到500%!所以,学习中最关键的问题,如何保证和提高练习的“有效指数”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在学习圈火了好一阵子,但看热闹的人多,真正反思和应用的人少。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高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它的特点。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科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直到做好!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的要求。

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


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训练必然事半功倍。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总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学习方法。


2. 大量重复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

美国加州有个“害羞诊所”(The Shyness Clinic),专门帮助那些比如说不敢和异性说话的人克服害羞心理。这个诊所的心理学家不相信什么心理暗示疗法,什么童年回忆之类,他们相信练习。他们认为使人害羞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观点。怎么治疗恐女症?做法是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进行对话训练。最初是在房间内集体对话,角色扮演。然后是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讪要求约会。最高难度是有意在公共场合做出使自己难堪的事情,比如去超市把一个西瓜掉在地上摔坏。


这种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正是一些商学院课程(MBA)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作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拟的决策。军事学院的模拟战,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的空中险情,包括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都是重复训练。


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职业的体育训练往往是针对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


在我所教授的托福和SAT阅读科目中,我多年一直反复强调精读抓住作者思维导图后的重读+限时快速重读,压缩处理信息的时间,提高语言的熟练度,在扩大练习文章的题材范围,由点到面地训练,才是学习者成为一门外语学术文章阅读高手的最快途径。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事先的重复训练,一个人面对不常见的事件往往会不知所措。


统计表明工作多年的医生通过读X光片诊断罕见病症的水平反而不如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 — 因为很少遇到这种病例,而在医学院学到的东西早就忘了。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定期地让医生们拿过去的旧X光片集中训练,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


这也是为什么考生想要稳定地发挥,就一定需要在考前做大量的重复练习



3.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什么?也许对一般人来说老师最大的作用是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教会了一些东西,也就是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PS: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到课程不同,在托福培训届,我们导学课的陪练模式就是为此设计而成,详情见辅图文介绍

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John Wooden 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 UCLA 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 NCAA 冠军。为了获得 Wooden 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统计表明,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 6.9%是表扬,6.6%是表示不满,而有75% 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与外行想象的不同,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甚至不讲课,说话从不超过20秒。他们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所有训练都事先进行无比详细的计划,甚至包括教运动员怎么系鞋带。他们仿佛有一种诡异的知道学员在想什么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能指出学生在技术上最需要什么。他们是绝对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对于一个好的语言教学者,应当能立马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发现他知识上的漏洞及时填补,找到他思路上的偏差及时纠正。

当然人生并不是每分每秒都有培训,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已经掌握如何学习和练习,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4. 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在托福阅读和听力的练习中,累,一会儿脑子就开始肿胀,是最明显的特点,也是有效练习的关键指标。与日常的阅读新闻与小说不同,托福阅读等学术学阅读是高限制性阅读,一个800字的学术文章(可能是各种题材),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把作者让我们需要了解的重点信息抓住,并且完成和选项对应的逻辑变换,需要我们全神贯注地去筛选和吸收关键信息,把大脑的运存开到最大。



因此,对于高强度的脑力训练一定要做到一时一事,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可能还不到一半。

选出适合时间的完成单个的练习,一完成这个任务,就把它从列表里去掉。

这个简单的习惯能节约大量时间。首先,它使我对每项任务全神贯注,做起来效率就很高。转换任务会浪费很多时间,因为你不得不重新了解和熟悉它们。单独处理使得切换任务所耗费的时间最小化。实际上,如果可能我会把某一特定主题的任务集中在一起,然后一次完成它们。第二,我觉得这个习惯使我没有拘束也没有压力,我的思维不会因为过多要做的东西而混乱。这种每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让我忘掉现在任务之外的所有东西。(记住学习时手机一定调成飞行模式


5. 练习心态的培养

有效练习这么苦,谁愿意去练习呢?这是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大课题,篇幅有限,这里不展开详述,日后写文章在详细分析,但目前我的结论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最大的作用是让人愿意在这个领域内苦练。

但是感兴趣并不一定说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兴趣,只要愿意练(为了短期的利益,比如出国留学上名校改变人生轨迹),也能练成。

从失败中学习,战胜心里的敌人(facing the enemies withinin) :失败是朋友,学会接受失败,只要开始有效地刻意练习,跳出舒适区后,失败犯错是常态,成功才是偶然,当然偶然也不仅仅是运气,偶然也是成功前的征兆(precursor),是要去细细体会和尽量把握的感觉。

“我下一次会做得更好”,要给自己打气,让自己充满激情、要有更远的梦想的来帮助自己度过眼前的困难。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在自我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关于练习的一些思索和总结。

当然,如何在实践中提高练习的“有效指数”,也是我需要从教学角度,以及学生朋友们从学习角度一起携手突破,更上一层的领域,写了这么多,关于练习,最后脑中却只想起了卡夫卡的一句名言:


人类有两大主罪,所有其他罪恶均和其有关,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经心。


愿与大家共勉。




往期回顾:


🔗 托福家庭版官方Checklist

🔗 图说西方艺术流派「1」,看完听力效率提升30%

🔗 10/25家庭版考情回顾:旧题新问法,阅读几乎完全重复



「纯干货」学托福必备的有效练习指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