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后来的无敌舰队 (下)

第二十一节 第四和第五次无敌舰队远征(1599年8月至1601年底)
埃塞克斯被处绞刑 1599年3月底,埃塞克斯率领17000名步兵和1300名骑兵开往都柏林,镇压爱尔兰叛乱。英格兰组建了一支由10艘加里昂船编成的特别舰队,护卫这支远征军。后来得悉荷兰已派遣一支大型舰队(由70余艘战船编成)去袭击拉科鲁尼亚港,解除了英格兰后顾之忧,护卫舰队才被解散。 荷兰舰队的这次远征,是对西班牙采取的一次报复性行动。虽然远征以失败而告终,但却充分显示了新兴的荷兰已经具备了独立组建一支庞大舰队的实力。 埃塞克斯在爱尔兰遭到惨败,耗费了女王53万镑军资。他不但无视女王的命令,自行其是,胡作非为,而且同叛军首领蒂隆伯爵过从甚密,并订立密约:蒂隆伯爵全力支持埃塞克斯推翻女王。1600年9月底埃塞克斯擅自回国时,立即被当局逮捕收监。由芒特乔伊代任远征军司令,他成功地完成了女王的使命,终于把叛乱镇压下去了。曾经蒙受女王恩泽,深受宠爱的埃塞克斯,由于他的刚愎自用、目空一切和各种恶习,终于失宠于女王,于1601年2月25日清晨,被绞死在伦敦塔内,终年34岁。
第四支无敌舰队——目标亚速尔群岛 年仅20岁就登上王位的腓力三世,决心继承父王未竟的事业,坚持同英格兰作战。由于国王新丧,西班牙暂时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到1599年服丧期结束,帕德拉又立即着手编制第四次无敌舰队远征计划,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筹建工作。帕德拉过去只能唯腓力二世之命是从,这一次将如何进行远征,是全欧洲瞩目的中心。 直到1599年7月,帕德拉才把38艘加里昂船和大型武装商船,23艘加里船,50艘运输船以及8000名士兵集结到拉科鲁尼亚港。身经百战的海军提督贝尔坦多纳、布罗切罗等各将分别担任各舰队的司令官,参加远征。关于第四次无敌舰队远征正在紧张筹备的情报,立即送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手中。但是这份情报把敌情明显地夸大了:第四支无敌舰队拥有100艘战船,70艘加里船和15000名士兵。事实远非如此。 伊丽莎白女王得到情报后,立即下达了紧急动员令。8月上旬英格兰大部分主力舰船已经进入了临战状态,同第一次无敌舰队入侵时的情况一样,军队集结在泰晤士河口的蒂尔伯里。整个英格兰战云密布,剑拔弩张,情势紧张到了极点。而且各种各样的谣言四起,说什么21岁的腓力三世御驾亲征啦,西班牙军队已经在英格兰本土南部登陆啦等等,弄得人心惶惶。 老海军提督埃芬厄姆率领12艘女王直属的加里昂船、14艘克朗布斯特的新型小型船、12艘武装商船开往肯特郡东部的唐斯锚地,准备同多佛尔巡逻船队以及荷兰舰队(只有12艘舰船)会合,编成一支混合舰队。然而人们普遍担心,英格兰舰队这一点战斗力似乎难以同据传拥有100艘舰船的无敌舰队相抗衡。 第四支无敌舰队终于没有在海峡露面。进攻拉科鲁尼亚港的荷兰舰队攻占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之后,便挥师北上,开往亚速尔群岛。这个情报在无敌舰队即将从拉科鲁尼亚港拔锚起航之前,已经送到了总司令帕德拉手里。因此,他临时改变了进攻英格兰本土的原定计划,率领舰队保卫亚速尔群岛。 此外,英格兰方面也接到了报告:6艘加里船出现在本土南部海域,但当局却推测是归国途中的荷兰舰队的一部分舰船。这样一来。两年前第三次无敌舰队入侵时,由于主力舰队不在而发生的大混乱,在异常神经质的英格兰重演了。结果造成无敌舰队没有前来进攻就白白浪费了他们宝贵的资金,作了一次无谓的紧急动员演习。
佛兰德海域的加里船队的行动 被英格兰方面认为是荷兰舰队的6艘加里船,是热亚那人弗雷德里克·斯皮诺拉指挥的船队,不属无敌舰队的编制。他原是帕尔马麾下荷兰远征军中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意大利籍指挥官之一,曾向身患重病垂死的腓力二世建议:向西班牙占领的佛兰德沿海派遣一支可以在浅海航行、灵活机动的加里船队,既能确保补给线,又能破坏荷兰的海上贸易。腓力二世来不及考虑他的建议便死去了,而腓力三世对落后的加里船的战斗作用因持怀疑态度,所以只同意斯皮诺拉组建加里船队,并不给予财政上的援助。 那年斯皮诺拉刚28岁,年轻有为,血气方刚,他率领6艘加里船从桑坦德出发,绕过布列塔尼半岛,沿法兰西西北岸北上,东进海峡,向敦刻尔克挺进。他沿着前年贝尔坦多纳船队航行的航线,驶向加来海域。起初舰队的行动非常隐蔽,未被敌人发现。但不久终于被正在海面巡逻的荷兰大型船队发现,并紧紧地追踪而来。情况十分危急,眼看就要被捉住了,然而勇敢机智的斯皮诺拉不慌不忙,指挥若定,率领几经改良的加里船队,紧贴着敌人的大型船队不能接近的沿岸浅海航行,平安地抵达了敦刻尔克。 第二天他又率领二艘加里船出击,并俘获了一艘荷兰船,从此他一举成名。同时他还在敦刻尔克着手制造加里船和小型战船,在以后的三年半之内,频频抗击英荷舰队的进犯,成功地保卫着敦刻尔克港。斯皮诺拉加里船队在佛兰德沿岸浅海海域,充分发挥其快速敏捷、机动灵活的特点,戏弄敌人的大型舰船,常常恼得他们气急败坏,而又无可奈何。为此,英格兰和荷兰也分别制造了4艘和3艘加里船,欲与之抗衡。西班牙加里船的桨手是由奴隶充当的。没有奴隶的英荷两国则必须雇佣桨手,而佣金是相当昂贵的。由于连年作战和疾病,斯皮诺拉加里船队的奴隶桨手每年也丧失近百名,所以西班牙方面也必须不断地补充奴隶桨手。 腓力三世的姐夫、负责摄政的阿伯特大公仍旧指挥驻荷兰的西班牙远征军。由于他坚持不懈地继续同英格兰和荷兰和谈,所以那里的战事正在逐渐平息。而且日益强盛的荷兰舰队,已经完全牵制住斯皮诺拉加里船队的行动,确保了沿海海域的制海权。
第五次无敌舰队远征——目标爱尔兰 另一方面,英格兰现在已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对叛乱活动频繁的爱尔兰的征伐之上。 埃塞克斯的后任爱尔兰远征军司令芒特乔伊直到1601年才把爱尔兰境内的叛乱镇压下去。从此,天主教徒首领奥尼尔的抵抗力量日渐衰弱,直到此时西班牙才勉强给予援助,但为时已晚。 从1601年春天起,西班牙比斯开湾沿岸流行传染病,港口装卸作业和造船厂全部停工,陷于瘫痪状态。因此,新的无敌舰队的筹建地点改在里斯本,由布罗切罗和图比亚伍尔二人指挥。第五支无敌舰队比过去的四支都小得多。舰队的编制包括20艘加里昂船和数量相当的各种舰船,计划运送4500名士兵和一定数量的攻城器械以及军需品。 西班牙筹建新舰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伦敦,英格兰再次处于临战警戒之中,并猜到新无敌舰队远征的目标是爱尔兰。同时也考虑到在英格兰本土西南部登陆的可能性,亨利·帕尔马指挥的英格兰舰队亦须严阵以待。不久,由四、五十艘舰船编制的新无敌舰队正在开往爱尔兰的消息送到了普利茅斯。 第五次无敌舰队远征总的战略意图是,运送4500名西班牙士兵在爱尔兰登陆,同奥尼尔及其他叛军会师,解放爱尔兰全境。万一未能成功,也必须确保爱尔兰南部的各个据点。一旦登陆成功,舰队将根据情况和需要,继续负责运送军需品的任务。 但很不幸的是,无敌舰队又一次遇上强烈的暴风雨,整支舰队分崩离析,溃不成军。图比亚伍尔提督率领的9艘舰船和所运载的800名士兵以及大量军需品,被吹回拉科鲁尼亚港。许多失散的运输船连同船上大量的军需物资被英格兰的巡逻船捕获。其中只有3艘经受住暴风雨的袭击,摆脱了英格兰人的追踪,到达爱尔兰西南部的巴尔的摩港海域。布罗切罗率领的舰队主力到达了爱尔兰南部的重要港口科克海域,因风向骤变,不能溯科克河驶入港口,不得已而取西方航向,驶达仅次于科克港的重要港口金塞耳。金塞耳市民大开城门热烈欢迎西班牙解放军。但是,布罗切罗担心英格兰舰队前来袭击,为避免舰队因风向变化被封锁在港内,因而让3000名士兵登陆后就又匆匆率领舰队离港而去。
爱尔兰之战 爱尔兰天主教叛军首领奥尼尔和奥登内尔的根据地都设在北部。因此,在金塞耳登陆的西班牙司令官阿基德拉,在流经金塞耳的班敦河上游布置守军,加强防卫,以等候爱尔兰叛军前来会师。 西班牙任命的都柏林大主教颁布告示称:“伊丽莎白女王已被罗马教皇破门,凡支援西班牙解放军,参加抗击英格兰军队的一切人等,均可借助罗马教皇和上帝的名义,赎回过去的罪业。”但是,英格兰远征军正在逼近科克城,形势紧张,所以人们对大主教的告示漠不关心。 英格兰远征军司令芒特乔伊深谋远虑,已经估计到西班牙军队进攻目标是科克,便当机立断,率领不到100名士兵驰援科克。他一面向国内讨救兵,一面等待后续部队从都柏林开来增援。10月末,芒特乔伊以6000名步兵,600名骑兵的兵力,开始进攻金塞耳,经过惨烈的激战,班敦河上游150名西班牙残余守军全部投降。 另一方面,奥登内尔在爱尔兰西北部的斯莱戈集结了3000名士兵,乘船沿西海岸南下,溯香农河抵达了蒂珀雷里,准备与奥尼尔的军队会师。就在芒特乔伊派遣部分军队开往蒂珀雷里的时候,奥登内尔的军队已抄小道悄悄运动到了距金塞耳约50公里的地方。 被暴风吹回拉科鲁尼亚港的图比亚伍尔,在修理好受伤船只后,立即率领10艘运输船,满载着弹药、粮食和900名士兵开往爱尔兰。但是再次遭受暴风雨袭击,只有7艘运输船驶入距金塞耳以西50公里的卡斯尔赫本。被英格兰军队包围的金塞耳西班牙守军听到援军登陆的消息,士气大振。同时驻守在登陆援军占领的战略要地卡斯尔赫本和丹博伊城堡的西班牙军队也与奥登内尔的军队会师。 与此同时,运送600名步兵和100名骑兵的英格兰首批增援船队也先期抵达金塞耳。3天后,理查德·雷维森提督率领的大舰队护卫着7艘运输船(运载上千名士兵)随后赶到,这支舰队包括“沃斯派特”号、“花环”号、“挑战”号、“敏捷”号、“链”号、“优先”号等6艘女王直属加里昂船。为了防备英格兰军偷袭,图比亚伍尔下令在湾内海岸边挖好战壕,配置步兵,在高地上架设8门大炮,使湾口控制在大炮射程之内。但是雷维森象14年前德雷克奇袭加的斯那样,没有召开军事会议就率领部分舰队冲进了金塞耳湾内。湾内停泊着西班牙的两艘加里昂船和几艘运输船。冲进湾内的雷维森舰队有旗舰“沃斯派特”号和稍小的加里昂船“敏捷”号、“挑战”号和“链”号等4艘大型舰船。 历时5个小时的激战,使图比亚伍尔的旗舰在内的4艘西班牙舰船被击沉,一艘中弹焚毁。雷维森舰队只重创了西班牙的舰船,却未能杀伤陆上的守军,适值又吹起不合时宜的逆风,因而不得不滞留在湾内,被西班牙军队的海岸大炮轰击了3天。3天后吹起了顺风,雷维森舰队才撤出湾外。图比亚伍尔也率领残余舰船回国。只有曾任帕德拉总司令监军的佩德罗·德·索托率领陆军继续驻守在卡斯尔赫本。 缓缓行军的蒂隆伯爵的军队到达南部的时候,原来对西班牙军队很冷淡的居民们,一改常态,奋起支援爱尔兰解放军领导人。拥兵7000余的奥尼尔把索托麾下200名西班牙士兵归并在他的指挥之下。一边同奥登内尔联络,一边向金塞耳进军。包围金塞耳的英格兰远征军司令芒特乔伊新近得到国内派来的援军,一时曾拥兵12000之众,但是其中绝大多数是未经训练的新兵,毫无实战经验,更兼病员和逃兵不计其数,所以实际兵力只有6000。芒特乔伊在粮食和弹药不足,战马不断饿死的严重情况下,受到比自己多一倍半的敌军的夹击。 陆路已被敌军切断,只能从海上撤退到科克,然而,芒特乔伊毅然决定继续包围金塞耳,那时金塞耳城内被围的西班牙军队也已差不多弹尽粮绝,指挥官阿基德拉已再三催促奥尼尔火速进攻,以求解围。
金塞耳包围战 战斗是从1601年12月24日即圣诞节前夜拂晓时分打响的。在雷声隆隆、大雨滂沱之中,双方激战了3个多小时。芒特乔伊已经得到爱尔兰人的密告,预先得悉了敌人发动进攻的时间,便在敌人进攻的预定地点布下了伏兵,严阵以待。爱尔兰西班牙联军兵分三路发动总攻:奥尼尔率领所属蒂隆和伦敦德里籍的部队,奥登内尔率领西部的科诺特籍部队,攻击英军的正面阵地;泰勒统帅包括南部芒斯特义勇军和阿伦索·代尔·坎波指挥的最强悍的爱尔兰军(包括西班牙远征军)进攻左翼阵地,同城内守军取得联系。 然而,就在联军发动总攻的同时,严阵以待的英格兰军伏兵已经开始了强有力的反击。英军以纵深队列反击爱尔兰联军,奥尼尔为了封锁敌人骑兵的冲击,后撤到一块沼泽地后边。这样一来,不习惯阵形运动的爱尔兰联军一下子陷入混乱之中,芒特乔伊抓住良机下令总攻。爱德华·温格菲尔德率领200名骑兵奔袭1800名矛枪兵,而亨利·丹弗斯指挥步兵攻击敌人的骑兵队。 战斗刚开始,爱尔兰军队就阵脚大乱并开始溃退,只有西班牙军队坚守阵地勇敢地投入了战斗。但终因力量悬殊,伤亡惨重,最后幸存的指挥官代尔·坎波,两名将校及47名士兵向英军投降。在这次战役中,爱尔兰军队伤亡1200名,继续向北溃退,又受到在向南进攻时被他们掠夺、杀伤的居民们的报复,使数百名士兵被杀,弃尸于沼泽地的泥潭中。 金塞耳城内的西班牙残余守军继续奋战了一周,曾给英军以沉重打击。12月31日指挥官阿基德拉向英军提出停战建议,芒特乔伊欣然同意。然而谈判进展很不顺利,后因英军弹药罄尽,粮食仅够6天之用,芒特乔伊才作出让步,达成了协议。同时,两军指挥官还说服了卡斯尔赫本的守军,签署了停战协定。持强硬态度的佩德罗·德·索托,在同芒特乔伊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开始对旷日持久的西英之战产生怀疑,认为两国应早日缔结和平条约,结束战争。 西班牙军队指挥官阿基德拉和索托以及3300名士兵按停战协定规定安全回国,不必缴纳赎身金。西班牙和爱尔兰为追究远征失败的责任而相互指责,两国关系迅速地冷淡下去。 按照爱尔兰的增援军几日内到达的约定,虽然西班牙派遣了3000多名士兵到爱尔兰,但在南部孤军奋战了近两个月,而爱尔兰的援军却未能如期赶到,在此期间,英格兰远征军却得到增援而进一步加强。这就是西班牙指责爱尔兰的理由。然而,天主教徒最活跃的、势力最强大的地方是北部,为支援西班牙军队,爱尔兰军不畏严寒,越过荒无人烟的山地,长途跋涉200英里。事实上爱尔兰南部的科克和金塞耳才是无敌舰队为达到入侵英格兰本土的原定目标。为了支援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起义,理应选择西北部的斯莱戈或戈尔韦。西班牙在战略上的判断错误,才是第五次无敌舰队远征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当金塞耳守军指挥官阿基德拉投降的消息传到马德里的时候,贝尔坦多纳还准备再次率领无敌舰队出发远征,但因爱尔兰远征失败和索托等人提出了和平建议,无敌舰队才停止出动。1588年以来,历时13年的先后5次无敌舰队远征终于宣告结束。 兵败投降的阿基德拉回国后被软禁在自家的庄园里,不久病亡,因而失去了辩解的机会。但在临终前,他给曾以骑士精神对待西班牙俘虏的英格兰将领,赠送了西班牙特产葡萄酒、柠檬和桔子。 另一方面,以劣势兵力克服重重困难,大败西班牙和爱尔兰联军,成功地把叛乱镇压下去的芒特乔伊,一举成名,威望与日俱增。金塞耳攻防战的辉煌胜利将永远载入英国史册。
第二十二节 最后的小冲突(1602年至1603年)
雷维森舰队远征 1602年,经历了长期战争,国力衰微的英格兰和西班牙呈现出希望尽快结束战争的趋势。 几年前,意大利籍年轻的指挥官弗雷德里克·斯皮诺拉曾率领精锐的加里船队,在敦刻尔克近海给英格兰和荷兰舰队以有力的打击,于是他返回马德里向腓力三世请求增援。他的弟弟小斯皮诺拉也提出,如果腓力三世能够提供8艘加里船和2000名士兵,那么意大利便可以征集5000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兄弟两人建议用这支援军攻占英格兰的港口。这个建议使苦于屡遭失败的、年轻的腓力三世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念头。 虽然伊丽莎白女王对大规模远征仍抱消极态度,但却批准了那位德高望重的著名提督理查德·雷维森对西班牙沿岸的远征计划。他指挥的舰队包括“王冠”号、“里帕尔斯”号、“沃斯派特”号、“挑战”号、“玛利·罗斯”号、“无畏”号、“冒险”号等8艘舰船。副司令是不久前才被授予爵士称号的威廉·蒙松。蒙松17岁时曾作为副官指挥小型船“查尔斯”号参加了抗击第一次无敌舰队入侵的战斗,奇袭加的斯时是“里帕尔斯”号的指挥官,建立过战功,是一个野心勃勃、热衷于冒险和名利的青年指挥官。 虽然雷维森的舰队能破坏西班牙的对外贸易和交通运输,但若要与无敌舰队抗衡,则是力不从心,难以胜任的。然而他很幸运,碰巧遇上西班牙的财宝运输船队,并捕捉了其中的一艘,却又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被拥有38艘舰船的西班牙舰队包围。雷维森寡不敌众,被迫放弃了那头肥美的猎物,冲出包围圈。不久,同蒙松会合,继续在西班牙沿岸游弋了数周之久。从那时开始,舰队陆续出现了病员。 6月中旬,雷维森获悉,一艘满载着西印度群岛金银财宝的大型卡拉克船停泊在特茹河河口塞辛布拉城堡附近海域,在历时两年的航海中,因疾病和粮食不足,300名船员仅幸存30名。他们历尽艰辛,回到里斯本时已精疲力竭,奄奄一息,不能再操帆行船。里斯本总督得悉雷维森舰队正在附近海面游弋,便派出400名援军前去加强守备。率领8艘精锐的加里船和近千名士兵准备重返敦刻尔克的斯皮诺拉,也指挥船队十万火急地驶往卡拉克船泊地,年轻的圣克鲁斯指挥的3艘加里船亦随队出击。 当雷维森舰队驶到特茹河河口时,人们正从7层甲板的大型卡拉克船往小驳船卸货。虽然大多数军官反对冒险进攻,认为面对城堡的海岸炮和布列在岸边的陆军大炮,以及严阵以待的加里船队,发动以寡敌众的进攻,无疑是一种自杀行动。但是,雷维森审时度势,分析利弊,耐心说服了指挥官们,毅然派出两艘加里昂船做先锋发动进攻,其他舰船以火力掩护和增援。 历时5个小时的惨烈战斗,西班牙的加里船队经不起英格兰加里昂船舷侧大炮的猛烈轰击,损伤惨重,纷纷败退。圣克鲁斯身受重伤,船员伤亡过半。午后,他首先率领手下3艘加里船撤退。斯皮诺拉率领的8艘加里船坚持战斗到下午2点,最后,由于奴隶桨手纷纷逃亡而失去了战斗力,其中两艘被英格兰人俘虏。不久,卡拉克船也停止抵抗,投降了。葡萄牙人船长和军官们应邀到“王冠”号,英格兰人以音乐和盛宴给予热诚的招待,然后送回岸上。第二天清晨,在数千名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众目睽睽之下,满载着金银财宝的巨大的卡拉克船在英格兰舰队护送下,昂然驶向远海。
加里船队败北 新组建的加里船队损失惨重。然而,小斯皮诺拉并不服输,以顽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投入了修复和重建工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加里船队又重新从里斯本启航。船队拥有1500名奴隶桨手,运载1000名士兵,直航桑坦德港。新船队共6艘加里船,每支桨配五名桨手,比原来增加一名,因而更能发挥其快速灵活的优越性。 那时蒙松爵士已代替雷维森,任英格兰舰队司令。他没有发现小斯皮诺拉的加里船队,便给正在海峡内巡逻的英格兰舰队和荷兰舰队发出警报。当时负责海峡巡逻警戒的是罗伯特·曼塞尔指挥的“希望”号、“冒险”号、“响应”号3艘加里昂船队和由肯特提督指挥的4艘荷兰船队。而敦刻尔克和斯洛伊斯一带海域则由另外两支荷兰船队封锁。这一次,小斯皮诺拉改变了航线,公然沿英格兰海岸北上,不料他的意图被英格兰和荷兰方面识破。正当他的船队在多佛尔西南方邓吉内斯角海面顶着强烈的西南风艰难行进的时候,被荷兰的两艘大型平底船发现。 整整一夜,小斯皮诺拉一直使自己的船队与穷追不舍的荷兰舰队保持着足够的距离,天刚拂晓,又发现英格兰加里昂船队在正前方布下了阵势,严阵以待。于是小斯皮诺拉立即下令收缩船帆,改用划桨,取逆风航向前进。在9月晴朗的海空之下,3艘加里昂船同6艘加里船展开了一场发挥各自机动性能的较量,但加里昂船终因稍逊一筹,未能捉住曾一度处于其射程之内的加里船。黄昏时分,加里船队在敌加里昂船之间巧妙穿插,充分地发挥出机动灵活的特性,摆脱了敌人的追击,通过海峡而北上。 然而,肯特提督的旗舰“月亮”号和其他3艘荷兰战船又在前边不远的海面上虎视眈眈拦住了去路。于是,小斯皮诺拉又命令船队取东南航向前进。但是罗伯特·曼塞尔早已洞察一切,率领3艘加里昂船堵住了加里船队的前进道路。最先发现加里船队的两艘荷兰大型平底船已经从后边渐渐逼近了,在肯特船队和曼塞尔船队之间是辽阔的古德文浅滩。 加里船队完全陷入了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绝境,犹如瓮中之鳖。就在小斯皮诺拉进退维谷之时,风停了。他当机立断,利用敌船无风不能航行的弱点,指挥船队划桨掠过古德文浅滩南端,冲出包围。然而,脱险在即又吹起了西北风,曼塞尔的旗舰“希望”号简直宛如虎入羊群般冲入加里船队之中。刹那间,加里船队便沐浴在猛烈的舷侧炮击之下,长达10分钟之久。一艘加里船立即受了重伤。但“希望”号却被加里船队包围起来,曼塞尔担心加里船施展其擅长的接舷杀入战术,匆匆后撤。这样,加里船队才获得喘息之机,一边保护着受伤的船只,一边向第一次无敌舰队海战的古战场格拉韦里内海域逃去。奴隶桨手连续划了近12个小时,已经筋疲力尽。 不久,英格兰和荷兰舰队乘着逐渐增强的顺风衔尾追来,并在朦胧的夜色中向加里船队进行着猛烈的炮击。原先受重伤的那艘加里船与同荷兰“萨姆松”号相撞并被炮火击伤的另一艘加里船同时沉没,460名船员中仅40名幸存。另一艘加里船被“月亮”号击伤,在向加来海域漂流中触礁。 其余3艘加里船企图贴着海岸逃窜,其中两艘被封锁敦刻尔克和斯洛伊斯的荷兰舰队击沉和俘虏。只有小斯皮诺拉的旗舰舍弃了所有货物,以获得自由为条件激励着奴隶桨手努力划桨,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驶入敦刻尔克港。 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小斯皮诺拉,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率领加里船和小型快船到敦刻尔克周围海域出击,继续威胁英格兰和荷兰沿岸的通商贸易。但是由于西班牙驻荷兰总督阿伯特同斯洛伊斯司令官不和,使小斯皮诺拉最终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1603年,他率领8艘加里船和4艘小型船攻击荷兰西南部的巴尔卡伦岛,同穆尔提督麾下的4艘荷兰大型舰船进行了一场激战。战斗从拂晓开始,一直进行到中午,小斯皮诺拉右手被炮火打断,一小时后壮烈牺牲。加里船队损失惨重,只有残余几艘逃回斯洛伊斯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击。小斯皮诺拉结束了他短短28年的生涯,如果他不夭折的话,也许会建立不亚于他哥哥的更大的功勋,继续威胁海峡的安全。 总之,自从1588年第一次无敌舰队远征以来,历时15年的西班牙和英格兰围绕海峡的制海权之争,终于通过这个最后的小冲突,徐徐降下了帷幕,海峡的制海权完全落入英格兰和荷兰两国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