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水域漂浮着一条鲟鱼,确认是野生的中华鲟,死亡原因未知
在2022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表的鲟鱼报告中,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种群生存状况,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鲟鱼种类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而在长江生活的三种鲟鱼也难逃生存威胁,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中华鲟是极危。

一、上海崇明水域出现一条野生中华鲟
近日在上海崇明附近的水域,有市民发现一条怪鱼在水面漂浮着,疑似一种鲟鱼,不知道这鱼遇到什么情况。市民迅速报警,民警也快速联系渔政、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到场。


经过工作人员的确认:这条怪鱼属于中华鲟,全长94厘米,体重约3千克,鱼龄大约为2-3年,可打捞上来时,这条鲟鱼已有腐烂发臭的味道,又经过机器检测,这条野生的中华鲟已死亡多时,至于死亡原因,暂时未知,还需要通过更多研究。


野生的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虽然这条鲟鱼已死亡,但还是有很多研究的意义,所以首先根据规定,给予反映情况的报警人奖励,同时工作人员带回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以便得到更多这条中华鲟的信息数据,是属于人工养殖“野化”的中华鲟,还是本来就属于野生的种群,这对中华鲟种群的保护很重要。


白鲟、长江鲟、中华鲟都属于长江流域的原生物种,可白鲟被官宣灭绝,长江鲟被官宣野外灭绝,中华鲟属于极危物种,这对特有鲟鱼是严重打击,很容易以为长江鲟是下一个白鲟,但在9月6号,在湖北就发现一条稀有的鲟鱼——长江鲟,长96厘米,体重约4公斤,鱼的年龄大约在5-6岁,是长江鲟的亚成体,再过2-3年就可以进行繁殖。


野生的长江鲟重新出现,这是因为野外灭绝并不是说这个物种已经消失,而是野外没有发现这些物种的出现,它们停止了自然繁殖,没有数据记录到它们的踪迹,很有可能藏在某一个地方,加上人工养殖的长江鲟已比较成熟,会将这些长江鲟野化放回长江,成活率虽比较低,但总有机会重新适应的,慢慢建立其种群的。
二、中华鲟的重新建立野生种群
中华鲟和长江鲟等越来越少,是因为它们是一种溯游鱼类,溯游鱼类遇到最大困难就是人类建造了堤坝,改变了河流的方向,水电工程、航运、捕捞、污染等人为因素,让这些鲟鱼生存遇到极大的挑战。


有数据统计到:在20世纪70年代,长江里野生中华鲟的繁殖群体能达到1万余尾,当在葛洲坝截流的80年代,骤减到2176尾,2000年仅有363尾,2010年估算只剩57尾,2013年野生中华鲟竟停止自然产卵,这对中华鲟是一种危险信号,没有自然繁殖活动发生,很可能意味着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


为挽救中华鲟,补偿堤坝工程对中华鲟的不利影响,在这几十多年中,已经放流500多万尾中华鲟,但人工养殖中华鲟变为野生中华鲟还有一定难度,同时长江流域也在进行生态联合整治,为中华鲟开辟更多栖息之地!


特别是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长江水域2020年1月1日实行十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各种鱼类越来越多,相信中华鲟、长江鲟等特有物种也会重新建立其野生种群,甚至一些更罕见的物种也会恢复归来。
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