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哈佛幸福课》第14课:集中注意力与破除完美主义的魔咒

2022-11-28 16:07 作者:积极心理学实践基地  | 我要投稿

今天的课程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前半学期学习的内容,重点介绍将休整(recovery)纳入生活,第二部分介绍了大部分人拖延的通病——完美主义。

1)定期休整、集中注意力。

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Tal指出,缺乏休整是导致压力过大的原因,最终催生出了抑郁或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如果将休整纳入到生活中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及时恢复精力,从而更好地处理压力、工作、抑郁、焦虑等一系列问题。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集中注意力。

Kahneman曾经对全职主妇们带孩子进行过相关研究。研究人员采访了众多全职陪伴孩子的妇女,最后发现,这些妈妈们并不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

她们难道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的,她们中有很多人甚至把培养孩子当成自己一生中最有意义、最重要的事业来做的。


那为什么她们无法享受陪伴孩子的时光呢?

原因就在于她们并不专注,也许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家务,也许还要思考一些工作上的问题,要接听电话、回复邮件,所以孩子反倒成了她们全身心投入生活的障碍。

就像我们同时听两首音乐,再好听的音乐也只会变成噪音一样。

Tal不断地强调,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就像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因为专注,所以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因此,我们常常发现,关掉微信、QQ、关掉手机,我们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因为我们是无法同时专心做两件事的。

那些擅长多线程任务的牛人其实一次也只能处理一件事,只不过他们在每件事上都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他们擅长的是注意力的转换和及时投入,而非同时做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工作。

我们常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拖延,迟迟无法投入行动。积极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叫作“5分钟起步法“。

拖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常常觉得要等到有灵感了(inspired)才能有所行动,而灵感往往可遇不可求,所以只能一拖再拖。而5分钟起步法完美地解决了无法行动的问题。

具体做法是,面对一拖再拖的项目,无论有没有灵感,有多抗拒,需要做的工作有多么巨大,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尝试5分钟,并告诉自己,5分钟之后如果还不行再放弃。

这样就无形中将看起来“巨额的任务”转换成一个“只需要坚持投入5分钟的小事”。而一旦开始了,我们常常就会随着惯性继续下去了。

这个5分钟起步法也是我在生活、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因为实在是太管用了。无论什么事,无论要做的事情看起来有多难,坚持5分钟,push自己,就5分钟,5分钟之后,我们常常已经完美地进入了工作状态。

这就是行动的力量,不是有灵感才能够有所行动,恰恰相反,是先有行动,才能够产生灵感。


2)从追求“完美”到追求“卓越”

《哈佛幸福课》讲师Tal自己,就是个深受完美主义毒害的人。

All or nothing,要么像个世界冠军那样努力练习,要么就不练习,没有灰色地带。

纵观很多的拖延症患者,也许他们也受到这种完美主义思维的禁锢。为什么无法开始,因为我们总是在等待一个最完美的时刻。

我们相信只有在那一刻,我们才会投入全部的热情,才能做出最完美的作品,才能够坚持到底。

而这一刻到底是何时?也许是deadline前5分钟吧!可是,我们往往拖到不能再拖,最后交出作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曾经写过一篇有关自己拖延症的小文,你也一样吗?

一个“人”,被deadline追成“狗”的故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There is no other way to succeed, failure is the only way!

你还记得婴儿是如何学会走路的吗?他们在父母的鼓励下,终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然后是第二步,第三步……虽然总是在不停地摔跤,可她总是义无反顾地重新站起来,继续学习迈步,最重要的是,她一边摔跤,还一边乐呵呵地笑着,这种学习的喜悦,对失败的全然接纳,真是让人动容。

反观成年人的世界?那种一边失败、一边爬起、一边学习的喜悦是什么时候弄丢的呢?是什么时候心上蒙尘,害怕失败,不敢去尝试,而代之以羞怯、畏缩不前?

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别人正在观察我们,会不断地对我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从而产生了各种想法,致使我们犹豫不决,最后导致我们再也无法享受失败、学习的乐趣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成年人往往尝够了失败的痛苦,如果摔倒了,地上是没有软乎乎的垫子的,只会磕个头破血流。


那么,不去尝试,就不会痛了吗?

What if I fail? What happens if ……?

失败了怎么办?我要是说错话怎么办?要是错付了真心,怎么办?

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决定做事情之前最常自问的问题。从今天开始,我们统一用:也没什么大不了(I will bounce up again!) 来回答这些问题吧!

最成功的人往往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那个人。

Trying, failing and learning, 这才是我们最终学会某一技能的关键。

如果不去尝试,我们就彻底地失败了,如果不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我们也无法学会,只有不断地尝试,经历失败后再次尝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乐趣,这样才不会困于完美主义无法突破。

如果因为害怕别人对我们产生负面评价从而放弃尝试,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思维?

别人眼中的我是真正的我吗?别人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对我做出评价的?是我的外貌吗?是我待人接物的方式吗?是我的地位吗?是我的财富吗?

这些都是其中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我们评价别人的方式与评价自己的方式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越挫越勇,我们会给他贴上勇敢者的标签,如果自己越挫越勇,难道不应该给自己也贴上勇敢的标签吗?

勇敢去做!完美主义不攻自破。

                  

《哈佛幸福课》第14课:集中注意力与破除完美主义的魔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