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意识、思想高度不一样,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和认知。
有些人喜欢平淡的生活,有些人有轰轰烈烈的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就有了不同的认知爱好,就有了不同的人生奋斗目标。

在人生道路上,有些人在路上赏风景,有些人一路奔驰,有些人一边玩一边走,有些人多疑多虑;不同的心态,造就了不同的自己,都是自己想要的样子,都是自己所向往的未来。
这个社会的各行各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那些能自始至终坚持并成功的人,都是对自己所在行业有极致的追求,他们深爱这个行业,真正喜爱所属的这份工作,把工作做到极致,在工作中总结出好的经验,他们会在行业里脱颖而出成为行家,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而那些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今天做这一行,明天做另一行的人。他们认为只是为了生活而奔波,他们没想过把工作做好,意识里就是为了工资而工作,哪家的工资高就跳槽到哪家。

他们工作起来,就是得过且过的心态,不能端正态度,认为自己是一个打工的,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怎么会有更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思想呢?
他们不主动积极地去投入工作,又怎么可能总结出意义的经验和自我成长呢?
有的人还爱抱怨,做多一点工作就闹情绪,不是工作多就是强度大,又怎么会有好的工作效率和好的收获呢?
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他对家庭、社会的生活态度。就如一个爱整洁的人,家里家外都收拾的干净,那他平时做什么也不会差到哪去;而那些邋遢的人,到哪都是邋遢的样子。
那些把工作当自己的事,做工作主动积极的人,在其他方面也会积极主动,做什么都是充满激情,都会主动地把工作做好。
而那些工作总是拖沓、应付了事的人,在日常生活里面也是吊儿郎当、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又怎么可能做好一件事呢;他们形成了一个固有的习惯,拖沓和找借口推脱影响了他们的一生;所以,日常的行为习惯可以看得出一个人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

因此,一个人内心的想法会直接反映在这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上,展现在日常的衣着、形象、行为,甚至是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里。
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最高追求,就是这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他将按照他的行为准则去工作和生活、社交,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合适的工作,交相近的朋友,过相应的生活。
故而,我们的表现取决于我们的内心,而我们的内心指导着自己的行为规范,最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无关好坏、无关他人,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