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丽江行(上)——客往他乡去

2020-11-26 13:39 作者:NPC丶默行人  | 我要投稿

PS:文中相片为方便在个人公众号发表,经过一定程度的压缩导出,全部限制在10M以内。

  这段时间以来能明显感觉到,在摄影创作方面自己再次陷入了瓶颈。或许近乡无景,又或许是天生的他乡客,我决定出门走一遭。

  2020年10月份,在得到领导特批的情况下,我给自己组了个为期8天的小长假——3天年假,3天暑期的加班调休,以及两天公休。感谢领导。

  于是决定,去哪走上一遭吧,也是离开茂名拍点相片,调整一下状态,总不能连着8天把自己憋在家中,不然以南方天气,指不定会发霉。假期时间敲定为10月19-27日,当然,最后一天留作休息。确定好时间后,目的地成了第一个问题。

  起初想的是周庄、乌镇之类的江南水乡,因为这些地方古香古色,充斥着人文风情;后来再一想,张家界似乎也不错,山石耸立且奇形怪状,拍拍风光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然后查了两边的路线,通通排除。无他,茂名这小地方交通太不便利,不管是哪边都必须要经过多次辗转,一周的行程有一大半时间都可能是在路上。

  综合考虑之下,最终我敲定了方案,茂名→广州→昆明→丽江,主要三个原因:一,虽然远但是少折腾,不需要过多的转乘;二,朋友老谭在昆明,难得能见一面,同时还能做个免费向导带着我昆明一日游;三,丽江有古城,有雪山,人文风光两者皆有,或许能够拍到不错的相片,而且经过查阅发现十月下旬的丽江往往会是好天气,查了天气预报虽说显示一整周都是阴雨天气,可据多数人而言,丽江天气多变,天气预报并不可信。事实证明我不是个好运之人,这是后话。

  个人不喜欢作无规划的出行,便提前一周把所有计划做好,包括订票订房。去程全程乘坐动车,打算欣赏沿途景观,也讨厌乘坐航班时平白无故浪费两个小时候机,返程再采取飞行模式即可。结果临出发前几天,老谭说她单位要培训,没办法带着我一日游了。最后还是决定,既然要碰头,那不管怎样到了之后还是出来吃个晚饭吧,然后随便走走聊聊天什么的。行程上稍作变动,影响不大,只是略有遗憾。

  10月19日下午启程去往广州,在候车厅留意到一个特征很明显的女孩子经过——高高瘦瘦的体型以及染成浅金色的短发。这和一个叫落落的朋友极为相似,但对方戴着帽子,无法确认。稍作思考,还是给落落发了个微信。

  不得不说挺有缘的,第一次去时间书店结识了这家伙,这回第一次独自长途旅行又偶遇到。随便聊了聊,得知她乘坐的动车班次恰好在我之后,两人也就约好我抵达广州后等她来到,一起抽根烟,顺便为这次偶遇留几张相片。

  而在广州南站月台,我也第一次在这趟旅程中举起了相机。

  抵达旅店,晚饭随便吃了个泡面——很寒碜,但对我而言饮食只是让身体维持机能的必要行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晚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有一位老师因为早上忙碌时过于蹦跶(就是非常欢脱一蹦一跶的字面意义)导致把脚给摔折了,对应的班级因为人手缺乏可能需要停课。当时我就想,得亏已经出发到广州,否则多半就要顶上了,现在总不能在我安排好了整个行程所有住宿和交通票务之后全部退掉再赶回去吧?当然也没有,不过老实说就算给我下命令也没用,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一夜过去,接下来就是9个多小时的奔波,着实也挺累。早在出发前些天我就问了不少人,是乘坐动车好呢抑或是直接飞过去呢?多数人建议飞,说法都很统一:这一路上没什么好看的。我不确定,只觉得,或许一个摄影人眼中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不过确实如老谭所言,入了云贵川之后基本都是隧道。

  在动车上拍了不少,但是可用的并不多,毕竟隔着那么厚一层动车玻璃,从光学的角度来说影响实在太大了,尤其是锐度方面。


  随着越来越接近昆明,我开始感到一丝不对劲——天空变得阴阴沉沉,逐渐见不到片缕青天。老谭微信我,说那边现在天气有点冷,一直阴雨天气,大概在12、3度,要注意别着凉。如果只是昆明的话,我反而不太担心,自己备了一套羽绒冻不着,就是晚上出来约饭略为麻烦。真正让我担忧的是丽江的天气。

  打开天气APP,显示丽江依旧是连续一周多云有雨,即便如此我也还在想着:丽江天气多变,且极少一整个星期都维持阴雨天气,总会有放晴的时候的。此时的我似乎忘了自己以往骑行时的雨神属性。

  熬了老半天,在下午五时多些,总算是抵达了整座城都被笼罩在烟雨中的昆明,从动车出来能感受到明显的凉意。还行,可以忍受,羽绒在包里拿出来太麻烦干脆懒得折腾,反正旅店在车站附近,一路走过去也不至于冷。于是路上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其他人全都穿着外套或者棉衣甚至羽绒,只有我是一件薄薄的长袖衬衣+短袖+休闲裤。原来广东人还挺耐寒的?或许这就是唯我独尊的感觉了。

  在旅店把多余的东西放好,挎着相机包,依旧懒得换羽绒,喊了个滴滴就往老谭所在的安宁市(昆明下辖的行政区域之一)去。晚高峰,有点堵,两人在订好的饭店外碰头已经是七时许。我发现这家伙也是个妙人,明明是当地的知道天冷,却也只是穿着两件单薄衣物,好一个有难同当。晚饭三菜一汤,都是当地特色,花了三百多,相当美味。原想这顿我请,但老谭说我是远道客,她是主人家,理应她请我,便也不再推脱。

  茶余饭后,我提议在附近找个值得留影的点随意走走,她欣然同意,全然不管外面气温已经不足10度还下着毛毛细雨,于是在安宁市的某个街道上再次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其他人全都穿着外套或者棉衣甚至羽绒,只有我和老谭是穿着单薄衣物哆哆嗦嗦踱步而行,只从环境而言完美地应了BEYOND的《冷雨夜》。由于老谭的存在,下午出动车时的唯我独尊感在此刻荡然无存。

  入了工作间,启动电脑,打开B站各自推荐沙雕视频,然后一人两瓶当地生产的啤酒直接干杯,品牌忘了,味淡如凉白开,接着一边看着沙雕视频一边拉家常,聊聊生活,聊聊工作。顺手之下,定格了几张人像特写,不得不说给皮肤好的人拍照,后期也是方便得多,直接省去磨皮这一步骤。

  墙上有个照明开关,我嫌难看,让她用脑壳给挡住了。前面说了这家伙也是个妙人,相片里足够再次体现:你们见过喝啤酒用吸管的么?我反正是头一回见,的确是个奇女子。当然最重要的是就算把这家伙给损了,她也没法从昆明过来揍我一顿。

  光阴悄然,且轻拥惜别。再见何时谁人知?

  忽然有感,怪羡慕当年相隔千万里只能书信往来的年代的。信息时代的确方便,各种言语一秒抵达。拉近了距离,却也拉远了距离。

  当初人们寄情于信,恨不得一股脑把能写的都写上,信纸上满是字迹印痕,墨虽干但心存余温,字字是思句句是念,所以纸短情长。现如今多说两句都要顾虑自己是否废话过多,而手写书信体——可能在遗书上才更为常见了。好了我已经觉得废话过多了。

  打了个车返回旅店,已是丑时。赶紧赶慢洗澡上床,老老实实睡上一觉,再睁眼,完蛋。接下来绝对是我此生最迅猛的一次“起床洗漱换衣出门”全套组合。

  叫了滴滴,然后上车。

  “你确定你要打车过去吗?从这里到车站就……”

  “我知道不到2公里,但是快关闭检票了,别说了,走。”

  司机的好意提醒被我无情打断,整个行驶过程中,车内陷入了诡异的沉默状态。抵达动车站,向司机匆忙道谢后立马往检票口赶去。众所周知,停止检票时间都是在动车抵达前五分钟,而我在检票后捏起手机一看,噢~刚好从五分钟跳到四分钟。

  新的一天真是紧张又刺激,像极了我上班打卡的作风。

于是——

丽江,我来了。


丽江行(上)——客往他乡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