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100次找不到对象:高要求择偶的背后,其实是内心缺爱的表现

眼看33岁的儿子还是单身,为了让他脱单安排他相亲。只是没想到已经相了100次了,没一个女人能入得儿子的眼。儿子说:“如果有白百合的清纯,又有柳岩的美貌和身体,还有杨澜的智慧能够扶持事业,那倒是可以考虑下。”
张姨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本毕业,一米八的,公务员。婚后夫妻恩爱有加,一点也不用她操心。
二儿子崔先生一米七八,当初家里困难,只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初中毕业后就没再读书。
之前是无事业不以成家,事业有成后也没成家,这让张姨急了,安排他去相亲。
第一次他开着宝马去,见面后的第一印象挺好的,就想着可以继续了解下。
第二次见面约在了咖啡馆,他看到女孩的头发一直挡着眉角,便说要不要自己买个发夹给她,把头发夹起来好看一些,女孩说自己不喜欢戴。
刚好咖啡馆有支笔掉了,崔先生便说让女孩帮自己捡起来一下。
女孩弯腰起来时头发散了,眉角上那块胎记让崔先生吓了一跳。不过张姨认为长在额角上也不影响美观,让两人继续交流,时间长了有了感情做基础,其他都不是问题。
想到自己岁数也是一天比一天大,这个女孩也合眼,于是第三次,他开车去约她吃饭。
宝马车送去维修,便开了普通的车去。女孩上了车后就问他,这车是谁的。
崔先生故意说生意赔了,原先的车拿去顶账了。
话刚说完,崔先生看到女孩脸色立马不好了,她说先不跟他去吃饭了,两人太长没联系了,她妈妈也比较担心,现在一直在楼上看着,她不能再走太远了。
就这样,两人无疾而终,却也让崔先生发现了女人的势利。他认为,要是女孩因为物质和自己在一起,那不是自己想要的。
就这样,到了后面,只要对方一上来问他有房有车没有的时候,他都非常反感。

崔先生拿自己和哥哥做对比:身高两人差不多,学历比不上,但赚的钱也比哥哥的工资高。平均来看的话两者之间可以说并没有可比性,四舍五入来说的话,哥哥能找到像嫂子这样的老婆,那他自然也能。
因此,在找对象时他要求身高不低于一米七。后面相中的身高不够,他拒绝了。长相身高也够,对方家境也好,但要求不能和老人一起住拒绝了。
张姨越来越急,她说崔先生是比不他哥哥的,叫他不要挑了。开始崔先生也想要将就,但转念想到如果为了婚姻要委屈自己一辈子,那不如选择单身。
其实对于崔先生的这个选择,也能理解。在崔先生内心里,他虽然学历工作是比不上哥哥,但现在也是事业有成。
这让他的心里产生自己并不比哥哥差劲的想法,如果当初他也能上大学,或许自己可以比现在更好。所以,潜意识里才会和哥哥对比。
嫂子身高不低于1米7,当初还在父母的反对下选择哥哥,两人风雨同路恩爱有加,让他心里也想找到比嫂子更好的女孩。
但崔先生没想到的是,当初嫂子之所以愿意选择哥哥,是因为哥哥对女孩的好。一个男人是否对自己好,是否负责任,是否有上进心,这对于女孩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崔先生相亲时对女孩耍的小聪明不难看出,一开始他就没有诚意,对待女孩也是非常“直男”。他要求女孩不嫌贫爱富,那至少他要优秀到女孩看上他的颜。不然,和他结婚,图他年龄大,图他家里穷吗?
既然是相亲,本身就是拿着自有的资源,互相挑选。就像一场对奕一样,分别互相试探,你来我往。
条件谈好了,两人继续。谈不拢,换下一个。至于感情,没一起经历,没有互相付出,又何来的相濡以沫?
再者,崔先生把择偶像条件卡得死死的,心中不过也是为了赌一口气。换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他对自己不够自信,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所以,才想要和这件事争赢过哥哥,来证明自己其实并不比哥哥差。
实际上也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原因,这里面固然是有张姨的原因,所以,在对象选择上,也是心里的投射。
他希望能找到一个真心爱他的人,他希望通过恋爱婚姻去治愈自己心里的童年创伤。但又对张姨安排的相亲非常反感,所以,哪怕相了100次,但这都是张姨要求他去的。他所有的想法也是基于这是父母要求的,父母劝说的。
想要走出来,崔先生首先要正视自己,的确比不上哥哥。因为他和哥哥是两个人,他不是哥哥,自然比不上哥哥。
其次,崔先生事业心强,既然他有自己的择偶条件,那么女孩也可以要求他有经济实力,能给她好的生活。如果崔先生具备了可以与对方谈判的条件,可以这样选择。
最后,崔先生还要带着自己的诚意和付出。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哪怕不会是到,也会先付出代价。这个代付可能是自己的时间,金钱,或是其他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