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首上古神曲,一段跨越时空的奇幻流行

2023-04-28 19:56 作者:清源妙道哈里发  | 我要投稿

注释与趣闻:

1. 从史料角度的话,本期可能相对没那么严谨hh,毕竟音乐的民间传播往往难以留下明确的史料——尤其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时,更是如同混沌体系,经常需要从结果倒推过程,本期的部分内容我也是参考了国内外论坛的脑补和推理。这种情况在中亚—东亚段的传播过程中尤其严重,以至于《哇哈哈》与《于斯屈达尔》的继承改编关系也有很多难以探知之处(毕竟《哇哈哈》的副歌旋律更多贴近吉尔拉),这部分大家当个趣闻看就好。不过此曲在欧洲、西亚南亚以及北美的传播路径倒是还算严谨,实物证据和相关论文均有,即便将跨越帕米尔的传播完全排除,“世界级流行歌”这个名头也名副其实。

2. 视频中提及的另一首新疆民歌《吉尔拉》情况也有些类似,这首曲子的旋律在罗马尼亚、俄罗斯与西班牙都有流传,结合其几个标题版本,推测最初是一首吉普赛民歌。相比《于斯屈达尔》,这曲子的传播路径还要更为模糊一些——至少我们基本能确认前者的旋律发端于伊斯坦布尔。

3. 关于各民族演奏此曲的资料,各位可以参考一个2003年保加利亚拍摄的纪录电影《whose is this song?》………标题也很直白哈,“这丫曲子到底是谁的?”

4. 歌曲标题中的于斯屈达尔现在就是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区——当然,在曲子创作的时候还是个卫星城,类似加拉塔,是德意志帝国“2B铁路”的重要枢纽。也许以后可以汉化成《去昌平南口站的路上》———考虑到伊斯坦布尔已经不是土耳其首都,叫《去虹口江湾站的路上》也不是不行。

5. 歌曲的另一个常用标题是《Katibim》,一般翻译做《我的秘书》或者《我的书记》,所以部分歌词介绍中会把歌词的男主角视为女主人公的仆人。但考虑到马哈茂德二世改革后的时代背景,该时期只有政府雇员多采用歌词中描述的西式着装,所以猜测主角应该是个政府文员/书记之类的职业。1968年土耳其人依据此曲剧情拍摄的电影《katip》中,男主角选用了书记员这一身份——但被炒鱿鱼了。

6. 土语版本歌词的汉译:

去于斯屈达尔的路上 大雨倾盆

我的书记员拖着长袍 泥泞满身

仿佛从梦中刚刚醒来 目光无神

我和书记员彼此依靠 风雨何惧

忽见那衬衫笔挺依旧 顿消愁绪

往于斯屈达尔的路上 掏出手绢

我把这土耳其的蜜糖 裹在里面

书记员始终伴我左右 不离不散

我和书记员彼此依靠 风雨何惧

忽见那衬衫笔挺依旧 顿消愁绪

7. 对此曲的起源的猜测除了伊斯坦布尔外还包括了几个版本,比如亚美尼亚起源说,保加利亚起源说,希腊起源说,伊朗/伊拉克起源说以及苏格兰起源说(认为源于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在伊斯坦布尔驻扎的苏格兰士兵)。目前对此曲公开演出的最早记载出现于1883年,演唱者是一个名叫Dihran Tsohatzian的亚美尼亚人,但在当时该曲目已然相当流行。一个叫做Kounadis Archive Virtual Museum的在线博物馆保存了此曲最早几个版本的录音,各位有兴趣可以听听。

8. 比较好玩的一个事情是,在石夫先生改编哇哈哈的第二年,日本人也出了一个此曲的专辑,演唱者是江利智惠美。大约也在这个时间段,这曲子还传去了牙买加,变成了一首雷鬼音乐……应该说变成《哇哈哈》倒也不令人惊奇。

一首上古神曲,一段跨越时空的奇幻流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