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底线在哪里?
关于底线,应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底线的价值方向是什么?已知底线的位置是否过高?或者过低?守护底线的资源与是否足够?而底线的位置是否足以涵盖需要守护的资源?底线的过高,导致难以甚至无力守护,该怎么办?而过低的底线又形同虚设,这又该如何?容易被突破的底线是否标志着你的态度已然无效?如果划定底线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被突破被践踏,被无视……那么……这种行为是都只是对于自己的羞辱或折磨?
底线的划定必然要以能力和目标之间的平衡作为核心。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的保存利益。
底线的划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需要,也要考虑底线所防御的潜在目标或现实目标的情状。对于你划定的底线,对方的态度是怎样的?对方是否会接受你划定的底线?你划定的底线会不会树立不必要的对手?会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现实对手和潜在对手对于突破你的底线,是否具有足够强硬的能力和决心?
这些都是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往往并没有这么的简单。底线的划定首先是表明了一种态度。而在某些时刻,态度本身可能具有更加优势的重要性。如此一来,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复杂一些。
如果,划定底线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试图阻嚇对手或潜在对手,阻遏使其采取冒进盲动的防御性策略,而是一种以自我赋予标签作为优先的行为。那么,此划定底线的行为的着眼点则并不在于自身所处的体系之外而是在于体系之内。
如果,在同一体系之内,乃是以同一套标准来判定体系内人物的价值次序,那么,个人划定底线的行为则极有可能是为了迎合价值评判标准的自我赋值。底线的存在的首要的要素在于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的自我标称首先会影响到自身在体系之内的价值阶梯中所处的位置。
那么,底线设置的对外需求,就必然要让位于对内需求了。
过于高耸的底线设置有可能会招致来自于体系外部的麻烦。然而,却又可能增强在体系内部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寻求被达成的效果:高耸的,比别人更高耸的底线设置标志着自己在体系内部与体系的价值取向的更加彻底的融合。比别人更高耸的底线设置标志着自己比别人更加的“先进”,更加“崇高”。
此一种实际的主要目的并非对外的高耸底线的持有者为了避免来自于外部的不必要的麻烦,将以不破坏底线形式的方式,以委婉的方式向对手和潜在对手表达希望得到“理解”,甚至“体谅”的信息。这一种看似矛盾的表达方式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坚定而纯粹的态度:利益至上。
当底线的划定与维持参杂了内部与外部的因素,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同一种底线策略在不同维度下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价值反馈。为了防止在应对不同维度评判下的价值损失,则会采取一种有弹性的,可变化的底线策略。因应不同的条件 ,底线的高低,维持底线的资源投入,甚至底线的价值取向皆在可调整的范围之列。然而,如此这般,底线其作为底线存在的意义,也就被动摇了。
对于所谓底线的不可更易,不可妥协,不可调和,为守护之而必须投入一切资源的硬性要求,与策略本身的特质乃是具有矛盾的。取舍,平衡,变易,灵活性,乃是策略的基本要求。
关于底线的策略,因由过于复杂,乃至于成为了具有玄学性的艺术。其相当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其中有太多不可明说的内容。
所以,对此多言并无多益。言至于此即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