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令制国

声明:如果不觉得喜欢的话,请不要开喷,有什么错误的话,请指出来,谢谢!
注:本篇专栏可以当作对上篇专栏的补充。
令制国,是古代日本基于律令制所设的地方行政区划,又称律令国。在飞鸟时代到明治时代之间,令制国是日本地理区划的基本单位。现今令制国已不再被用作行政区划,而仅被用作单纯的地理区划名词。但近年来其作为地理区划的作用也逐渐为都道府县所取代。
令制国的行政机构称为“国衙”或“国厅”。国衙的所在地,或以国衙为中心的城区称为“国府”,又称“府中”。
“令制国”一词,是20世纪末日本历史学界用词,在1970年代便有使用实例出现,但“令制国”一词词义在吉川弘文馆(日语:吉川弘文館)于1984年(昭和五十九年)2月出版的《国史大辞典》中,仍是被收录到条目“国”之中,且并没有提及“令制国”这一称谓。
在英语等欧洲语言语境中,“令制国”相当于Province一词。
根据《延喜式》,日本分为五畿七道,共有66个令制国及壹岐国、对马国两嶋,合计68国。
以下就是68国(包括五畿七道)的列表

五畿:

山城国 (山州,今京都府)
大和国(和州,今奈良县)
河内国(河州,今大阪府)
和泉国(泉州,今大阪府南部)
摄津国(摄州,今兵库县、大阪府)
七道:
东海道

伊贺国(伊州,今三重县)
伊势国(势州,今三重县)
志摩国(志州,今三重县)
尾张国(尾州,今爱知县)
三河国(叁州,今爱知县)
远江国(远州,今静冈县)
骏河国(骏州,今静冈县)
伊豆国(豆州,今静冈县)
甲斐国(甲州,今山梨县)
相模国(相州,今神奈川县、东京都)
武藏国(武州,今埼玉县、东京都)
安房国(房州,今千叶县);718年从上总国分立,741年与上总国合并,直到757年再次分立。
上总国(总州,今千叶县)
下总国(总州,今千叶县、茨城县)
常陆国(常州,今茨城县)
东山道

近江国(江州,今滋贺县)
美浓国(浓州,今岐阜县)
飞驒国(飞州,今岐阜县)
信浓国(信州,今长野县)
上野国(上州,今群马县)
下野国(野州,今栃木县)
陆奥国(奥州,今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
出羽国(羽州,今秋田县、山形县)
北陆道

若狭国(若州,今福井县)
越前国(越州,今福井县)
加贺国(加州,今石川县);823年从越前国分立。
能登国(能州,今石川县);718年从越前国分立,741年与越中国合并,直到747年再次分立。
越中国(越州,今富山县)
越后国(越州,今新潟县)
佐渡国(佐州、渡州,今新潟县佐渡岛);743年与越后国合并,直到752年再分立。
山阴道

丹波国(丹州,今京都府)
丹后国(丹州,今京都府)
但马国(但州,今兵库县)
因幡国(因州,今鸟取县)
伯耆国(伯州,今鸟取县)
出云国(云州,今岛根县)
石见国(石州,今岛根县)
隐岐国(隐州,今岛根县隐岐岛)
山阳道

播磨国(播州,今兵库县)
美作国(作州,今冈山县);713年从备前国分立。
备前国(备州,今冈山县)
备中国(备州,今冈山县)
备后国(备州,今广岛县)
安艺国(艺州,今广岛县)
周防国(防州,今山口县)
长门国(长州,今山口县)
南海道

纪伊国(纪州,今和歌山县、三重县南部)
淡路国(淡州,今兵库县淡路岛,沼岛)
阿波国(阿州,今德岛县)
赞岐国(赞州,今香川县)
伊予国(予州,今爱媛县)
土佐国(土州,今高知县)
西海道(其实就是整个九州嘛🤔)

筑前国(筑州,今福冈县)
筑后国(筑州,今福冈县)
丰前国(丰州,今福冈县、大分县)
丰后国(丰州,今大分县)
肥前国(肥州,今佐贺县、长崎县)
肥后国(肥州,今熊本县)
日向国(日州、向州,今宫崎县)
大隅国(隅州,今鹿儿岛县);713年从日向国分立。
萨摩国(萨州,今鹿儿岛县)
壹岐国(壹州,今长崎县壹岐岛)
对马国(对州,今长崎县对马岛)
其它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于1869年9月20日设立的律令制下行政区域划分,范围即过去的虾夷地,相当于现在的地方行政机关北海道,也会与日本原有的五畿七道被合称为五畿八道。
北海道共有11国,分别为:
渡岛国
后志国
胆振国
日高国
石狩国
天盐国
北见国
十胜国
钏路国
根室国
千岛国

奥羽地区
明治元年十二月七日(1869年1月19日),新政府将面积广大的陆奥国和出羽国各自分割成几个小国,以方便管理。
其中旧陆奥国共拆分为陆奥国、陆中国、陆前国、岩代国、磐城国5个部分,以下为五个国分别的所在地:





而旧出羽国被分割为羽前及羽后两国,以下为其两国的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