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暴力的新知

鲁迅原来说看客,如今看客转型了,成了“网络看客”,特别的地方在于,这部分看客,还非常受到追捧,为什么呢?因为流量,流量可以变现,可以带来钱,所以说,如今转型的看客,倒是变得很隐蔽了,你大街上都认不出来,原来那时候,扎堆儿的,一眼就看的出来,还时不时的点评几句,上前动手动脚。

现在的呢,换形式了,总喜欢点评几句,发表一下感言,夹杂着冷嘲热讽,隔着屏幕没法动手,那语言的暴力就突现出来了。可以称之为发泄,暂且这么叫,正常人发泄是通过各种娱乐活动调节,但是看客,我愿称之为排泄,就像是肛门和尿道排泄的污秽一般恶臭,还带着毒,会伤到人。怎么说呢,当你看手机的时候,偶然间看到这些,当时恨不得立马去洗眼睛,更悲痛的是带着毒啊,容易伤人,而且伤人不轻。
但是呢,对这些看客来讲,必然不一样,为什么呢?这又不像过去,动手动脚打人了,隔着屏幕,又怎么算得上是伤害呢?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深知,身体上的伤害是可以愈合,这种暴力是无休止的,超长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造成的伤害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客从来都不会知道自己是看客,也不会明白会造成多大伤害,这是看客的悲哀所在。如此愚蠢的看客,最后只有自己沦为受害者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可恶,短短几个字,几句话,就可能把一个人弄得遍体鳞伤,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等看客体会到这一点,看客还是舍不得因为愚蠢和罪恶打自己,因为理直气壮,因为有理有据,从不觉得自己有错。有的看客在成为受害者后,会突然醒悟,就像是服了一剂良药,吃了灵丹妙药,病治好了,所以说,伤痛有时候真的可以治愈人,也不是没有道理。有的看客呢,即使成为受害者,也依旧摆脱不了骨子里看客这种脾性,这样的看客,对伤痛是没有感知的,对生命是没有感知的,生活是悲哀的。
可能你会说遭遇不一样,真的是这样吗?经历死亡,在生死边缘上挣扎逃出来的看客,借着坐下喘气儿的机会,都不忘输出网络语言暴力,明知自己都已经是受害者当中的一员,却还想着在受害者当中去加害其他受害者,伤痛算什么呢?死亡又算什么呢?他没有真的明白,这究竟怪谁呢?

孔乙己说,偷书不算偷,那叫窃书。那网络语言暴力算什么?可能会真的有看客,从板凳上跳起来,大声喊,那是网络评论,不是暴力。这个时候,你回头问他,头顶的伤疤是怎么回事,最近老是吃催黑素,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又是怎么回事,便开始支支吾吾,半天一个字儿都说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