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西运城十里铺砖墓清理简报

2021-09-16 09:38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山西运城十里铺砖墓清理简报

选自《考古》 1989年05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运城市博物馆

十里铺村位于运城西,距市区约20公里,北邻南同浦铁路约0.5公里,南紧靠太风公路,二者横穿十里铺村。1986年11月,本村农民在村西麦场制砖取土时发现该墓,我馆闻讯后随即前往现场调査。并清理了这座砖室墓(图一)。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砖室结构,方向北偏东5度。共分四室,平面呈曲尺形排列。各室间以过道或券门交通,自墓门起,甬道、前室、中室、后室,沿纵横排列,全长10.28米。主室位于后室东侧,座东向西,长3、宽2.7米。从整个营造方法看,做工比较简单,甬道、过道均为券顶,四室均为平砖叠涩成四角攒尖顶。除起券处,中室四壁顶端各有一铺,模拟斗拱,僮用立砖,外用卧砖错缝平砌。砖为素面,火候较高。尺寸长38、宽16—17.厚7厘米。整个墓壁为单砖交错顺砌。北为墓门,因过水塌方未发掘。墓门与甬道之间砌封门砖墙一堵,宽0.36、高1.4米。每层三、四砖,系顺砖错缝,砌成弧形,墙面上部向甬道内倾斜。甬道进深1.20,东西宽1米。前室南北进深1.30、东西宽1.36、高2.50米。南壁为通向中室的过道。接中室过道长0.74、宽1.00、高1.44米。中室南北长2.14、东西宽2.0。米。东西两侧均砌成拱券门,形制大小相同,,在拱券门的上部四壁各有一处模拟斗拱。中室顶部早年被盗已塌,高度不明。该室出土遗物有男俑、女俑、镇墓兽、鸡俑、狗俑、猪俑、磨、房、樽、盘、勺、灶、井、耳杯、果植。东侧出有死者骨架。遗物已失去原貌,部分器物被压碎。接后室过道长1.10、宽1.00、高1.44米。后室南北长3.80、宽3.50、高3.94米。西壁及南壁砌成拱券门状,在拱券上部使用斜砖砌法,依次内收叠涩成攒尖顶,顶部是一方砖封口(图二)。四壁对称拱形门角处置有圆形不规整门轴四个。主室位于后室东侧,主室门长0.36、宽1.10、高1.8米,东西进深3、宽2.7、高3.94米,与后室结构相同。出土遗物有五铢钱、铁钉、铜环。葬具不明。后室、主室均用方形砖铺地,砖长40,厚8厘米,素面。其余处用墓壁砖铺地(图三)。

二、遗物

该墓被盗,遗物已失去原来位置。一些器物已残缺不全,经整理复原,出土陶器17件,五铢钱19枚,铜环1件。现分述如下:

武士俑1件。头戴尖顶帽,深目高鼻,右手握拳高举,左手握拳申直,身穿短袖衫,下着长裤,二腿分立。通卖19.5厘米(图版肆,6;图四,3)o

男俑1件。头戴平m帽,身着短衣,下着裤,双手拱于胸前。通高18厘米(图四,1;图五.2)。

女俑1件。头上梳髻,施黑彩,平领宽袖衫,双手平交于胸前。通高14.5厘米(图版肆,5;图四,2)o

镇墓兽1件。头似牛,颈上三束鬃毛前刺,四肢作前冲式,蹄足,脊背上饰四个圆泥钉,尾向上卷曲,腹镂空,体施白衣。通长32、高15.5厘米(图版肆,2;图四,8)。

狗俑1件。昂首竖耳,尾上翘成圆形,腹镂空。长17、通高14厘米(图版肆,1;图.四,4)。

猪俑1件。四肢前曲作卧状。长0・9官高0.4厘米(图四,6;图六)。

鸡俑1件。一雄鸡立于小方台上。身长14、通高14.1厘米(图版肆,3;图四,5)。

陶磨1件。圆形,分两层,上层中部隆起,有两孔道;下层面上有辐射状沟槽。直径11、通高1.6厘米(图版肆,4;图四,ll)。

陶房1件。呈方形体。前壁右侧开一方窗,屋顶作出瓦垄及脊。通高13.5厘米(图四,16;图五,1)。

陶樽1件。筒状,直壁平底,下附三足,腹下有四道弦纹,有对称模压铺首衔环。口径27、通高13.5厘米(图版伍,6;图四,15)。

陶井1件。褐色陶,井栏圆形,上有两面坡井亭。井口直径6.5、通高25厘米(图.版伍,3;图四,17)。

陶灶1件。长方形体,上有两孔。孔周模印出厨房用具,前侧作出火墙,设方形火门。长20、宽16、通高8.5厘米(图版伍,5;图四,14)。

陶碓1件。长方形,分为碓架、碓臼、碓杆。长14、宽6、高6.5厘米(图版伍,4;图四,9)。

陶盘1件。浅腹平底,内底部有凸稜一道。口径18、高3厘米(图版伍,2;图四,12)。

陶耳杯1件。椭圆形,底有矮圈足,壁薄。长0.84、高2.5厘米(图四,10)。

陶果憧3件。形制相同,长方形,共分大小方格及长方格15个,圈足饰红、白彩。长31.2、通高7.4厘米(图版伍,1;图四,18)。

陶勺1件。勺面作半球状。柄残长10厘米(图四,13)。

花纹砖1块。单面刻有动物花纹。砖长34、宽16.5、厚0.4厘米(图七)。

五铢钱19枚。其中一枚剪轮。

铜环1件。残(图四,7)。

三、结语

十里铺砖墓结构形制,在晋南地区甚少发现。该墓未发现下葬纪年文字,而以墓葬构造形制、器物组合、用砖、砌法和布局等方面分析,当为三国两晋时期。此墓的布局结构,在我省很少发现,而邻省的三国两晋墓屡见不鲜。如河北赞皇东魏李希宗墓①、安徽和县西晋纪年墓②、北京市顺义县大营村西晋墓③、陕西勉县老道寺墓④、北京西郊晋墓®等,出土器物也较为相近。该墓出土的器物,如武士俑、男俑、女俑、镇墓兽、房、果概、鸡俑、狗俑、猪俑、樽等,无论器形或器物组合,无不具备西晋墓的典型特征,特别与河南偃师杏园村西晋墓⑥、洛阳西郊晋墓(M27)®出土的同类器,其器物形制及组合完全相同。因此,该墓时代当定为西晋。我省晋墓甚少,该罢出土的实物,在晋南地区是新发现。为三国两晋考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参加发掘的有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孟跃虎、杨纯渊和运城市博物范高胜才、霍建民、王志敏同志,本文插图由王志敏同志绘制,照片由高胜才、霍建民同志拍摄。

执笔者 王志敏

山西运城十里铺砖墓清理简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