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半部CL悟人生

2020-07-19 12:30 作者:西木野打牌姬  | 我要投稿

(全文约10800字,阅读约需27分钟)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吴玉楼《触摸春天》

最近闲来无事,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把以前没追完的番依次看完,另一个就是把看过的番重新细细回味一遍。

今天要写的《CLANNAD》(以下简称《CL》)的长评,就是建立在我又一次地品味完《CL》这部被称为“人生圣经”的作品的基础上写的。

我这题目,是把罗大经的《鹤林玉露》里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一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在那时,这句话用来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性;而今天,我以“半部CL悟人生”为本篇长评的题目,就是为了强调《CL》对我们领悟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剖析主角冈崎朋也的人生遭遇,反思我们自己的实际生活。

*:这句话仿写自梁启超的杂文《敬业与乐业》,原话是: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部系列作品分为两季,第一季于2007年上映,讲述了男主冈崎朋也与和女主古河渚之间的校园故事;第二季与2008年的上映,讲述了朋也和渚毕业后结婚成家的故事。

一、生命的贵人

第一季的剧情十分普通,没有什么特殊的情节,但是也是循序渐进,也是交代清楚了主角二人的背景。朋也是个命运多舛的人,在年幼的时候母亲因为意外事故身亡,只剩下自己和父亲二人相依为命。然而,朋也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 而是相当糟糕。自从朋也的母亲过世之后,父亲就整日借酒消愁,颓废地生活着,看上去也不关心朋也。朋也高中也是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被录取,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继续打篮球,与父亲产生冲突后,决定和父亲断绝关系。也因为这个因素,朋也自甘堕落,成了一个“不良少年”,一直与春原阳平为伍,在光坂高校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对生活也失去了进取的动力,说不好听一点,犹如一个虽活在世界上但是没有任何能力的行尸走肉。在这一点看,朋也是不幸的——不仅失去了母亲,而且与父亲决裂,已经没有了“家庭”这一庇护。

然而就在此时,朋也在樱花盛开的坡道上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古河渚。就像我前几天写的《冰菓》长评一样,朋也原本的内心就像《冰菓》中的男主奉太郎一样充满了灰色,而与渚相遇后,这一片灰色的世界开始填上了彩色。换在今天,第一季这样的剧情或许不能博人眼球,然而在十三年前,再结合朋也之前所遭遇的的家庭不幸,这样的剧情不得不说十分精彩而又感人。是的,渚就是朋也的人生导师,但是不同于直接开导,渚是以“帮助她成立话剧部”为契机,一步步引导朋也走出心理阴影,一步步帮助朋也找到努力的方向,一步步导引朋也帮助和关心他人——帮助一之濑琴美摆脱过去的困苦,重新直面并最后乐观面对生活;帮助坂上智代当上学生会长,保留住具有特别意义的樱花树;帮助春原阳平和春原芽衣,使他们之间的兄妹情谊重新凝结……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朋也逐渐变得开朗,最后也实现了渚“成立话剧部”的梦想,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那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有“生命的贵人”呢?

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父母、老师、同学”。这种答案当然不会错——父母把我们养育,教会我们生活,教会我们了解世界;老师教导我们,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得以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而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努力奋斗,我们在互相竞争与合作中不断进步,实现目标。

不过如果是具体一些的呢?或者说,跳出一般人所认识的“老师、父母、同学”,有哪些品质的人可以成为“生命的贵人呢”?当然,这类人仍然可以是上述提及的三类人中的某一类。

鬼谷子曰:“言忠行夷,秉志无私,施不求反,情忠而察,貌拙而安者可以深交;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功而能遂者可以深交;富贵恭俭而能威严,有礼而不骄,曰有德者可以深交;隐约而不慑,安乐而不奢,勋劳而不变,喜怒而有度者可以深交;恭敬以事尊,恩爱以事亲,情乖而不叛,力竭而无违者可以深交。”碰到说话忠诚信誉,胸怀大志,不徇私情,施恩不求回报,做人明察秋毫而且质朴厚道的人,有仁爱之心,是人生中的贵人,碰到一定要珍惜;碰到可以机变行事,能够扭转贫乏困局从而显达,而且总能建功立业得偿所愿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也是生命中的贵人,碰到一定要珍惜;碰到身份尊贵,拥有很多财富,却能够温恭节俭;做人很有威严,却可以服众;待人彬彬有礼,很有风范的人,乃有德之人,是人生中的贵人,碰到一定要珍惜;碰到英勇无畏,并且洁身自好,身处安乐依然勤奋简朴,声名显赫反而不改初衷,无论环境如何都能控制情绪的人,很有操守,是人生中的贵人,碰到一定要珍惜。虽说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但是即使放在今天,这一准则仍然是适用的。当然,如果还要结合《CL》剧情,我可以再加一句:能够引导他人走出困境,为他人着想,能够扭转消极面至积极面的人,有乐观之心,是人生中的贵人,碰到一定要珍惜。

二、何谓“家”

之所以说《CL》是人生,是因为第二季中,许许多多的剧情教会了我们不同的生活哲理。

第二季,渚和朋也高中毕业,最后两人结婚,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曾经,那个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冈崎朋也,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一名父亲,此时的他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个小孩子了,而是个成年人了,并且身为家中的“顶梁柱”,他必须承担起家庭责任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在人间”混日子了。于是,他开始定了新的人生目标,开始为这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付出自己的力量。

那么,什么才是“家”呢?《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优秀的治国之主能够把自己的家经营好,而能把家经营好的人,他必定知道自己应该为这个家做出什么贡献,应该为这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付出多少力量。就像朋也,以前的无所事事,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既然已经成为了家里的主力,就应该摒弃过去消极的生活态度与生活习惯。就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男人就像是公司的老板,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的管理能力。

三、苦难煎熬

渚和朋也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爱情结晶——冈崎汐诞生了。可是,命运偏偏和朋也开了一个恶意的玩笑,就在汐生下来的时候,渚却离开了这个世界。朋也声嘶力竭地喊道:“渚,快看啊,这是我们的孩子啊,你看,这是汐的脸蛋啊!”话音未落,已是泪两行。而屏幕外面的我们,不少人已经是“屏幕内外一片哭声”。我们不仅为渚的离去伤心落泪,也在为朋也的遭遇“鸣冤”:他有着悲惨的童年,青年时期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孤儿,好不容易被渚引导产生了思想蜕变,不再消极于世,甚至在渚离去时坦言:“我会带着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那都是以前的我不喜欢参加的。”可是现在,这位导引的天使就此离去,屏幕内外的人们也在一致呼喊:夺走人们的幸福,真的是上帝所期望的事情吗?夺走希望令人进入绝望,真的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结局吗?

天使就此离去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在《LoveLive! Sunshine!! 学园偶像 电影 彩虹彼端》的长评中所提及的美国前亚伯拉罕·林肯的经历。林肯在做美国总统前,经历了不少政坛上的失败,而且还遭遇了家庭变故和自身身体的受伤,但是他永不放弃的精神,使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赫******之一。除此之外,大家所熟悉的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也是遭遇了磨难而后大有所成的人物。以下是她的部分经历: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错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安妮·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转自百度百科)

上面文字中标粗体的部分就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海伦·凯勒所经历的困难。正常人要重新写以前失去的全部书稿,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又聋又盲的残疾人呢?可是,海伦·凯勒还是挺过来了。也正是这样的坚韧不拔、不屈服命运的特质,造就了一个20世纪的美国女强人。

即使是放眼国内,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在苦难中成长最后有所大成的人物: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孔子)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即《孙膑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司马迁受宫刑而后有《史记》焉。接踵而至的苦难,根本无法吓到真正的强者;相反,苦难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愈加顽强,最后大有所成。

然而,朋也是个普通人,他既不是林肯,也不是左丘明。在遭遇了种种不幸之后,朋也再一次被命运所屈服,他重蹈了父亲当年的覆辙。于是,他把女儿交给了岳父岳母,自己通过工作,同时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一晃就是五年过去。在这里,有的人可能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确如此,朋也确乎很像是鲁迅笔下这句话所描述的人群,拥有着悲惨的遭遇,但是却向命运屈服而不抗争。但话说回来,在命运面前,朋也就是个普通人,谁都会因为一时的重大打击而一蹶不振。换在我们自己身上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像古代的伟人们一样经历重重苦难而“威武不屈”呢?我们确实需要面对重大灾难的勇气,需要有坚韧的意志不错,也确实不能像剧中的朋也一样“再起不能”,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就像美国前拳王穆罕默德·阿里一样,被对手100次击倒,也要101次站起来。就算我们无法独自面对困难,也要相信身边会有可靠的人陪我们度过艰难时光,正如李克勤的歌“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一般的红日精神一般,激昂向上,永不言败。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弃,很可能我们就错过了成功。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这样一个故事:

一艘轮船在海上不幸遇难,有一个乘客十分幸运地在船沉之前抱住了一zhi根木头。船沉后,他死死地抱着那根木头,在茫茫大海上随波逐流,最后,在涨潮时,他又幸运地被漂到一个林木葱茏的小岛上。

到岛上后,他立刻把小岛走了一遍,找到了一眼清爽甘甜的泉水,又幸运地找到了一些蘑菇和野果,他把所有能吃的食物全部采撷过来,这些食物足够他吃一个月。

他很为自己庆幸,大吃了一顿后,他马上动手用木头搭起了一个小木屋,让自己栖身和储放自己的食物。然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坐在岛上等待那些过往的船只,但令他失望的是,五六天过去了,他连一艘船的影子都没有看到,陪伴他的,只是呼啸的海风和一群一群叽叽喳喳的海鸟。

有一天上午,下起了瓢泼大雨,海面上乌云翻滚雷鸣电闪,他冒雨赶到小岛另一侧的悬崖下去张望船只。天近中午时,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响雷,把整个小岛都震得石破天惊,忽然,他看见远在小岛另一侧的小木屋上空升腾起了滚滚浓烟,他大惊失色,急忙爬下山崖跌跌撞撞赶到自己的小木屋前,发现一切都已经晚了,他的小木屋已被雷电点燃,几乎全部化为灰烬了。

他十分难过,自己乘船遭遇沉船,好不容易抱住一根木头死里逃生落到这个荒岛上,栖身和储放食物的木屋却又被烧成了灰烬,这难道不是上帝的意思吗?既然上帝不允许自己活下去了,自己怎么苦苦挣扎都只能是枉费心机,他找来一块白色的花岗石块,在海边的岩石上写上自己的遭遇和不幸,然后找一根藤子在树上吊死了。

傍晚的时候,一艘轮船从这里经过,船上的水手们望见这座荒岛有一柱浓烟,于是马上将船驶向荒岛。但令他们遗憾的是,荒岛上的那个人已经上吊死了,大家看了他留在岩石上的那些遗言,禁不住个个扼腕叹息说:“如果他能再坚持半个钟头,只再坚持一点点,那么他就可以乘我们的船的回家了。”

是的,许多关键的时候,也恰恰是需要我们再咬牙坚持一点点的时候。你再坚持这一点点,你就把握住了成功。你放弃了这一点点,你就可能功亏一篑了。就像黎明前的夜色是最黑的时候一样,在成功的边缘,在成功即将到来时,也往往是我们心灵最困难最吃力的时刻,这时,我们最要告诉自己的就是:再坚持一点点。回到番剧,可能朋也调整一下心态,和女儿汐共度一段二人时光,也能享受一段美好的生活——尽管并不完美,但无论如何,还是好于自我沉沦。

四、换位思考的智慧

但是,回到朋也身上,我们也不能因为他的这种行为对他横加指责,毕竟,我也说了,他只是个普通的人,甚至是经历过消极生活之后重新转变的人。这好比是用扑克牌搭起一座金字塔,明明只剩下最后一张牌就可以把金字塔搭好了,偏偏一个闪失,不仅没能搭好金字塔,前面搭好的也全部崩塌,前功尽弃。谁都会这个时候崩溃,谁都会因为自己处于成功的边缘而垂头丧气。而且在这时候,朋也也终于明白了当年自己父亲的不易——妻子早逝,自己不仅要工作,还要独自养起整个家庭,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心态很难不崩溃,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傻事来。这时候的朋也,总算是明白了当年和父亲不和的原因,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为人父亲的不容易。不错,这就是社会心理学里面的“换位思考”的智慧了——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改善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宽容这一美德的得来,也开始于换位思考。在一个团队之中,只有换位思考,才可能增强凝聚力。就像剧中的朋也一样,经历过了父亲当年经历的事情,才对父亲有了一份宽恕,父子关系也就在这时开始涣然冰释。

那换在商界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不错,更是如此。

在揭示这个道理前,我给大家传差一个我大三的时候,服务营销课上教授给我们讲的一个小故事,相信也有不少读者朋友们听说过:

在一家夜市,有两家卖面的摊位,他们卖的面材料相同,口味也相同,摊位的座位也相同,服务都很好。但是一年后,甲摊的生意明显不如乙摊。为什么呢?因为,甲摊的面条煮熟之后直接就给顾客了,顾客需要等面凉下来之后才能吃,平均一人要30分钟才能吃完;乙摊面条煮熟之后会在冰水里浸泡半分钟,再给顾客,温度刚好,顾客吃一碗面所需的时间明显少于甲摊。

这就是换位思考带来的经济效益——假设自己是个顾客,会在消费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体验,从而真正抓住顾客心理,此乃营销领域一大智慧。

五、重拾幸福

先上图,再说话:

看了上面这些图片,或许很多人泪腺又要开始动了。是的,在结束了长达五年浑浑噩噩的生活之后,朋也重拾生活的勇气,开始亲手把汐养大成人。身为人父,朋也已经亏欠了汐五年的幸福生活。在即将从岳父岳母手中接受汐之际,朋也和汐来到了记忆中的花田。真是触景伤情,朋也在花田中,隐约找到了当年渚的身影——那个温柔、和蔼、可靠的少女,那个他生命中的贵人,还有她脸上经常浮现的笑容。看着女儿的眼神,朋也想起了以前的种种幸福时光,可是这些幸福时刻,汐却未曾体验。可是,她是朋也的女儿,年纪还小,理应得到这一切,却被朋也原先的消极处世态度糟蹋得一塌糊涂。此时的朋也,也有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必须把汐养大成人。于是在18集的末尾,出现了这一幻想:在白色的背景中,朋也牵着汐的手,望着渚,想道:

那东西,就在这里啊。”

“那东西,就在这里啊”

“那东西”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两层意思:表面意思,就是通过花田的旅行之后朋也找回的渚的形象;深层意思,就是失而复得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通过女儿汐,朋也找回了当年渚的影子,也重获了亲情的陪伴。女儿就是渚的延续体,是朋也获得幸福的来源,也是支撑朋也继续生活的动力来源。

之前,我在《玉子市场》的长评中,提了一个问题:何谓幸福?

在那篇长评,我说的重点是邻里关系和无忧无虑、不受尘世侵扰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今天,在这篇《CL》的长评中,我想说的是,家庭的美满,也是幸福。家,是幸福的港湾,是悲伤的终结点。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也是心灵的驿站。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为家庭做出多大的贡献,哪怕是大家围坐在炕上,或桌边,唠唠家常,分享幸福、分担痛苦;抑或是围坐饭桌边共同品尝美餐,也是幸福的来源。

六、这场邂逅真的要进行吗?

命运似乎成了朋也的仇敌。

就在朋也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女共同生活的时候,冬日的一天,汐生病了。这是和渚一样的病,是一种能让全身无力的病,曾经让渚卧床不起。

这里,我在心疼汐和朋也的同时,也惊叹着作者独特的环境表现力和前呼后应的表现手法。不错,在五年前,渚生下汐的时候,外面也是大雪纷飞;今天,汐生病了,外面再次飘起鹅毛大雪。这种环境表现,不仅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而且使故事的结构紧凑,增强了感染力——使观众们为朋也的五年前后遭遇有深刻的共鸣,能够代入朋也的生活中体会到他身为父亲的痛苦、无奈。

话说回来,尽管汐深知自己处于弥留之际,但是还是坚持想去看花田。我在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是十分揪心——那么小的孩子,还不懂事,可是,却又如此童真,无邪,为什么上帝要活生生带走这样的好女孩呢?

朋也一开始坚持不同意汐在生病时看花田,但是在女儿的坚持下还是做出了让步。此时,大雪纷飞,银装素裹,街道上空无一人,万籁俱寂,小镇如同死了一般。爸爸搀扶着羸弱的女儿走在白色的街道上。突然,当爸爸低头时,女儿倒在了雪地之中,永远闭上了眼睛,徒剩父亲对天恸哭:“来人啊!救救汐吧!

( Ĭ ^ Ĭ )

这个时候,朋也可以说是彻底绝望了。是啊,谁能顶住命运多舛呢?幼年丧母、青年丧妻、中年丧女,这种“连环事故”,却被朋也全部遇了一遍,就像幼年的海伦·凯勒一样,失去了听觉、视觉,还陷入了自闭症。但海伦·凯勒是幸运的,她有莎莉文老师,而朋也的“莎莉文老师”——渚,却早已去世镜头被光玉笼罩后,来到了另一片下着大雪的无人世界,准确来说是一个机器人和一位少女的世界。

“还有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还有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少女问机器人,“是马上就到了,还是要永无休止地走下去?”

或许这就是朋也内心的思想——这里的目的地指的就是幸福生活,幸福是马上就触手可及了,还是需要经历无休止的苦难之后,还无法触及呢?

下一个镜头,朋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我讨厌这座小镇,因为这里尽是我想要忘却的回忆。”是的,这些年的回忆,可以说是朋也最不堪回首的回忆,因为他失去了可以依靠的一切,失去了所有的幸福来源。当时光回到若干年前,朋也再一次在坡道上邂逅了渚,就在犹豫要不要和她打招呼:“要是在这里和她说话,我就会和她相遇,和她交往;但是,或许不这样做,会更好……?”不错,如果不和渚交往,朋也也不会经历渚的去世和汐的逝去。

怀疑人生意义的朋也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最后朋也还是迎了上去,和渚交往。

“我(渚)很庆幸能和朋也相遇……所以,无论今后遭遇了什么,请永远不要后悔我们的相遇。”一段全新的物语,就此开始。在新的故事线中,渚生下汐后存活了——与上一条时间线不同的是,当朋也对渚说“这是我们的女儿啊”,渚有了回应“嗯。”

此后,朋也一家三口过着温馨、和谐的生活。朋也在内心摒弃了之前对小镇的存在意义的质疑。正如渚所说的:如果小镇也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意识和心,然后也有希望让住在这里的人都获得幸福的想法的话…… 那么这个奇迹说不定就是这个小镇所引发的;但这应该也不是什么奇迹吧,热爱小镇的人们住在小镇里,热爱人们的小镇爱着所有的人——这应该是随处可见的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爱着这个小镇,同时被这个小镇所抚育着 …… 小镇就是个大家族吗? 是的,就是团子大家族…… 是吗,我觉得我终于也明白了。”

花田中奔跑着的身影,正是一家幸福生活的写照。

回到“光玉”的设定上来,那么“光玉”究竟象征着什么呢?以游戏的设定,13颗光玉各有设定,集齐之后,就会出现爱情的结晶——汐。而我前面已经提及过,汐是朋也幸福生活的来源,所以,它们就是“幸福”的碎光玉在小镇中无处不在,象征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幸福。只是,我们往往和以前的朋也一样,消极怠世,挖掘不出幸福的光点,尽管伸手可及。

七、人生六个字

不错,对待事情,人生中只有六个字最为精辟:“不犹豫,不后悔。”在此我再穿插一个小故事:

印度有一位哲学家,饱读经书,富有才情,很多女人迷恋他。一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喜欢她,却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哲学家用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罗列下来,却发现两种选择好坏均等,真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找出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

临终,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人火堆,只留下一句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那么我们前半段人生哲学应该是“不犹豫”,而后半段的人生哲学应该是“不后悔”。

回到番剧。换在朋也身上不也是如此吗?

就像我在上一章所说的,如果朋也继续犹豫“跟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会不会重蹈以前的时间线的覆辙”的话,那么,就不会有最后一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令人倍感欣慰的温馨局面了。而这样的幸福场面,是多少人所憧憬的呢?恐怕是,数不胜数。
换在我们自己身上不也是如此吗?不错,对待事业、婚姻这些大事情,谨慎一点倒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然而,如果我们始终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总要想办法权衡利弊的话,我们很可能会错过许许多多的opportunities(机遇)。就像上文中的哲学家一样,尽管他才华很高,但是他却措施了一段美好的婚姻。而罗曼·罗兰也说过:“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所以,我们说“CL是人生”,具体是什么呢?

看看朋也一生多舛,但是最后,却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人生不如意的事情要远远多于如意的事情。而真正的强者,从来不被苦难吓倒,而是愈发顽强,犹如保尔·柯察金一样,一块废铁练就了一块好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经过多次打磨,经过2400℃的高温冶炼,经过轧钢,经过许许多多的工序才变成了钢。在这里,我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

泫然欲泣的青苹果

紧拥在内心深处

跌倒了(即使受伤)也逞强着

怒视着狭小的天空

对命运不得不顺从 谁会等到那时候啊?

——种田梨沙《破碎的苹果》

最后一句歌词可以说点明了主旨——顺从命运,就是坐以待毙;反叛命运,则是柳暗花明。记住:不如意的时候,与其悲叹,不如庆幸:可能你正在走上坡路,正在觉着吃力;相反,如果觉得很顺利、如意,不应该庆幸,反而要警惕——可能你正在走下坡路。如果我们在遭遇不如意的时候怨天尤人、消极对待,我们很可能就会顺着坡溜了下去,不仅无法企及前方的光明,还会前功尽弃,以前所做的努力,就在此全部消失殆尽了。

Life is like a sea. Only can a strong-willed person reach the opposite shore. (Karl Marx).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卡尔·马克思

父辈们不懂我们二次元,是因为在父辈眼中,二次元就是“文化快餐”。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因为,也有优秀的作品,能够带领我们领悟生活的真谛。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半部《CL》知人生,甚至更胜一格,我还可以说:

CLANNAD就是一部人生圣经。

父辈也和我们一样,甚至在过去的时光,物资匮乏,所以他们对幸福的渴望会比我们这一代更重。如果有幸有开明的父辈,看到这样的作品之后,也能引发心灵共鸣,理解生活真谛,我相信,他们也会和我们一样,夸爆《CL》,并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引导我们找到幸福,或者给予我们幸福。

撇去剧情,《CL》中也有不少的优秀音乐作品。

很多人最喜欢的是《团子大家族》,尽管我也很喜欢这首歌,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小小的手心》。

《小小的手心》钢琴谱(部分)

开头是一段钢琴独奏,没有其他杂音,也没有其他乐器的伴奏,显得静谧,这与另一个世界的白雪皑皑、杳无人烟相对应;接着又开始有其他乐器的伴奏,就像是灰色的世界里面开始渲染生了一层彩色。全曲没有半点打击乐器的参与,且节奏缓慢,衬托出了故事中所有值得回忆的点点滴滴。

小小的手心里,却也同样蕴含著,超越了你我的那份坚强,

满是泪痕的脸上,映出了几许美丽笑颜的,那些过往。

凭着这双小手,即使是彼此分离,依然能前行在这条路上,

那天来临的时候,我们早已将所有的回忆,深深埋藏。

凭着这双小手,总有一天将超越,你我前行的匆匆步伐。

终于来临的那天,将为我们轻轻掀开,新的时光。

歌词不仅紧扣剧情——父女重新相遇、故事线重新开始、一家三口重新开始一段幸福生活,而且也揭示了幸福的真谛——有家人,就有了幸福,就有了能够超越磨难与不幸的力量,就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今天是2020年7月19日,一年前的今天的前一天,京都发生了人为纵火事件。逝去的人们已经无法挽回,京都也跌到了谷底。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尽一点绵薄之力支持京都——因为京都动画的作品,都是十分优秀的。最近一段时间,我也相继完成了几篇京都动画的长评,除了上面所说的《玉子市场》之外,还有《冰菓》的长评。不同的作品,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动,也有着各自的亮点。

感谢能够坚持阅读的朋友们,虽说不少文字感觉有点牵强——有些硬说道理的感觉,但是,上面所有的感悟,也都是基于我个人的见解所提出的观点。如果喜欢,谢谢三连~

半部CL悟人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