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手冲咖啡的焖蒸?附好咖啡的推荐。
在手冲咖啡的过程中,闷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正式注水之前,先用少量的热水均匀地湿润咖啡粉的表面,这个过程被称为闷蒸。闷蒸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释放咖啡颗粒中的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通常来说,离烘焙时间越接近,通常预浸时的冒泡越多。而焙度较深的咖啡豆因为含水量较少,在闷蒸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也会比焙度较浅的咖啡豆来得多。
第二:排出气体后的咖啡颗粒若能均匀吸水饱和,可让后续的萃取均匀。简而言之,闷蒸时咖啡粉颗粒间的空气受热膨胀,同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咖啡粉颗粒间出现短暂的空隙层,将提供正式注水时热水透过粉层时所需的空间。如果手冲最开始的步骤少了闷蒸,大量的热水将依循局部而少数的水道通过粉层,这样一来滴滤时间将拉长,可能导致过度萃取的结果,因为萃取时间变长,溶解出的物质更多,味道可能较为酸涩刺激,或是满口杂味。然而,一旦能留意闷蒸的动作再开始正式注水,热水便能通过上述由咖啡粉均匀组成的过滤层,进而达到均匀萃取的目的。
要保证闷蒸的顺利进行,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在进行闷蒸之前,确保咖啡粉在滤网或滤纸中尽可能水平放置。
注水时要轻柔些,不要过于猛烈。
使用的水量以总水量的10%为佳。以冲煮240毫升的咖啡来说,闷蒸所需要的水量约为24–30毫升。
闷蒸过程中,流下的萃取液尽可能地少;当下壶出现过多萃取液时,应减少注水量,或注意研磨度。
闷蒸的时间约在30秒到60秒,当咖啡粉表面的膨胀结束,表面即将皱缩之际,代表闷蒸完成,可以开始进行第一次注水。理想的闷蒸进行时,咖啡粉遇到热水将缓慢膨胀,看起来好像是咖啡粉不断地将热水往上顶。这时候水表面张力与咖啡粉释出二氧化碳产生的压力总和,将略大水的重力加速度与毛细现象带来的向下的拉力。而最佳的闷蒸结束时间,将是膨胀到达极限时,水表面张力与咖啡粉释出二氧化碳产生的压力总和,略等于水的重力加速度与毛细现象带来的向下的拉力稳定的注水速度,这个时候咖啡粉颗粒之前的空隙层尚未塌陷,是开始第一次注水的好时机。虽然较长的闷蒸时间可能可以得到较厚实的口感,但同时也因与空气接触表面积变大,水温降低得较快而容易影响冲煮结果。
一杯手冲咖啡风味是否宜人,除了咖啡豆的本质与新鲜程度,大部分取决于是否形成了良好的过滤层,但是如果你选择的不是好豆子,那你上面做的所有努力都白搭。下面推荐几款好的豆子,让冲煮的时候可以轻松驾驭。
Budayoung咖啡的乌梅子酱

这款咖啡除了选用的是肯尼亚AA级的硕大的咖啡果实,饱满圆润。冲泡的过程有明显的肯尼亚风味,散发着成熟水果的香气,同时乌梅的那种酸甜感也飘香起来。
乔治队长的哥伦比亚豆子

看似豆子没有什么风味上的特点,但事实上入口醇厚可口,鲜香舒适。让人回味其中。
蓝山一号

蓝山一号的盛名已经无需多言了,这款是南山一号的高品质款。红糖、坚果的味道尤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