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己方空中优势耽误的十字军MK.II/III自行高炮,只好欺负步兵

2020-10-02 00:07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在二战前期,盟军对于德军的闪电攻势难有还手之力,其中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精确战术打击简直惊掉了官兵们的下巴,移动中的坦克都无法逃脱打击,这一时期盟军地面部队既无法得到空军的全面支援,自身也缺少机动防空武器,对自行防空炮的需求特别旺盛。

十字军自行高射炮

英国最初在维克斯轻型坦克上安装了4挺7.92毫米贝莎机枪,不过这款自行防空机枪效果并不好,机枪的杀伤力有限,射击高度更是捉襟见肘。按照美军在30年代的测试,小口径防空武器要想成功击毁对地攻击机,至少需要12.7毫米的弹药才能击毁对方的引擎,这也是二战期间美军将M2重机枪作为最基层防空武器的来源;此事从侧面说明了维克斯自行防空机枪其实并不堪使用。

1941年9月,英国决定开发一种基于标准坦克底盘的自行高射炮,当时英军已经有了十字军巡洋坦克,并且底盘经过不断改进后可靠性已经让人满意。除了安装单管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的版本之外,还有一款安装双联装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的MK.II/III。

十字军自行高射炮

十字军MK.II自行高射炮车体基本不变,原本的坦克炮塔被一个焊接的多面型炮塔替代,正面装甲厚30毫米,侧面厚14毫米,顶部厚17毫米;可以抵御机枪和炮弹破片的伤害。因为炮塔旋转结构简单,在高速旋转的时候巨大的惯性会导致炮塔错过目标,制动能力差,因此转速被人为限制在10°每秒。

主炮为双联装20毫米厄利孔高炮,架设在海军型的防空炮架上,使用60发弹匣供弹,炮口初速度830米每秒,最大射高3000米。火炮用60发弹匣供弹,换弹是个绝对的体力活,车内备弹600发。

车组成员任务分配不太合理,驾驶员专注于驾驶,两名装弹手专门伺候主炮,车长不仅要指挥坦克,还要担任炮手和无线员;更重要的是坦克内部除了驾驶员位置比较宽敞外,炮塔内拥挤不堪。

十字军MK.III自行高射炮是MK.II的改进版本,坦克零部件没有变,主要是调整了内部结构布置方式,例如电台就被放置到驾驶员左边,空间得到优化,原本是车长兼任的无线电操作划归到驾驶员,车长担子更轻。

十字军自行高射炮

十字军MK.II/III自行高射炮在1943年开始生产,此时盟军在北非和西欧等地的空中优势已经开始凸显,等到第二年诺曼底登陆时已经不用再过多考虑德军对地攻击机的威胁。

其实英国开发的这款自行防空炮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还算不错,重19.6吨,火炮俯仰角度为-5°~87°,最大公路速度46千米每小时,最大越野时速24千米每小时,完全可以跟随装甲师提供及时的低空防空火力。

十字军自行高射炮

只是它走上战场的时间点不太合适,尤其是盟军登陆诺曼底后,整个西线战区都在盟军空军的控制下,德军轰炸机出动次数明显降低,只有战斗机还比较活跃,因此十字军自行火炮整天“无所事事”,更多的执行一些对地扫射任务,不过这并不矛盾,毕竟用防空炮打步兵这种事,大家都这么干。

十字军自行高射炮

十字军MK.II/III自行高射炮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当盟军攻入德国境内时,缴获的武器装备设计让人惊叹,尤其是在防空方面,地空导弹已经初具雏形,新的科技线被点亮。


被己方空中优势耽误的十字军MK.II/III自行高炮,只好欺负步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